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領導力這個詞越來越被人關注,專門的書籍、文章和專題的講課、研討也越來越多。今年,有一個培訓公司聯系我,說世界頂級的領導力大師,美國的領導學權威約翰·麥斯威爾就要到北京來演講,機會太難得了,全國將有500名企業家來聆聽。我婉言回拒了邀請,除了別的因素,主要是我一直認為:世界上的東西很多,但基本元素很少,領導力的道理很多,但基本常識很少。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有多少關于領導力的知識,而是要把握領導力的幾個基本點,認真去施行。
首先,領導力不止是領導者的力。領導是一種行為,領導者是一個或一群人。領導行為主要表現在影響、服務上,領導者是有職務、職權、職責的人。領導力應該是指引方向,戰略思考、協調關系、激勵人心的一種能力。但是,領導力不應該只是領導者個人的力,它應該是一個組織的力、系統的力。從領導者角度說,要善用眾智,融入其中,率隊前行。從組織角度說,要上下同欲,人人盡責,互助互動。任何領導者都不應是獨裁強權的領導,任何組織也不應把寶押在一個領導者的身上。對領導力研究的最新理念,叫分布領導力,即強調了領導力不止是領導者的專利,每個人都應成為所轄組織的CEO,要讓上、中、下三個層次的管理人之間形成良性的能量流動循環,而領導者要聽取各種不同聲音與觀點,調和各方利益,培養不同人才,從而使團隊朝正確方向前進。任何一個組織如果沒有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過度追求權力和管理至上,就無法成長起一個優秀的領導群體,也不可能具有卓越的組織領導力。所以,IBM致力于培養每一個人的領導力,微軟也提出“全員領導力”的概念。中國民營企業創一代白手起家,老板習慣了親歷親為和一個人說了算,現在離了家長誰也玩不轉,沒人能接班,這就是沒有組織領導力的悲哀!套用劉征《海燕戒》詩中一句話:“不要以為海燕的子孫就一定是海燕,沒有海燕的翎毛照樣不能駕馭大海。”
其次,領導力不是培訓出來的。現在許多領導力的培訓,分成幾個模塊去講,其實還沒有跳出管理培訓的范疇,而領導力從根本上說不是培訓出來的。知識可以學,技能可以練,領導力只能修。西方注重領導行為,但領導力的核心是領導特質,包括:勇于擔責、追求卓越、自信果敢、境界高遠、知人善任等,這些心理特質如何才能獲得,只有在經驗中、在磨難中去修煉、去獲取。哈佛大學領導學者海弗斯恩說:“領導是一種沒有簡單答案的藝術。”你想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只有靠體悟、靠歷練、靠積累,以你心目中的優秀領袖為標桿,持續地苦苦地追求。一個組織的領導力的培育,應更多地采取給機會、給平臺、給權責的方法,才能使人才輩出,才會后繼有人。為什么海爾、聯想、格力、娃哈哈的接班人不是空降兵,為什么黨政干部的提拔一定要有相應的經歷,就是這個道理。
領導和領導力是一門學問。它所以從管理學中被突顯出來,是因為現在更加關注人,而人更多地需要領導,而不是管理。韋爾奇說:“多一些領導,少一些管理。”他甚至極端地說:“停止管理,只用領導。”恐怕也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