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科技革命浪潮奔涌的時代背景下,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2025 年 5 月 10 - 11 日,來自央國企、上市公司、投資機構等領域的 150 余位產業先鋒齊聚清華園,于 "新質生產力發展大講堂" 這一智慧殿堂中,在院士專家、政策制定者與行業領袖的引領下,共同探索低空經濟這一國家戰略級賽道的發展路徑。

精神領航|韓景陽:校訓融合產業,指明創新方向
清華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韓景陽在開學致辭中,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的清華校訓與低空經濟發展理念深度交融。她強調,發展低空經濟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一場涵蓋多領域的系統工程創新實踐。企業家既要以敢為人先的魄力攻克核心技術壁壘,更需秉持開放共贏的生態思維,構建產業協同發展共同體,以創新為翼、生態筑基,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這番高屋建瓴的見解,為全體學員錨定了前行方向。

政策解碼|傅桃生:把握三大關系,領航十萬億級低空產業
國家發改委傅桃生司長帶來《正確處理三大關系,做中國低空經濟十萬億級產業的領航人》主旨分享,深入剖析低空經濟發展內核。他明確指出,技術突破是根基,政策引領是指南,產業落地是路徑,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體系。這一論斷為學員理解產業發展邏輯提供了重要理論框架。

值得關注的是,傅桃生博士(國家發改委經濟與國防研究中心副主任)與中國低空經濟產業研究院秘書長齊崇峰先生正式加入學院專家委員會。傅桃生博士受聘擔任"中國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經營領航千人培育計劃" 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齊崇峰先生任委員,王影軍院長現場頒發聘書。兩位行業權威的加盟,將為學院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等領域注入強勁動能。

學術前沿|沈映春:多維剖析產業全景,錨定發展坐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知識產權經濟研究所所長沈映春教授,憑借主持多項國家級低空經濟政策課題的深厚積淀,在《低空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課程中,以國際化視野從應用場景、核心技術、機遇挑戰等維度,對低空經濟產業進行全景式剖析。她深入解讀政策、技術與市場的協同邏輯,幫助學員在這片"新藍海" 中精準定位,為產業創新發展繪制清晰路線圖。

技術攻堅|蘭旭東:揭秘技術變革,解鎖萬億市場新機遇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蘭旭東教授,作為航空動力與智能飛行控制系統領域的領軍人物,在《低空經濟的生產力的一種新經濟結構》課程中,圍繞技術如何重塑產業生態、智能飛行器商業化路徑、民營企業技術突圍策略等核心問題,以深入淺出的講解揭示低空經濟的技術內核與產業邏輯,帶領學員探尋技術驅動下的萬億級市場機遇。

思想碰撞|全聚德之夜:產業鏈協同共話產業未來
以"讓進步的人在一起,在一起的人更優秀" 為主題的交流晚宴在全聚德舉行。這場活動不僅是美食盛宴,更成為產業鏈上下游思想碰撞的平臺。學員們暢所欲言,分享行業洞見、探討合作機遇,為深化產業協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政策筑基|李毅中:雙輪驅動邏輯,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首任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部長,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與豐富實踐經驗,帶來"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雙輪驅動邏輯" 深度解讀。他從 "中國制造" 向 "中國智造" 的轉型路徑切入,系統闡釋產業發展脈絡,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政策理論根基。

安全護航|董志毅:構建安全治理體系,賦能產業穩健騰飛
中國民航局原副局長、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首席專家董志毅局長,在《構建審慎包容的低空安全新治理體系》課程中,以民航安全體系改革主導者的視角,提出極具前瞻性的發展理念。他強調"管得住才能放得開,管不住就放不開,管得好才能用得久",針對 eVTOL 發展提出 "先載貨后載人、先有人駕駛后無人駕駛、先隔離飛行后融合飛行" 的三階段路線圖,通過分級監管、合規運營指導及空域試點策略,幫助學員樹立 "技術創新 + 場景拓展 + 科學規劃" 的系統性思維,明確安全治理是產業爆發的前提保障。

略布局|姚樂:推動頂層設計落地,搶占區域發展先機
中國低空經濟百人會執行理事長姚樂博士,深度參與國家低空經濟頂層設計與地方試點規劃,從政策制定者與產業推動者的雙重視角,為學員搭建高維度、高效率的交流平臺。他分享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的全流程策略,助力企業把握地方低空經濟平臺建設的戰略機遇。

產業協同|徐樅巍:空天融合發展,注入產業新動能
安全部首席科學家、北京空天無人科技研究院院長徐樅巍教授,在《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課程中,深入剖析商業航天與低空經濟的協同發展趨勢,為我國空天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注入創新動能。

院士洞見|劉大響:筑就空中天路,開啟低空經濟黃金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航空動力領域開拓者劉大響,以《筑就空中天路讓低空經濟展高飛》為題,憑借半個世紀的科研積淀,從應急救援能源短板、產業協同機遇、森林草原智慧滅火系統等維度展開分享。他提出通用航空將成為國民經濟"雙循環" 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并以 "先急后緩、先易后難" 的發展策略,為低空經濟繪制戰略藍圖。劉院士雖已至耄耋之年,仍以赤子之心傾囊相授,其愛國情懷與專業精神令在場學員深受觸動。

同學說|從光儲充熱到智能防控,兩場實戰課解碼產業新圖景
圣火新能源創始人王豐(新能源產業班黃埔一期班長)分享《新能源電力資產投資—— 從技術到商業的閉環邏輯》,揭秘光儲充熱一體化的 "綠色能源 + 經濟收益" 雙贏模式;西安天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炳輝則展示了涵蓋 AI 與雷達技術的低空反無人機系統解決方案。兩位學員的實戰案例,生動詮釋了低空經濟 "軟硬兼施、產融結合" 的發展特色,為行業實踐提供寶貴參考。


未來可期|六月再聚首:共探低空經濟深水區新征程
為期兩天的課程圓滿收官,九位權威專家的前沿洞察、兩位學員的實戰分享,構建起涵蓋政策、技術、安全、戰略的完整知識體系。2025 年,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的雙重驅動下,萬億級空天產業新賽道已然開啟。
本次課程堅持"以學促產,以研促強" 理念,創新采用 "私塾輔導" 模式,實現企業需求與院士智慧的精準對接。期待學員們以此次學習為起點,于 6 月 28 - 29 日再聚首,繼續深耕低空經濟深水區,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共同書寫產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