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友達光電來說,這些新產品太棒了:喬布斯從公文袋中抽出的輕薄筆記本“Macbook Air”,亞馬遜號稱能“改變人類閱讀方式”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以及形形色色的3G手機、上網本……
“液晶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友達光電全球業務執行副總經理暨電視事業群總經理彭雙浪對《商務周刊》說,平板顯示屏在多種產品中的應用讓我們的生活形態從固定到移動,從而模糊了工作、學習和休閑的空間界限。
這家全球第三大平板制造商從中看到了機會,它要做的是以自己的液晶面板為新時代提供后臺支持。過去幾年中,這個行業的發展像是一場資本大戰,以數十億美金的投入換來1%的市場份額。今年,幾十億美金的投資讓巨頭們進入“十代線”的步伐謹慎起來,因為北美、歐洲以及日本等主流市場液晶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基本上都超過七八成。
友達光電認為以世代升級為標志的競爭已經接近尾聲。友達光電CEO陳來助指出:“面板產業進入應用型創新時代”。他在兩個月前宣布了應對策略,“過去幾年平板逐步取代CRT,但目前世代升級基本達到了物理極限,要想獲得競爭優勢,應用上的創新至關重要”。
彭雙浪指出,友達已經據此轉型,經營重點將從面板的世代升級轉向應用創新所需要的研發和產品設計。
友達近兩年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包括將液晶顯示屏做得更薄,耗電更低,更節省材料的“真節能”、“真對比”AMVA技術;從單向播放的“看電視”實現人機互動“用電視“的觸控技術;以及OLED、電子紙等軟性顯示應用。
1998年加入達科技(友達光電前身)的彭雙浪,見證了這個行業過去十年的飛速發展。“未來幾十年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的動力,將來自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他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友達希望能夠搶先進入每一個重要的創新應用。
《商務周刊》:在友達看來,替代型創新和應用型創新有哪些不同?
彭雙浪:實際上任何一個破壞性創新產品,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以替代為主,然后進入應用階段。此前,液晶面板行業唯一一個應用創新出現在十幾年前,就是筆記本電腦。除此之外都是替代型創新,以LCD取代CRT技術。
在替代型創新階段,進入的企業很多,百家爭鳴,這些企業共同推動技術發展,使LCD能夠獲得與CRT相匹敵的性能指標和成本。例如,2000年的時候,我們友達開始設計第一臺17吋液晶臺式顯示器,當時一個屏就要120美元,但是目前整個顯示器也不到100美元。
成本是如何降下來的呢?首先,當時所采用3.5代生產線一塊玻璃只能切出4片17吋屏,到五代線時是12片,每一片屏的單位成本就降下來了,后來的七代、八代線推動成本繼續下降。
而產品設計、材料、生產工藝等也在持續改進。液晶屏本身不能發光,靠背后的熒光燈管發光,原來17吋是用4根燈管,燈管的發光效率提高了1倍以后,2根燈管就可以了;還有就是玻璃的透光率的提高,大大減少了昂貴的聚光片、增光片的使用。另外就是液晶面板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規模效應帶來了零部件成本的下降。
但是,未來的成長動力將不再來自于取代CRT,而是應用創新。例如,2007年我們友達和華碩共同推出上網本EeePC,在這個產品的推動下,今年全球上網本的發貨量預計將超過2000萬臺。
電視機也是如此,未來的電視將有更多的功能,比如可以上網的IPTV、互動型播放電視、觸控式公共信息看板等等。
回想一下我們過去五到十年的生活,在平板顯示器沒有普及時,我們的生活是固定式的,固定電視、臺式電腦……這就是生活形態的改變,隨時隨地工作、學習、休閑,未來會有更多產品根據這樣的理念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