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為文字實錄:
謝謝各位,今天下午非常有幸有這么一個機會跟大家交流關于供應鏈金融具體的發展方面。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話題就是關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因為這是我們最近所談到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一種新的趨向。為什么我們講供應鏈金融最近很火,因為供應鏈金融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基于產業供應鏈的基礎之上,所延伸出來的一種金融性活動。這種金融性活動并不是獲得金融本身操作中的收益,而是通過金融活動來夯實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過程。與其說是金融,更不如說是一種產業和金融結合,來優化產業過程的狀態。
怎么去認識供應鏈金融,我想通過幾個方面來看供應鏈金融,第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談供應鏈金融的供應鏈,本身在發生一場革命,這一場革命引發了今天金融性的活動也在發生一場革命。供應鏈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一個變化原來最早講的狹義的供應鏈,嚴格意義上不是供應鏈,是一個價值鏈,是在基于一個企業內部的采購、生產、分銷這么一個過程所延伸出來的運營性活動。
發展到第二個階段,管理活動和運營活動延伸到上游的上游,下游的下游,開始產生了供應鏈這個狀態。那么到了今天這個階段,實際上各位已經發現了最近各行各業已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今天的產業互聯網化。那么產業互聯網化是指今天的供應鏈不再是簡單的上游和下游,是圍繞一個價值產生的過程,跨了不同的行業,跨了不同的地域,大家組成一個平臺來發展。與其說是它是供應鏈,不如說是網絡鏈,我叫智慧供應鏈。
為什么我們對供應鏈有這種劃分,這就涉及到金融活動正在發生一場革命。這個革命我在3月份講的時候,用的一張圖,今天的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正在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供應鏈金融依托的是企業內部的供應鏈,即價值鏈,就是企業層面的東西。生態的建構相對來說比較低,我們怎么來看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可以從業務,從信息,以及引發的金融對企業產生的影響,這三個維度來看。
從業務上來看,實際上在第一個階段是在強調跨職能之間的協調,你怎么能夠去產生一種管理的基礎?用這個基礎來管理控制金融的風險?這就需要強調跨職能協調,強調的是作業成本的細化和顆?;?。這個時候的信息系統是靠ERP來聚合信息,來管理可能因為信息缺失所導致的金融風險。從實現的目標看,它實現了企業現金流量周期。供應鏈金融嚴格意義上不僅僅是融資,是優化整個資金過程,衡量資金最有效的手段,在理論里面就講是現金流量周期,稱之為CCC。但是大家注意CCC這個概念在供應鏈當中是有問題的,我們怎么能夠縮短現金流量周期,無外乎是三個方法,第一個就是減少你的應收,第二,增加你的應付,第三個是降低庫存。但是我經常講這種狹義的企業層面的CCC,就是現金流量周期引發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什么地方?大家想一下我的應收的減少,一定是交易伙伴應收的增加,你把人家的資金給占了。我的應付的增加一定是別人應付的減少,所以我們在強調企業現金流量周期實際上是以鄰為壑。怎么能夠降低以鄰為壑的狀態,這個時候就延伸出來了供應鏈金融的1.0版本,那么1.0版本就是M+1+N,以應收為基礎的保理性業務,以庫存和存貨為基礎的貨押類業務,還有一個就是以預付為基礎的保兌業務,就開始應運而生了,所以這是1.0的狀態。1.0的狀態實現的結果通俗講就是‘’我的就是我的‘’,通過把應收、保理來盤活資金,但是上下游伙伴的資金能不能得到有效優化,不一定的,1.0版本最大的特點是抱著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的信用向他的上游和下游來做應收保理,做庫存質押業務,這個業務在今天這個時代out了。實際上我們去抱1來做金融,實際上沒有依存關系,沒有一種實質性的合作關系。
