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中國民營企業的“游擊戰術”,能讓不少企業家迅速致富,但也讓不少行業遭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導致中國企業管理,一直處于低成本、價格戰的狀態,沒有長期投入,沒有創新思維,缺乏自有的核心競爭力,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反正中國經濟大環境正在飛速發展,幅員遼闊,空間很大,適合游擊戰。“游擊戰”的企業行為,短期之內,在金融危機之前的一個時期,尚未對整體中國企業產生重大危害,反正這里工廠倒了,到其他地方繼續開;工人這里失業了,在到其他工廠也有活兒干。
這種游擊戰術的長期使用,讓中國企業家一直處于那種“隨遇而安”的思維中。無論出口還是國內銷售,這種“游擊戰”所需要的,無非就是快速、低成本,容易脫手,身手伶俐,掙錢快。思路簡單,操作容易,形成了習慣后,干一行,滅一行,奇快無比。
因此中國的高盈利行業,只要門檻不高,他們就能殺進來,把這個行業原有的盈利空間在短期內“吃光”,導致這個行業的盈利周期和空間,在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短期內產品質量和信譽度漸漸下降,最終導致整個行業聲名狼藉。這些行業中的一些優質企業,沒有得到任何喘息機會來發展壯大,便倒在游擊隊的狂風暴雨般的價格戰中,奄奄一息,甚至倒閉。三鹿奶粉事件,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戰術下的犧牲品。
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這樣的游擊隊戰術是很可怕的。目前除了一些高科技、機械、和國家壟斷資源性行業外,很少沒有行業不被這群“游擊隊”蠶食過。導致中國很多行業中競爭對手成千上萬,但沒有一個是可以成氣候的窘境。
然而,現在情況變了,金融危機后,中國第一次面對著一場波及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大滑坡。于是,這些“游擊隊民企”開始了一波“出逃”風。只不過這次,不管逃到哪里,哪里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這次經濟滑坡也是好事。猶如自然界的自然災害一樣,每次災害后,一大批體弱多病的動物被淘汰了,剩下的動物們強壯的基因,便得以大發展。而這時,機會屬于那些管理出色、具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們。對于那些有核心競爭力、管理出色的民企,這是一次極為難得地、對行業進行大規模整合的絕佳機會。
過去行業中是群狼爭食,現在一些強壯的“狼”企業,可以通過兼并收購,以及對上下游和邊緣產業鏈的重新整合,擴大生產規模,投資研發和質量管理,加強品牌聲望,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從而成為行業的一頭“大象”。當行業里有那么三四頭“大象”企業出現,這個行業抵抗“游擊隊”沖擊的能力將大大增加。
如果中國民營企業能夠通過這次全球經濟滑坡,及時對行業進行必要的整合,這將很深地影響中國企業行為。成為了“大象”的中國民企,將不會滿足于生產加工,他們會對自己的品牌、研發、質量、經營范圍,有了更高的要求。壯大后的大象民企,未來的行為不會再是“游擊隊”的戰略,而轉為對行業發展的“陣地戰”,一步步地從低成本生產加工,發展到自主研發、自主品牌、銷售甚至走向國際舞臺。
希望中國民企能早日擺脫那種蝗蟲滿天飛的游擊戰概念,早日進入更高一層的“陣地戰”管理模式,擺脫中國“低成本”的形象,真正成為世界級的高品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