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在進行資源整合時,往往會忽略一個關鍵點:資源整合內的合作方,在客戶的消費時間上是否構成了競爭的關系。合理利用客戶時間的資源整合,可以為企業的發展錦上添花;反之,則可能使優秀的資源成為一堆泡影。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而“資源整合”成為企業在對外擴張時首選的方式之一。
很多行業都提出資源整合,甚至是跨行業,這正是得利于其獨特的優勢。資源整合,是企業運營中各種資源優化、重新配置的過程,是企業跨越式發展的有力工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優勢互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加便利、優質的服務。甚至在客戶群上,企業之間能夠做到資源共享。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憂,資源整合并非是萬能的,筆者一位朋友就曾經聯合幾位投資人策劃過一個優秀資源的整合,最終卻以失敗收場的項目。
時間競爭,資源整合中的隱患
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低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用人需求量非常大,以保安、停車場管理員、醫院護工為首的眾多勞務工種,大城市每年的需求量都是幾十萬人。這些勞動密集型工作雖然很好招聘,但是有一個困擾用人單位的問題:留人很困難,人員流動性非常大。企業經常需要花高價錢彌補人員流失的缺口。所以,人員的穩定性成為各類勞務公司的第一大難題。近年,勞務公司有了共同的認識,現在進入城市打工的年輕人,人生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再接受城市里打工十幾年,最后仍然回到貧困家鄉的命運。他們渴望融入城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大家的認同和接受。最重要的是他們希望在大城市中獲得有發展前途的工作,可以讓他們在城市中扎根立足。
這些年輕人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學歷這一個門檻就阻擋了他們的夢想。實際上,學歷和技能這兩方面,是勞動力轉移并能扎根的必要條件。而這成為一個社會難題,同時也成為機會。
基于以上客觀現實,筆者的朋友策劃將這些資源整合,項目的主題是勤工助學,聯合眾多企業和教育機構,打造資源整合的平臺,平臺由三方面組成。
一是面向貧困地區的年輕人,工讀結合的方式招收學員,給他們計劃 的工作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是包吃包住的工作條件,月工資大約1200元。每周有兩天的時間進行學習,不僅學習文化課程,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技能,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例如計算機、駕駛員、物流師等,學生每月要拿出一部分工資來繳納學費。考慮到這些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的特殊情況,通過成人教育的學習獲得學歷是比較好的途徑,所以學生的文化學習是以成人教育課程為主。3年時間,學生將獲得成人教育的學歷認證,還可以獲得技能認證。通過這個平臺,學生自食其力,不僅解決了學費問題,為家庭緩解了經濟負擔,而且自身的學歷、技能都能獲得提升,增加在城市中立足的砝碼。
二是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的勞務公司達成合作,合作的這些企業要能夠給員工提供包吃包住的工作條件,工作強度不大,不能是危險工作。根據企業的要求輸送員工,但要求企業允許這些員工每周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企業能夠得到的是保證員工的穩定率,減少員工的流動性。對于這些勞務公司來說,無論自己招聘還是其他企業輸送員工,薪資是一樣的,但是有獨特的方式幫助員工安心穩定下來,大部分勞務公司都持歡迎態度。
三是跟教育學習 機構合作,部分成人教育學院、駕駛學校以及各類職業資格認證學習 機構。由于學生的學費是分期付款,情況比較特殊,但是教育學習 機構能夠得到充足的生源,所以要求合作的教育學習 機構在財務上要專項結算,給予便利。
這個資源整合的項目既照顧了貧困地區渴望進入大都市的年輕人,也通過工讀結合的方式解決了用人單位留人難的問題,而且還為部分教育機構提供長期生源。從社會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公益性的項目。總之,在策劃完成后,許多商界人士點頭稱贊,認為這是一個多方能夠共贏的好項目,有人評價這是真正的資源整合。他們給這個項目命名為“勤工助學工程”,希望能夠從貧困地區向大城市轉移600萬年輕人,發展2萬個合作伙伴,進駐中國100座城市。項目的贏利點是在學生畢業時期收取少量的服務費。更多的想法則在項目之外,通過將項目運作成功,借助這個平臺,運作其他商業性項目,例如逐漸接手學生的教學工作,成為品牌影響力巨大的學習 機構。
在項目運作之初,筆者卻澆了一盆冷水,提出一個疑問:學生到底是以學為主?還是以工為主?
該項目是以學為主,學生也是沖著學歷提升才來這個平臺進行勤工助學的。但是實際上,是工、學各一半甚至是工大于學。這個資源整合項目有一個隱藏于表面之下的關鍵問題,合作方在客戶(學生)的時間上是處于嚴重的競爭關系。學生每周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會有意識地將更多的時間分配在學習上,但實際情況肯定會不允許,這就造成用工單位、學習 機構搶奪學生的時間,甚至是學生和用工單位也在搶奪時間,平臺內的合作方從客戶的時間角度來看,處于一個競爭關系,而不是攜手合作的關系。這樣的資源整合,做不到1+1>2的效果,反而會不歡而散。
當時策劃者不以為然。結果,項目運行不到兩年就以失敗收場。策劃者再次見到筆者時,無奈地講述了項目的運行過程。
在項目運行大約半年之后,用人單位很有意見,這些學生的工作態度出現了很大問題,總是要求更多的休息時間進行學習。教育機構也是意見很大,說學生工作時間太多,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課后作業和復習,教學質量成了很大的問題。學生也很有意見,總是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學習時間。項目負責人在三方中間盡力調解,但用人單位不可能支付正常的薪水,卻減少員工正常的工作時間,這還不如招聘普通的員工。最后,矛盾到了無法調解的地步,項目最終以失敗收場。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個資源整合項目失敗的呢?
