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講牌場的時候,樹牌之前,先夯實產品的基礎。
在品牌沒有基礎的時候,切不要為品牌作“燒錢運動”,所謂“開水不響,響水不開”,必須夯實產品的品質和基礎,沒有品牌的小型鞋企,產品的過硬品質與賣點是留住客戶的僅有的最關鍵行銷資源。
如何找到產品的賣點呢,我認為流程如下:
市場調查→產品創意激發→可行性分析→試作、打樣→行銷組合啟動→商品上市整合戰→市場情報追蹤并反饋
一些鞋企在新產品開發上,拼命模仿,雖然這樣可以減少開發成本,跳過產品試銷階段,但沒有品牌力度,大批量產品投放到市場,最終造成全國各地“滿城都是溫州鞋”的同質化現象。此時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開發標志性性產品作為品牌突圍的新路。
2、品牌低成本快速成長的加速器:新聞營銷
對于小型鞋企塑造品牌,因為可以利用的資源有限,無法跟大牌抗衡,可以按八比二原理,如果說產品占品牌創建的80%,那么,剩余的20%就是品牌傳播了。可以說,傳播是讓品牌成長的必走之路,企業要成名,必須要傳播,但如何讓傳播成為品牌低成本成長的加速器呢?如何把產品賣出不同來呢?
借用葉茂中談廣告用得最多的一句話,“鮮花總是插在牛糞上”,如果小型鞋企是牛糞,鮮花就是品牌了,品牌如何親情小型鞋企呢?
筆者認為,新聞營銷是眾多創新營銷中的其中一種最佳方式。新聞營銷就是巧借一切可以借助的新聞事件,利用中國傳媒的通道進行媒體傳播活動,如上述的卡帝奧尼鞋業老板作形象代言人的炒作就是新聞營銷巧用的典型案例。
3、抓住時機,草船借箭,借殼生輝,粉亮登場,這種營銷說得俗點,是一種“揩油營銷”,但往往能起到四兩拔千斤的效果。
2006年8月5日,浙江人本鞋業有限公司通過生活化的設計,使傳統文化融入時代脈搏,并從歷史和民俗的文化沉淀中尋找創新的靈感,將產品作為載體傳播人文奧運的理念,獲得“中國人文奧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金獎產品”,這緊緊地抓住了奧運商機,這一奧運題材,將會成為人本鞋業極具亮點的創新營銷,新一輪的品牌宣傳將會形成強大的品牌攻勢,帶動企業發展。
4、品牌定位,將產品賣出個性,賣出不同來。
品牌需要定位,定位好,有個性,起點就順,要找到好的起點,這樣品牌才起步,繼而起飛,如何讓產品賣出不同來,而避免拼成本,拼價格,這種不同從哪里找呢? 其它行業成功的營銷案例會給我們一些啟示:真誠的服務讓海爾賣出了不同,航天牛奶成就了蒙牛,本行業也有一些成功企業在營銷做出了不同來,圣帝羅闌皮鞋推行全質量服務,打造皮鞋的產品個性,業界一提到圣帝羅闌皮鞋,都有口同碑:鞋有個性!這里,全質量服務成就圣帝羅闌的成功,個性成了圣帝羅闌皮鞋的代名詞,而忘記了圣帝羅闌是溫州鞋,將市場明顯地區隔出來了。
5、讓品牌在終端起飛:在鞋業界,不管企業大小,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認為終端是如此重要——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重要,控制了零售終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有市場!小型鞋企,也要選擇好業態。
新興品牌或參與補缺競爭的小型鞋業品牌,企業在通路的選擇,應該是加盟比自建終端更好,因這類品牌手頭資源不是很雄厚,品牌力度也不是很強,可以借助加盟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及手上的資源,在投入資金、終端形象建設、廣告促銷等方面共同分攤市場風險,如五五制、免費制、三三制等市場承擔形式,先打造局部區域終端,繼而使市場迅速做開。
但做大區域優勢品牌后,這時要分析自己曾定位的市場有沒有由藍海變為紅海,此時要懂得運用變勢營銷,轉化自己的生存態勢,趨利避弊,增優減劣,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6、小型鞋企必須擇人善用,樹立“人才強企”的用人觀,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小型鞋企必須打破人才難過的“三道門檻”:(1)企業家族化的管理方式把人才拒之門外,小型鞋企必須要家族,更要企業現代化;(2)如果一個企業只一味地承認過去,強調以往的經驗而不展望未來求發展,經驗將會變得腐朽而不值一文,市場瞬息萬變,必須通過學習,創新企業;(3)企業從事高層管理的人員最頭痛的事就是企業只問責而不授權,“螺旋式”的目標管理讓人永遠看不清目標在哪里,距離有多遠。從而也就造成了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流動量遠遠大于員工流動量,流動的人才不僅帶走了企業的經驗,也帶走了相關客戶資源,造成了惡性循環。
此外,小型鞋企還應懂得變勢營銷,變勢營銷也是破壁營銷實戰的重要內容之一,破壁營銷在于打破束縛性的總結,趨利避弊,進而做強自己,超過競爭對手,打破同質化的格局,為企業找到留存的活路。《孫子兵法》有說,“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