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未來具有可預見性和可推測性。那么如何才能準確預見企業未來呢?企業究竟該怎么管理?如何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商戰中獲得先機, 企業戰略 如何規劃?下一步該怎么走?信息時代,你慢一秒,就有可能意味著失去贏得先機的機會,還有可能讓一個正在成長的企業關門大吉。
有句名言:你能看多遠,你就能走多遠。所謂預見力,就是在新事實發現之前,理論或經驗告訴我們有關它們的信息的能力,這包括預見信息的多少及其準確度等。預見力是對未知事實,尚未發現的新事實加以預告,它發生在事實被發現之前,它具有“先知”的性質。預見力也是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作出推斷和預測的能力。
生存的著眼點,不是事物短期的發展而是事物的中長期發展。所以企業生存要求有生存預見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時代的敏感性,要善于見微知著,在事物初露端倪時,就敏銳地把握它的本質和走向。預見力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表現于對先進預測手段的運用;二是仍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點,對事物的矛盾及其發展趨勢的辯證分析。整體或全局上強調預見性。具體環節和局部上也強調預見性,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觀點及方法。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異常復雜,一個企業如果不能適應其快速變化,最終只能是窮途末路的命運。企業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要有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見力。企業生存預見力,最根本的就是對于客戶價值的預見力或判斷力。
企業生存預見力主要集中于企業領導者和核心員工。核心員工的喪失或其人力資本價值的下降,將意味著公司核心能力的喪失或下降。從客戶層面考察,核心員工能為客戶、公司創造巨大價值。這種價值創造分別來源于核心員工的預見力與 執行力 。相對競爭對手,專家可以出高薪聘請,但忠誠的核心員工無法用高薪招聘。擁有卓越預見力與執行力,又忠誠于企業的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企業必須建立基于“能本管理”的員工預見力、執行力開發機制。
企業領導人是企業的舵手,企業這艘大船怎么行駛,全靠企業領導人的科學預見力來指明方向。在世界企業史上,有兩個企業家的預見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一個日本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另一個是美國通用電氣的韋爾奇。這兩個人憑借其自身驚人的預見力,創造了兩個公司劃時代的輝煌局面。
譚小芳老師表示,領導的預見力其實就是他們表現出來的前瞻力。前瞻力是作為一個領導者不可或缺,必須具備的根本條件。一般地,卓越領導身上的一種有關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的藝術。領導干部,職務有高有低,責任有大有小,年齡有長有輕,性別有男有女,職業也是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都要具備的,那就是前瞻力。
領導前瞻力一詞可以從幾方面解釋:一是分析前景,未雨綢繆;二是依據現狀,預測未來;三是知己知彼,有備無患;四是總結經驗,爭取主動;五是把握機會,時不我待。前瞻力還可以理解為預測思維,中華領導藝術研究院(www.ldys.org)院長譚小芳女士總結,預測思維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使領導者提高預測能力,跟上時代步伐,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二是可強化領導者的創新意識,預測思維與超前意識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三是有助于領導者決策科學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領導前瞻力的特點:
1、可能性,它是立足于現實的規律性基礎上,對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進行分析的思維過程。2、調整性,一旦把未來描述出來之后,就對現存的事物起到指導、調整作用,并逐步實現未來的目標。
3、模糊性,預測思維既然是對各種可能性的預測,它也就具有這種活那種不確定性。預測的結論可以作為我們思考、處理問題的重要依據,但不能成為全部工作的準繩。
4、創造性,預測思維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這種思維的建構主要形式是創造性聯想,是一種由共性探討個性的思維過程。
領導者的預測思維同一般人思維相比,更帶有全局性、長期性、綜合性、挑戰性等特點。預測思維是領導戰略決策的前提條件,要努力提高主體的預測思維能力。其實,領導者的預測思維啟示就是所謂的前瞻力,就是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賬,做別人不愿做的事,這在一般人眼中是傻子才會干的事兒,但我們作為企業領導,還真就要有點“傻子精神”。譚老師認為,要增強領導前瞻力,必須在思想方法上樹立“三觀”——
一是樹立全局觀,避免片面性。
胸中無全局,處事必離譜。看待事物,要有全面的觀點,善于看到事物的本質和全部,既能看到有利條件,又能看到不利條件,而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僅憑一知半解或者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側面,就對全部進行預見、評價或指導,這樣必然會出現錯誤。特別是一些新上任的企業領導,如果不作深入細致調查研究,就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全面情況。如果下車伊始,就盲目預見、指手畫腳、亂發議論,就會對今后的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是樹立聯系觀,避免孤立性。
要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能看到事物的外在聯系,又能看到內在聯系,既能看到橫向聯系,又能看到縱向聯系,否則,處理問題就可能失之偏頗。一個企業領導廉政建設上出了問題,聯系起來既有主觀上放松了世界觀改造的問題,也有客觀上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力、警示不夠、懲治不嚴、教育不到位的問題。
三是樹立發展觀,避免靜止性。
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形勢在不斷發展變化,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隨著發展變化了的形勢而發展變化。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看到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這一趨勢,看到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以變革精神應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