在資源整合中,應該能夠敏銳地察覺出一種隱患,這就是:資源整合內的合作方,在客戶的消費時間上是否構成了競爭的關系。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資源整合,雙方優勢已經達到互補、共存的局面,怎么可能在客戶的時間上還會構成競爭的關系呢?道理雖然如此,實則不然,合作雙方是從合力的角度去看待客戶的服務,若從客戶的角度衡量,則會發現有些資源整合在客戶的消費時間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特別是客戶群共享的資源整合,非常容易陷入競爭的怪圈。不少企業在前期沒有充分評估每一個細節,客戶能否全部享用到整合后的服務,或者說在客戶的消費時間上是否有沖突。等到問題顯現時,足以導致項目功虧一簣。
上面這個案例就是非常典型的競爭客戶時間的案例,很多企業進行所謂的強強聯合時,往往會忽略一些關鍵點。所以,在資源整合的前期,各方都要認真評估、衡量,不可因為表面的風光而失去理智。
殼牌:躲開時間競爭的陷阱
殼牌在資源整合時,也差點落入競爭客戶時間的陷阱。
在北歐地區,很多國際大品牌能源公司紛紛涉足加油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以丹麥為例,殼牌、BP、Cenex、Citgo、us oil、OK這6家能源企業占據了丹麥99%的加油站市場,為了提高競爭力,讓利于顧客,60%的加油站是自助式服務,這些自助式加油站盡其所能給予顧客最低的油價,希望借此提高市場占有率。
殼牌面對激烈的市場環境,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調研,殼牌發現自助式加油站雖然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卻掐斷了顧客希望獲得更多服務的機會。例如很多顧客給汽車加油之后,希望能夠在加油站順便購買一些商品。對于在偏僻的地方、高速公路或者城市中心停車不方便的地區,加油站內設立商店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歐洲交通發達,駕車出國極其平常,但是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很多顧客在加油站希望得到更便利的服務。
這些市場調查使得殼牌更加深信,自助式加油站不是殼牌的發展方向,殼牌應該為顧客提供更多的服務來增加競爭優勢。但如果殼牌在加油站開設商店則出現了新的問題,要設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商品的采購和銷售,這無疑增加了殼牌的運營成本,而且這并不是殼牌擅長的領域,花費的精力要多出許多,效果還不確定,這樣的做法風險太大。殼牌想到了聯合,若是能夠與便利商店進行資源整合,殼牌出場地,在租金上給予優惠,便利商店進駐殼牌的加油站,雙方為顧客提供多樣的服務,這樣的合作必定能夠帶來雙贏的效果。
當時,殼牌內部有人提議應該聯合REMA1000,一家便利超市知名品牌,REMA1000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商品齊全。殼牌高層卻否決了這項提議,給出的理由是:顧客在加油站花費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若加油站還有一個小型超市,那很明顯,在顧客的時間上,我們雙方是處于競爭關系,甚至大部分顧客不會光顧超市。加油站要求的是客流量,而不是顧客的停留時間。我們應該選擇規模更小的便利商店,使得顧客花費在便利店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
由此,殼牌想到了7-Eleven,在全球享負盛名的便利連鎖企業,這個源于美國的品牌已成為全球第四大零售企業,擁有發達的物流體系,高質量的服務,在便利服務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加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7-Eleven正是殼牌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隨后,殼牌與7-Eleven達成戰略合作,7-Eleven進駐殼牌在挪威、丹麥、瑞典開設的269座加油站。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城市內的加油站,顧客都能夠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務,而這正是為了提高雙方的市場競爭力。
3年過去了,殼牌和7-Eleven的共贏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的資源整合。如果殼牌當時選擇REMA1000,也許會成為貽笑大方的失敗案例。
一樣的整合,不一樣的結局
在市場營銷中,有不少分析消費群體的案例,如果通過時間競爭關系來辨別,則是一目了然。
有一家電影院連鎖企業將電影院和KTV兩種資源進行整合,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格局能夠成為年輕人娛樂場所的聚集地;并且實現顧客群體共享,通過強強聯合,擴大消費群體。
在高校集中的地區,電影院和KTV的組合顯然發揮了強勁的威力,營業額不斷攀升,也正如預期所料,成為年輕人娛樂首選的聚集地;然而開設在商業中心的電影院和KTV組合,卻出現了悲劇,電影院的收益不如以往,KTV的收益不如競爭對手,跟大學城中的分店相比,營業額慘不忍睹。
在商業中心開設的分店,客戶群以上班族為主,他們下班后消遣的時間很有限,在這有限的時間中,電影院和KTV便構成了競爭關系。但是在大學城,學生的業余時間要充裕很多,所以大學城的電影院和KTV黃金組合,相得益彰,資源整合的威力也就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了這樣清晰的認識,再來對商業中心的分店進行改造:將KTV改成電影主題玩具商店,想必電影院和玩具店都會賺得盆滿缽滿。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所做的資源整合也正是利用了客戶的時間。在人們等電梯或者乘坐電梯時,可以利用這點時間,進行廣告的傳播。有了電視廣告,人們等電梯時也不會覺得無聊。分眾傳媒跟寫字樓之間的合作,正好使得廣告和電梯在客戶的時間上成為互補關系,也成就了一段商業奇談。
在商業社會激烈的競爭中,企業需要有大刀闊斧的發展魄力,同時也要具備細心敏銳的觀察力。資源整合,最為企業稱贊,但在某些環境中,卻是“看起來很美”。決策層只有評估每一個細節,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