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一詞流行無比。模式是什么?商業模式簡單說其實就是企業生產及銷售產品獲得收入的方法。貨幣未出現前,以物易物就是最早的商業模式。20世紀最經典的商業模式當首推沃爾瑪與微軟,其所創造的商業模式成就了兩個偉大的企業,把人類在創造模式方面的智慧發揮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
在各種各樣的管理理論,經常會看到諸如“通用、豐田、可口可樂、NIKE、麥當勞”等等耳聞能詳的國際知名品牌,往往使中小企業將大企業、大品牌定立為自己的標竿,但是,需要質疑的是,僅占據企業總數不到1%的大型、特大型企業的某些成功經驗,或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來的一部分理論,是否也是能適應“占據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的普遍規律?至少,從統計學選樣的角度來看,其結果更應該是否定的。
中小企業將大企業、大品牌定為標竿的意義是非常局限的,畢竟大企業、大品牌與中小企業之間在本質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其表現在品牌、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技術能力、人才資源、以及市場控制力等方面、甚至是全方位的明顯差距。在實踐中,經過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簡單地復制大企業、大品牌的成功營銷經驗和模式,或簡單運用現代營銷理論到中小企業的營銷實踐中,效果往往會差強人意。也就是說,中小企業的確需要摸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營銷和營銷管理方法。
實際上,任何一家成功企業的商業哲學都很難武斷地去下個定義,商業并不像“見方抓藥”那樣可以傳授。正如豐田模式的成功是其他大量登門考察學習的企業難以復制的。
不同的公司理念……
不同的企業文化……
不同的企業資源……
不同的銷售架構……
不同的人員素質……
不同的銷售區域……
不同的產品結構……
可以說:模式一旦形成,就意味著死亡了。
因為,商業模式具有生命性。一個世紀前,金吉利通過贈送產品來贏得財富,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而今天當各商家都用打折或買一送一的方式來促銷時,這就不再是一種商業模式。
成功者總是令人羨慕。但是,成功不能復制,成功者往往是最不可學的。商業永遠充滿著變化和流動,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新的水不斷地流過你的身旁。”商業模式永遠沒有一成不變的,創新是永恒的。
商業模式是個性化的,是不容拷貝的,因為同時有兩個企業已經擁有或能夠擁有的資源幾乎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不同規模的企業,不同狀態的企業,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類型的企業遵守著共同的商業規律,卻又有著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永遠是共性中有個性,個性又符合于共性的。
商業世界瞬息萬變,包羅萬有、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在今天已經變得不現實。 遵循已有的商業模式,或許可以讓某項商業項目進行下去,但是你無法清晰地定義成功的商業模式,然后把它像一瓶香水一樣裝起來。一切并不是這么簡單,要成功,你必須趨時而動,僅僅遵循他人或者自己以前的成功模式,你并不能保證在未來繼續獲得成功。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在于未來的不可預知。那些具有異常商業嗅覺的人,才能夠把握商機,迅速崛起,這就是為什么新的商業模式往往由新勢力創造,而非相近領域的傳統強大勢力所創造的原因。
發財的人,都是走的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不能固守商業模式,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環境下的成功。營銷的本質是匹配﹢創新,所以,必須不斷修正和創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商場沒有終極真理!當我們試圖以一種邏輯、一套方法、一條道路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目前和未來地一切相關問題時,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