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型戰略有兩個硬傷,一個是宿命戰略,賊的兒子是賊,法官的兒子是法官。第二個是一次又一次的漏斗式的篩選過程當中,把很多最生動,最可能的選擇全部淘汰掉了。這就是西方為什么隕落的關鍵。
構建型戰略,其實它的本質很簡單,根本不去考慮你的能力和資源有什么局限,就只考慮該干什么。然后確定該干什么以后,能力和資源來構建,不夠的買,要,借,搶,實在借不到,我們再把目標調低一點,調低以后再看能力和資源能不能構建出來,反復經過N輪循環,最終找到一個我們通過能力和資源的延長、拔高、拉升、借用,能夠夠得著的一個最大化的發展區域,先定目標,再來確定如何建設能力和資源,而不是根據能力和資源去做戰略。
構建型戰略在戰略的世界里相當于布魯諾和哥倫布的發現,抑或是愛因斯坦1906年那次偉大的創舉。
我老在腦海里思考一個人,這個人叫索羅斯,是卡爾波譜的學生,索羅斯一生里面最重要的方法論就是,人類持有某些觀點,然后就基于這些觀點來運作,由于測不準原理,他的觀點會影響他的行為,他的行為會鎖定他的觀點。于是,在某個特殊的時刻,整個人類會集體犯錯,這就是如果一個智者看出人類集體犯錯,進行反沖操作,就可以賺大錢,這就是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同樣的,當所有的企業都進行分析型戰略的時候,本來構建型戰略風險很大,但是好就好在他們都不敢來構建戰略,所以給采取構建型戰略的企業留下非常大的犯錯空間,我嘗試起來都沒有什么風險,我錯了都無所謂。
所以我們覺得很奇怪,那些很偉大的企業屢次推出錯誤的產品,屢次推出失敗產品,但仍然有活路,事實上這是構建型戰略揭示的一個非常大的奧秘。在人類史上,大多數人會選擇偏簡單的、低風險的、可控制的這種選擇,所以只有極少數企業,冒著風險,會進行不太可能的,或者比較艱難的,要算一點較大的時間函數的,在整個操作過程當中,要進行很多動態的,要管理很多不確定性和變量的這種戰略,而這種戰略的收獲往往是最大的。
做戰略最高境界就要成為哲學家,哲學就是規律與方法之學.
超級理論
也因此,從全球來看,尤其近些年世界500強的戰略,已經折射出很多東西。
首先很多企業對發展背后的哲學進行創新,研擬出了一套適合于自身的,獨特地只指導我的最極限化發展的超級理論,世界級的普世的理論,沒有意義,所有企業的研究院,所有企業的戰略研究,已經開始探究企業自身的超級理論是什么。
企業為自己締造,專門研究自己的規律,自己的特征,自己的發展之路的超級理論,已經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度。
同時,企業對國家戰略的反應更加敏銳。Google對美國的國家戰略的敏銳,令到Google現在萬千寵愛于一身,有很多人警告Google不要進行政治化操作,但是狗都知道,這樣會令Google的價值最大化。洋鬼子公司是利用海外掠奪,掠奪回來以后帶動他的發展,中國先是自我掠奪,未來掠奪,掠奪完了以后形成積累以后,再掠奪亞非拉地區,再來帶動中國成長,再來補償我們的環境虧損,自我掠奪和未來掠奪是窮人的專利,落后國家只能剝削農民,剝削未來,這是中國模式最牛的地方。
現在有人說環境以后補償起來價格很高,中國就是不信這個邪,我們有可能走出一條新的路,就是先虧損未來,再補償未來。
發展中國家不可能海外掠奪,不可能海外掠奪,就永遠不能顛覆帝國主義給你的排位和被安排的命運,所以我們黨這場不自覺地、下意識地發展,居然摸索出來了窮國、落后國家可能的一條發展之路,我把它叫做自我掠奪、未來掠奪,掠奪環境,掠奪農民。
世界500強近些年的戰略實踐表明了很多東西:
1.頂層式戰略才能帶來組織智商,分析型戰略死路一條,構建型戰略或有一搏。
2.不僅要有價值鏈戰略,還要有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戰略,集團會通過商業模式的深化設計來實現,而不再是通過內部資源的配置模式。
3.做產業組織者勝,做產業從屬者衰。
4.拼組式利潤的企業隕落,深層利潤式企業崛起。
大約世界500強的趨勢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明晰。
這就是諸位能看到的集團為什么賺錢的關鍵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