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接受《財新》的邀請,本文是我對ChatGPT、人工智能的一些看法——
你我應該站在大歷史的角度看待數字化轉型;時間尺度,才是衡量人類文明的最佳!
1
數字化變遷
人類生產活動的大尺度重構
我們正在進行有史以來頗具深刻意義的大遷徙:原始時期,人類過著采集狩獵的生活;農耕文明時期,被限制在特定空間從事農業生產;大工業時期,生產空間從田地遷移到了大機器工廠,人類完成了波瀾壯闊的城市化進程,前后持續了近200年;現如今在數字化時代,生產活動的遷徙從物理層面變遷到了虛擬層面,或者說是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并存的社會,重構著人類的生產活動。
你可以這樣粗略地看待數字化轉型:
電子政務是網絡空間下的政府與管理;社交網絡是網絡空間下人與人的互動及交往;在線教育是網絡空間下知識的流動以及學習;數字金融是網絡空間下的資源配置與貨幣流動;電子商務是網絡空間下的商業交易與活動;網絡游戲是網絡空間下娛樂業;數字營銷是網絡空間下的商業信息及傳播;找對象互聯網平臺是網絡空間的紅娘……
從傳統社會遷徙到數字化社會這一個過程持續的時間可能會要幾十年或者上百年,而許多人并不清楚身處這樣一個社會變革的大背景。金融業、零售業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也沒有真正理解人類活動從物理空間遷徙到網絡空間對他們意味著什么,常常為此而失范、無序與焦慮。是簡單的把它歸罪于互聯網的發展嗎?不,當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觀察數字化的變遷,這其實是社會范式的轉移。
2
在新的社會范式下,擁抱數字化革新
環境的變化帶來了游戲規則的改變,傳統生產環境下的游戲規則,到了數字化社會可能就沒有效果,失靈了。之前所構建的世界觀人生觀,在數字化轉型時代你需要去驗證、刷新、甚至是重構。打個簡單的比方:你們家本來是住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你訓練的能力是騎馬的能力。但是現在突然把你的家搬到舟山群島上的一個小島,在這個空間下生存下來需要的是你搖船和捕魚的能力。你的生存技能和競爭游戲規則都需要改變。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的教育,或者讓企業和個人能夠在接下來的30年到50年急劇社會競爭力中獲得有利位置,更好地創造價值,更為關鍵的努力就是要盡快的熟悉數字化社會的游戲規則。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會玩微信、抖音、淘寶、看視頻、買東西這是不是就掌握了數字化社會的游戲規則了?這些最多算是學會數字化的應用與基本行為。
未來就是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并存的數字化大時代,大家都無法逃避。在時代變革的背景下,應該積極擁抱洞察數字化社會的游戲規則,積極應對,正確理解,數字時代轉型流動的是高科技,是新的空間,但不變的是人性。
3
數字化轉型,重塑各行各業形態
讓我們來做個選擇題:
你的孩子大學畢業,有以下幾個單位可供選擇,你會如何選擇呢?
A. 銀行的支分行
B. 地方電視臺
C. 單位是中學老師
D. 國家電網
你做選擇的依據是道聽途說來福利待遇,還是職業所帶來的未來機會?想作出明智選擇,你需要時刻理解數字化時代新社會分工。
如果我們能理性剝離一些所謂的倫理道德和政治因素考量,其實,這四個單位本質上在社會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同一個角色,即中介和渠道。
在整個商業體系或者社會體系中,一端是生產者,產品可以包括物質產品,也可以包括教育或者各種的服務。另一端是消費者。但是產品服務要從生產者抵達消費者的過程中,中間總有一個角色叫做中介、渠道。在職業領域,這些中介和渠道可以是客戶經理、老師、汽車銷售等。在公司的組織形態上,它們可以是百貨大樓、銀行的支分行、國家電網。類似這樣的行業組織,或者工作身份之所以能夠在社會分工中存在,主要是得益于傳統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農業和工業時代,受到時間和空間維度的約束力不得已需要一定的組織或者是個人來扮演這樣的生產者到達消費者之間的中介角色。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逐漸被打破。這也是元宇宙、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應用的典型特征。且隨著技術的迭代更新,打破的尺度會越來越大。而技術進步的結果,對傳統所有基于時空所構建的組織、職業技能都是摧毀性的秋風掃落葉之勢。
地方電視臺本質是電視劇以及相關的節目抵達本地化觀眾的中間渠道和中介,試問,我們看電視劇會不會去節目播出的所在市的地方電視臺去看?地級市電視臺如果不積極的尋求創造社會價值的話,那么數字時代的福利待遇和發展是可想而知的差。
過去,老師一個是作為將知識傳遞到每個鄉鎮和所在區域的媒介。傳統供銷社是貨流動到鄉鎮的中介,老師是知識流動到鄉鎮的媒介。農業時代,受到信息流動時空限制,知識和信息的傳播需要大量教師。
數字化時代壓縮時空變量,尤其是隨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流行,精選一批優秀教師把每門課都講得惟妙惟肖,那么孩子只需要接入互聯網、佩戴元宇宙的裝備,就能夠高效獲得各個學科知識優質資源。在偏遠鄉鎮的教師,如不能積極地提升自己的授課和呈現形式,在未來大概率會將從教學崗位上離開變成教學輔助人員,數字化轉型的趨勢誰也阻擋不了。
4
順應生產變遷,
積極探究數字化轉型游戲規則
我們要接受現實,不要以傳統的思考來看未來,更應當以數字化的眼光看待當下的工作。如果不能更好地理解整個世界運行的大的邏輯和游戲規則,那么我們的人生,尤其是在做出人生戰略性決策的時候,將會有很大的偏差。
據我在海外講學與交流經驗來看,全球數字化社會主要玩家是中國與美國。歐洲及眾多地區,礙于人口,地域等眾多因素,很難成為數字化社會的中流砥柱。
中國這幾年數字化轉型進程很快,背后原因有這幾個:
1.中國互聯網及相關從業者創新與實踐精神;
2.國家政策性引導;
3.通訊及相關數字化基礎設置基礎扎實。
中國數字化轉型對世界的影響正在逐步呈現。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的數字化正在為世界輸送數字化經驗與人才,例如東南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印度、泰國等)。另外中國的數字孿生技術整合來自人工智能、軟件分析、機器學習數據來構建數字仿真模型,以數字的方式為物理對象創建虛擬模型,以模擬工業的運行。這樣就大大接近甚至超越在大工業時代西方工廠百年來靠人工口耳相傳所積累的隱性知識與工業品制造工藝與經驗,讓中國的制造業贏得數字時代的競爭優勢。
以集裝箱為代表的國際貿易那是工業社會的競爭,以華為為代表的新競爭才是未來。贏了集裝箱型國際競爭優勢,而國家的數字化轉型失敗了,最后還是個輸家。
農業社會,關注土地與勞動力;工業社會核心是鋼鐵、石油;而數字社會核心是數據與知識。簡而言之數字化轉型核心邏輯是:讓國家與組織內外的數據資源流動起來、被應用,解決現實問題,創造社會價值,贏在未來。
數字化社會是未來百年國家、地區、家族能否興盛更為關鍵的一個變量和歷史背景約束,值得你探究數字化時代轉型游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