中國做金融有一個問題很大,最大的問題我到今天為止都認為是這么一個狀態,就是中國沒有信任,中國的中小企業表面上是法人,但在行為上具有自然人的特點,還不了錢就跑,就是自然人的特點。而大部分大企業是具有流氓性質的法人,能賴一天就賴一天,所以在這種狀態下你想抱著這個1,你根本抱不住。這是我們第一個階段的金融,這個階段的金融走到了絕境,這個金融的推手是商業銀行,因為傳統商業銀行根本不懂供應鏈,你要想進入到產業中去,是傍大款的思維,但是這個思維要不得,這對今天銀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供應鏈金融到了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更加強調的是我們的上游和下游,就是第二個層面,那么這個時候供應鏈業務的基礎發生了改變,最大的改變不僅僅強調內部跨職能協調,更主要的強調跨組織業務的協調,如果我們的供應商的供應商,我們的客戶的客戶,我們的業務都不能協同起來,我們的整個信息都不能協同起來,你怎么做金融呢?你沒有辦法去做金融,所以必然要求的是商流是跨組織協同,物流是供應商管理庫存,這種協同性的管理庫存,這個時候系統不僅僅要求的是企業內部的ERP,更重要的是B2B的產業互聯,如果B2B這個互聯沒有聯起來金融就不用想了。這個時候實現的目標是叫拓展的現金流量周期,那就是說不僅是我的現金流加速,我的資金成本在降低,而且我的上下游的現金流也在加速,供應鏈資金成本在降低,這就是拓展現金流量周期。
但是到了今天,實際上供應鏈金融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叫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不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這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是以互聯網為手段這樣一種全面供應鏈金融一體化,是這么一個狀態。它的特點從業務上來講,不僅僅是上下游之間業務的協同,是所有利益相關方價值共生、互生和再生,什么叫共生,就是所有利益相關者在這個平臺里面,在業務環境當中痛點在哪,價值關鍵點在什么地方,有沒有一個低成本分享價值的架構存在?物流是聯合庫存管理的概念,這個時候的信息化已經不再是B2B產業互聯,是產業互聯網化,也就是基于云平臺,云計算基礎之上的信息化,也就是說我們sass化,pass化,還有IAAS化,就是我們說的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和設施即服務,是基于這樣一個系統。那么創造出來的目標是什么?創造出來的目標是創造現金流量周期,不僅僅是加速現金流,降低資金成本,更是在創造一個產業的現金流量周期,創造訂單,創造利潤,創造現金。
供應鏈金融就是在這樣一個階段產生了,引發了供應鏈金融三個完全不同的形態。這個表概括了三個不同階段供應鏈金融階段的特質,第一個階段強調的是互聯網網絡的參與者,這是對銀行來講的,銀行不懂供應鏈,他要想做供應鏈金融怎么辦,傍大款,他只是參與者,流程他只是在關注資金本身,我的資金安全不安全,我的資金能不能獲得回報。著力的要素是應收帳款,庫存和預付,基本上是這樣一種有形的物,而且是靜態的物。
2.0版本的供應鏈金融,就是作為供應鏈金融服務者,本身必須具備很好的網絡嵌入,1.0版本的金融,銀行抓住了1,以1的信用為載體,向上游的N個客戶來延伸,做保理和庫存。2.0就是焦點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者本身,所有的上游和下游,包括跟銀行,跟金融機構,跟第三方所有實質性的業務,一定是通過焦點企業最終能夠產生連接的。也就是說我們學術上講的,這個供應鏈金融服務者必須處于網絡的結構洞。
另外從流程上來講,強調的是多維互動,通過商業鏈的貿易流,通過供應鏈中的物流,來拉動資金,通過資金來推動物流和商流。這個時候金融的表征不是靜態的應收,不是靜態的庫存,是流動中的應收和庫存,所有這些要素在供應鏈中的流動,在流動中能夠產生金融性的活動。
但是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更不一樣了,第三個階段實際上出現了整個生態的結構問題,金融是一個生態,采購供應是一個生態,我們的客戶是一個生態,我們的物流是一個生態,那么在多個生態當中怎么能夠實現多生態的相互之間的迭代和互動,都要通過這個平臺企業來實現互動。所以不是一個簡單的業務互聯的問題,是生態的互聯。比如說舉一個例子,我們今天的供應鏈金融,金融是一個生態,我們有第三方支付,我們有小貸,我們也有保理,我們甚至還可以資產證券化,本身金融生態跟產業生態怎么能夠循環迭代,這個是今天在3.0版本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里面思考的一個問題,不是一個單維的調節,是生態的調節。