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發展戰略,“管理升級”已經成為眾多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進入相對的穩定時期的中國企業們的一種共識,可是,盡管口號喊得山響,很多企業甚至也使出了渾身數解,“管理升級”依然像六月的對流天氣一樣——只見打雷難見下雨,也就是說這種管理戰略根本就無法落地。這里邊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還沒有弄明白管理必須遵循什么樣的原理和邏輯?升級又必須具備什么樣的思維?
管理升級的最終目標是使企業運作更加規范化,從而實現持續和穩步發展,這也是讓企業從游擊隊變成正規軍的唯一方法,更是一種地地道道的的管理變革。但是,在 企業管理 變革過程中,所有的管理顧問們都有同一種感受——最難的是人的思維觀念的改變,很多事情騎士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一個農民思維無法突破,就只能永遠在地頭種番薯,一個企業思維無法升級,也只能不斷地在市場中悲嘆。新優道管理機構姚紹龍老師認為:要想順利實現管理升級,中國企業就必先突破以下三種管理思維。
第一,由“點”到“面”的思維突破。
眾所周知,管理有點、線、面之分,職位有高中低之別。在企業中,很多問題都會集中在某一個“點”上爆發,很多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就是找到這個“爆點”就地處理了事,而不是找到這個爆點形成的原因從根本上進行預防,這就是中國式管理被冠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救火式管理”的主要原因。
按照科學的管理思維,企業本身就是一個系統,企業問題一定來自系統面。比方說一個企業的生產不夠順暢,產能特低,那么就有可能是物料供應不足、設備落后、工藝缺陷、計劃混亂等多種原因導致的,單單從 生產管理 的角度去改善,根本就是徒勞。所以,管理者必須站在企業整體運營層面上進行系統化的分析思考,建立系統化的治理方法才會有效。
第二,由“結果”到“過程”的思維突破。
在中國式管理中,很多 經理人 都有一句口頭禪:我只要結果、你要對結果負責!但是,大部分的結果卻是:要么沒有結果,要么就不是你要的結果。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混蛋邏輯”。這個世界的基本邏輯是:好的結果一定來自于好的過程,沒有過程就一定沒有結果,這也是一種常識。再說,在管理的五項基本職能中,有四項職能就涉及到對過程的管理與控制。所以,企業要想順利實現管理升級的話,就必須關注企業運營的全部過程。
第三,由“基層”到“高層”的思維突破。
很多企業進行組織變革時,總喜歡讓基層人員挨板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對基層人員動刀子,比方說裁員,總以為是基層員工妨礙了公司的發展,是基層人員造成了企業的問題,這是一個最大的管理謬誤。因為這種思維謬誤,一個高層管理者再無能,也會讓他在這個位置上混下去,直到把企業整垮,這是中國企業的最大宿命。
管理大師戴明說過一句話:“員工只須對15%的問題負責,另外85%的問題必須歸咎于制度和流程”。而制度和流程有問題是誰的責任?“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句俗話在中國是盡人皆知,基層和高層的不同影響力也一目了然。所以,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企業有問題一定是管理問題,管理問題一定是高層問題,高層障礙才是企業障礙,炒掉100個員工還不如換掉一個老總,管理其實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