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子漏水。不幸的是,這是一個間歇性的問題。當然,當下雨的時候,它會漏,但是只是在有時候才會如此。這種情況也許和風有關,但我們并不真的確定。最糟糕的是我們永遠也弄不清楚水是從哪里漏進來的,因此也無法確定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問任何建筑商,他都會告訴你漏水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水在漏出來之前可能有各種路徑。有時候它永遠也不會露面。你甚至都不會知道在漏水,直到你發現了漏水的影響:可能是不健康的潮濕和霉菌,它們可能在結構上都是危險的。
企業的轉型就像是處理漏水。它們隱蔽而且復雜。不僅如此——即使你認為自己已經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你也必須找出最佳行動方案來。
你猜怎么著?有很大可能是你找錯了問題或者選錯了解決方案。然后你就又要回到起點——如果還有時間的話。
在轉型的過程中,反復可能會讓你付出高昂的代價。企業不會擁有無限的現金,競爭對手不會坐在原地等待,客戶也不會等著你努力地扭轉公司里復雜的一團糟局面。
人們感到奇怪,為什么只有這么少的企業高管成功地領導著自己的企業實現扭虧為盈的轉型。這個問題對于我來說非常白癡。這很難,親。真的、真的非常困難。不相信我?下面是一份企業和它們的CEO的名單,有些人是現任的CEO,有些則已經離職了。看看你能否找到這些人的共同之處:
- 雅虎公司的楊致遠、Carol Bartz和Scott Thompson
- 北電網絡的Mike Zafirovski
- Sun公司的Scott McNealy和Jonathan Schwartz
- 惠普公司的Carly Fiorina和Leo Apotheker
-Sprint公司的Dan Hesse
- 柯達公司的Antonio Perez
- Dell戴爾公司的Michael Dell
-索尼公司的Howard Stringer
- Radio Shack公司的Julian Day
- 偉創力集團的Michael McNamara
你說對了,他們都在領導企業轉型時失敗了。我也許還能夠列舉10個或者20個這樣的名字,這些名字都在我的腦子里,而且你很有可能都聽說過。至于說到成功轉型的例子的時候,你們會說到IBM公司的Lou Gerstner、惠普公司的Mark Hurd、蘋果公司的Steve Jobs、星巴克的Howard Schultz,也就這幾個人了吧。
好吧,我只是在開玩笑。一定有更多的例子,但是這份名單肯定要短得多。
至于Yahoo公司的Marissa Mayer、惠普公司的Meg Whitman、黑莓制造商RIM公司的Thorsten Heins、諾基亞公司的Stephen Elop、百思買集團的Hubert Joly和索尼公司的Kazuo Hirai,現在談成敗還為時尚早。但是如果非要我下注的話,我會賭他們每個人都會失敗。是的,我會這樣做。
讓我換一種方式。重復在上一家公司獲得的成功就如同在同一個地方被閃電擊中兩次。以往的成功不是未來成就的保障。企業高管是如此,如果企業高管試圖對企業進行轉型就更是如此。
這凸顯了這個問題是多么棘手。判斷某位首席執行官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是否適合某家特定的公司就像是一場俄羅斯輪盤賭的游戲,扣動扳機,然后等上四、五年,看看你的腦袋是否被打爛了。
真相是這些公司都是很復雜的實體,還有很多被我們稱之為高管的極不完善的人類,復雜的全球市場、和不會按照你的希望出牌的競爭對手,當然,還有運氣。熵的因素是巨大的。這是控制狂的噩夢。
這就是為什么轉型如此艱難的原因。它不是一門科學,它甚至也不是一門藝術。事實上,它是一個非常棘手、不可預測的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