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了解到Groupon這樣的模式,覺得挺有意思的,當時心里就在想如此看似低廉的創業成本就能造就如此奇跡,如果在COPY TO CHINA,那還得了。果不其然,1個月之后,中國遍地都是Groupon的模仿者,百團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Groupon模式在中國能如此普及,并且快速發展,我想本質無非2點:
1. 供求關系:很多文章闡述的很清楚了,商家愿意打折促銷賺人氣,消費者喜歡優惠活動,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一拍即合,如果說2折的電影票,3折的就餐券,這種剛性需求人人都有,這種情況,非但我會去,有可能還會拉上同事朋友一起聚。從線下的服務業而言,這不算新奇,無非今天把它放到互聯網給放大了,把這種需求更加集中。
2. 創業成本:團購網站開發成本不高,現在還有開源的(無恐天下不亂),運營成本也不高,看上去,小投入大產出的商業模式,不論是風險投資、互聯網資深人事、傳統服務行業,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們,都紛紛加入了團購創業行列,現在團購站很多,我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會更多。
雖然現在的團購網站多如牛毛,我對此也深感擔心,對于這些為了Groupon而Groupon的網站們,擁有了形,但卻沒有神,說白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他們之間的區別又在哪里?我覺得任何商業模式的基礎,都是用戶數,團購也如此,很多抄襲Groupon的創業者本身并不具備任何用戶的基礎,只能靠創造了一個新模式,不停的去推廣來拉人氣,在北京多家的團購網站,用戶重疊度也是極為嚴重。沒有用戶基礎,其實每個創業者心里都不踏實。
這還不算什么,隨著團購市場被這些先驅們鋪好路的時候,巨鱷們一個個接踵而至,幾大門戶網站加入團購的陣營,人人網推出糯米團,QQ團購上線,具有一定用戶基礎的社區們也加入戰斗:58、飯統、愛幫等等,水深火熱的團購大戰逐漸白熱化。
在中國是不存在有個好的IDEA,按照它去做就會如美國那邊的發展,因為中國的互聯網環境就決定了,中國創業者的模范能力決定,中國的巨頭思維決定了。市場稍有成熟,真正的玩家才剛開始入場,團購正處于這樣的階段。所以我并不看好美團、拉手這樣的模式,成百上千家的“美團們”,最后只能剩那么幾家,這模式是持久戰,不是賺快錢,不出6個月,該合并或是該倒閉的,都差不多會有個結果。
我認為團購是一個營銷利器,而非完全的商業模式,具備用戶基礎的平臺才是能夠將此利器發揮出價值來:
淘寶的聚劃算 :針對于SNS的一項火爆應用,和淘寶的需求結合的非常緊密,也給小費者帶來了實惠,聚劃算的出現不會對外面的團購有什么影響,但給淘寶的用戶提供了一項有意義的服務。
人人的糯米網 :這個也不用多說,以人人網這樣的用戶基數搞的糯米,每期都有數萬的會員報名,都沒什么好說的,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QQ們想推什么的東西,再不給資源的情況都很可怕了。
愛物網的愛團 :愛物網是我非常關注的女性社區之一,用戶以交流淘寶服飾為主,氣氛極為火爆,愛團是愛物網推出的團購平臺,團購衣服鞋等女性用戶,效果也非常不錯。
不少B2C也進入這一領域,以柯蘭和瑪薩瑪索較有名氣,更多是種營銷手段,也起到的一定的效果。
任何有用戶基礎的平臺,切入到團購領域,都非常有優勢,聽說19樓這類知名的地方性社區也要開始動手了,如果他們進入這塊市場,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未來以本地化社區/論壇做團購的是最大趨勢之一。
另外一大趨勢就是垂直社區做垂直產品線的團購,用戶集中且精準,效果也會非常明顯,愛團、優享團等效果都做得不錯,很多垂直媒體也選擇以此作為營銷的切入點。
唯伊網也在做一些新的嘗試,已經聚集了近60萬會員的垂直化妝品社區,推出唯伊團,以熱門品牌化妝品為團購目標,對唯伊而言,更多是為會員帶來更多福利,也是一種營銷手段。團購的初期發展依賴于用戶基礎,實現初步的交易規模,后面的發展靠的是會員口碑,對于社區這種高粘性的載體,更適宜團購模式。唯伊團剛剛上線就能夠有數萬的會員參與,也的確反映了垂直社區的潛力和用戶價值。
不過我也有很多擔心:
這樣的模式會不會逐漸使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疲憊?會不會有一天團購失去了參與的熱情?我們會不會再喪失掉一個優秀的營銷策略?
這幾個問題我思考得還比較有限,但我想至少有2種需求可以持續延續:
1. B2C的需求,團購成為完全的營銷策略,給Shopping的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種需求精準,且不會疲憊。
2. 地方社區的需求,因為有了人的參與才有了本地化的火熱氣氛,團購是項甜點,需要的時候要,不需要可以看看,本地化社區落地的需求非常明確,與線下團購的結合也非常緊密,這種需求我相信會常態延續。
對于沒有用戶軀殼的“美團們”的未來,也許有2個發展趨勢:
1. 與手機應用結合,緊密專注在本地的吃喝玩樂,成為一項本地化應用服務。
2. 由團購需求而逐步衍生成為本地化社區,最終大家都會想到,需要黏住顧客,需要建立顧客的忠誠,而不是現在同樣的用戶在各大團購網站間游走。
總結如下:
1. 不看好純Groupon模式,在中國有資源的人太多,復制太容易;
2. 團購可以成為B2C的營銷利器;
3. 本地化社區和垂直社區是未來團購市場最大的趨勢;
4. 中國的Groupon們要么走向手機應用化,要么本地社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