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A:三種財務類型,您的企業屬于哪一種?
問題B:在轉型過程中,財務部門的角色應該發生哪些變化?
當前,中國大量的企業面臨產業轉型和升級問題。同時財務系統的轉型問題也非常緊迫,因為眾多企業的財務功能越來越不適應企業的快速發展,財務的價值得不到體現。在財務轉型研究和咨詢實踐中,我將企業的財務類型分為三種,分別為:核算型、管理型和戰略型。三種類型財務的主要特點如下:

由上圖看,在企業財務轉型的過程中,財務系統的功能、內容、視野、角色都在發生變化,從事后記賬走向事中事前管理,從關注國家法定要求到關注企業家要求,從關注企業內部到關注企業外部,從關注日常業務活動到關注戰略活動。正因為做了這些轉變,財務的角色也由“賬房先生”成長為“管理參謀”,進而成長為“戰略助手”。
目前中國企業很多還是核算型財務,部分企業已發展為管理型財務,只有少數企業為戰略型財務。需要什么樣的財務類型不能一概而論,這與企業的發展階段和規模有關,一個剛起步的企業或很小的企業能做好核算型財務也就不錯了,同時也與企業的不同組織層面有關,如一個大型集團企業,總部財務要行使戰略型和部分管理型功能,事業部財務主要行使管理型功能,核算型財務的職能可能在總部、事業部、基層公司等不同層面(與企業的核算管理模式有關)。
總的來說,中國企業財務必須積極主動轉型,首先是打造管理型財務部,進而提升戰略視野,這樣才能成為企業家的左膀右臂。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現: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