現在來看,集團這么大的一個塊狀經濟,這么大的一個經濟聯合體,該怎么建立一個恰當的戰略,來使之發展得較好。首先我們必須得成一個最基本的答案,集團戰略絕不是子公司戰略的加總,它比子公司戰略更要牛一點,它是一種頂層設計。
首先我們已經認識到了,集團最起碼是個復雜系統,它是個非線性的,不可以被預測和管理的,而且逐步它的復雜程度,還在直接向上長的,越來越復雜的這么一個像有生命一般的系統,這是我們基本可以料定的。但是無論它怎么復雜的一個系統,我們仍然可以用核心制度安排,變革等等手法,對它進行局部或整體的系統設計,這是我們看到的,我們可以,系統是個復雜系統,但是它不是個完全野生野長的,像熱帶雨林一樣自然形成的系統,它事實上是以時間為函數的系統,我們仍然可以謀求對它進行系統設計,我們仍然可以發展它的組織智商,用組織智商來對沖它的復雜性。我們仍然可以推動和管理它的蝴蝶效應。
當然集團戰略作為一個系統的設計,既可以用于國家戰略,也可以用于區域戰略,也可以用于產業戰略,更可以用于企業戰略。
就以國家戰略而言,目前我們站在一個很深刻的結點上,站在這里,不知道將往哪里去。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劣質的學者們,還在推崇比較優勢,國際產業鏈分工,這真的是令到我們幾欲崩潰,從國家戰略層面上來講,這是最沒骨氣,最沒有想法,最愚蠢的一種國家戰略,就是進行國際產業鏈分工。這種戰略被我們叫做海洋戰略。比這個戰略牛一點叫大陸戰略,幅員遼闊的國家會采用這種戰略,農民到城里打工,掙了錢以后寄回鄉下,鄉下得到發展,城市也得到了足夠的用工,中國現在就兼而用之,對外采用海洋戰略,對內采用大陸戰略,所以每年廣州火車站,《紐約時報》會發一個很大的文章,證明中國有多少農民擁擠地要回家,這個照片我估計目前每年都不換,但每年都會引起很高的關注度,其實沒有必要再派一個記者重新拍一下,總是那一幅景象。
那么在這么一個大的格局之下,事實上還有一些國家戰略非常值得我們關注。比如瑞典等國,德國等國推崇的山地戰略,就是在大山里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不依賴別國產業鏈,我打造出完整的自己的產業鏈。像瑞士的藥業、化學,都是這么搞出來的。中國在封鎖時期,擁有了全球第二大的重工系統,發展出來全球當時最領先的人工胰島素的合成,就是當時我們采用的是山地戰略。
再往后更牛的戰略是日本采用的,證明了到目前為止是牛中之牛的戰略,叫基干產業戰略,什么叫基干產業呢?日本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在競爭當中想要真正獲勝,必須完全控制一些很核心的產業,比如說鋼鐵、核工業、材料、重工、化工、母機,做裝備的裝備,軍工等等,這么一些基干產業,只要控制住這些基干產業以后,整個國家才會形成很大的產業鏈條的拉升,才會形成數以萬計的民用產品,才能在國際貿易當中占到便宜。日本把這種戰略叫基干產業戰略。換言之,如果整個全球除了日本以外,明天核戰爭,全部消失,光憑著日本也可以頑強地活下去,因為它有全部的產業鏈條,盡管有些時候,他買別人的產品,但是你放心,他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如果別人沒有了,他自己還可以發展出來。日本有個最瘋狂的想法就是,通過全球的Nintendo,形成一個日式互聯網,任天堂,好就好在他這個愿望沒有實現,但是如果有一天美國消失了,沒有更好的互聯網的話,日本估計真的會把Nintendo連起來,形成全球的互聯網,這個國家是非常瘋狂的。但是我們必須說,基干產業這個戰略是對的。現在來看,德國有4/5條基干產業,法國有1/2條基干產業鏈,日本有全部的基干產業鏈,美國有全部的基干產業鏈,全球來看就這幾個國家。
那么這就是我們通常研究的國家戰略。在國家戰略底下有些新趨勢,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現在很多集團的戰略,越來越供應鏈化,ZARA已經搞得我們頭暈目眩了。
至于國際三大礦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僅控制了全球的礦業的儲備,控制了采礦,控制了鐵路建設,工業建設,海運,港口,甚至控制了全球30萬噸以上,干散貨船的所有的航線,乃至于資產,大部分全部是他們自己建設的,正常一個船東拿到35萬噸、40萬噸的干散貨船,貨都配不到,開玩笑,關你什么事。更重要的是三大礦還操縱普氏指數,使得鐵礦石定價權一直在他們手上。
當然三大礦還令人激賞的做全球范圍里的情報站,尤其中國所有鋼廠,早上開完調度會,五分鐘以后,三大礦的中國公司就會有他們的調度記錄,我們還要跟他們談判,談判個什么。當然三大礦已經開始經營中國節奏,具體怎么經營呢,考慮到中國下一步要養活很多人民,而我們的土地肥力已經差不多了,這么多年用化學肥,我們的土地肥是全世界最瘦的土地,回頭可能糧食都產不出來,或者產出劣質糧食,所以我們的土地連個休耕都沒有,全是用化學肥,而且我們中國只有氮肥和磷肥,三大礦已經開始操縱鉀肥等等,經營中國的節奏。
往后看下去,他們的供應鏈化操作,恐怕這條線路還會非常非常長。
眾所周知中國的原產地印象,只要起不來,中國企業就不可能擁有全球市場,中國企業只能用多元化來玩,這本來就搞得我們很難受,但是即使在我們很擅長的領域里面,我們也沒有看清楚洋鬼子公司這么多年下來,他已經超越實體以后,到這個產業的很深很深的結構上去經營,最終把這個產業經營得很長很透,就是他的產業鏈化經營,我們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學到。小小的高盛可以操縱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在預測石油價格將超過300美金的時候,中海油冒著殺頭的危險,以平均每桶160美元,差點把優尼科吃下來,好就好在美國有些“友好人士”,幫助我們組織了這場瘋狂的并購。當然有很多企業已經上升到戰略的產業鏈化,生態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