流程上是高度的協同化,綜合了交易流程,物流流程,消費行為,甚至社交活動,等多種復雜流程之間的互動。因為多種流程互動之后,一定能給我們產生大數據,這個時候金融最核心的要素不僅僅是流動中的應收,流動中的物,還有信息和大數據?;谶@個信息大數據所延伸出來的信用,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這就構成了3.0版本的供應鏈金融。今天中國的金融已經走到了3.0版本,剛才主持人說了去年我寫了一本《供應鏈金融》,現在在寫第二本叫《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因為今天產業發生了一場革命。
我們來講一講這里的核心在哪里?原來我們在講供應鏈的時候,依托的核心,這里面最主要的三大要素是土地、勞動和資金,而今天的供應鏈金融里面產業的核心要素,已經不再是土地、勞動和資金,而是數據、平臺和知識,3.0版本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是立足在數據、平臺、知識的基礎上金融性活動,也就是感知化,互聯網化和協同化,我把它稱之為新三化。
怎么理解這個新三化,這就是今天看到的3.0版本供應鏈金融的基本邏輯,這個邏輯圖的上層是產業,我們有醫療設備,手機,有機械行業,只是一種產業的呈現,這個產業的呈現核心在哪,我們做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在虛線以下三個層面,供應鏈金融底層化之后開始牽引了金融的變化,第一個是服務傳遞層,供應鏈運營當中,涉及到所有的服務功能模塊,進出口、生產和各個采購供應,這里面我們要去考慮的服務傳遞層有哪些傳遞的服務模塊,這些模塊哪些是客戶企業能夠實現的,哪些他實現不了的。服務傳遞層的背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面,我叫業務邏輯層,就是你為了實現這些服務模塊,你的具體業務邏輯在哪,你沒有業務邏輯不要談供應鏈金融。所以我始終堅持我的一個觀點,我認為供應鏈跟大部分做的互聯網金融不太一樣,供應鏈金融一定是先有產業,沒有一個好的產業邏輯和業務邏輯就不要去談金融。這個邏輯在今天各行各業出現了三個問題,第一個變化是生產企業必須思考生產平臺的底層化,如果生產平臺底層化的邏輯都沒有做到的,你就不要去談供應鏈金融。貿易企業要做交易平臺的底層化,物流企業要做物流的底層化。
業務邏輯最核心又是什么,最基層是基礎數據層,為什么要有一個清晰的業務邏輯,通過業務運行和服務傳遞,最終源源不斷來生成數據平臺,因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數據平臺,我們才能通過數據挖掘,才能刻化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信用,誰能抓住這個信用制高點,你的金融就有無限發展空間。那么就延伸出了金融服務平臺,所以我想今天在談供應鏈金融,沒有前面的思維邏輯,我們單純談金融,那就是瞎談。
下面我講一下業務邏輯的核心在哪里,第一個是生產服務平臺的底層化,第一個階段作為制造業和生產業,你怎么能夠幫你的上游和下游,和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去提供一個供應鏈的咨詢管理方案,這是我們做金融的一個切入點。因為我們今天很多的產業企業,我們的上游企業,我們的客戶企業,各種利益相關者一個很大的問題,整個供應鏈怎么去優化,怎么去實現,很難實現,你能不能給他提供這么一個方案,我上月剛去浙江的一個企業叫宏偉供應鏈,為核電來提供服務,現在核電涉及到多種各樣的設備,多種多樣的材料和工具,你能不能給大家做整個物資采購的大包,這個咨詢方案你能不能提供,這是作為生產性的企業必須要做到的。
再就是在研發過程當中,所產生的一種底層化服務,這個底層化的服務包括技術工程現場服務,因為你是生產企業,能不能為客戶提供工程現場服務,技術服務。還有一站式的采購服務,還有云倉儲管理服務,更主要的還有研發應用基礎方案,這個東西做到了,就馬上能實現這四個,一個是數據信息管理,還有國際物流管理,還有一個就是金融,還有一個是產業孵化。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這四個方面是滲透不出來的。那么生產服務底層化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生產運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實施,這個實施也有大量的企業有很多的痛點,這個痛點我們需要幫人家解決。
今天正好海爾金融的陳總在這里,正好是上個星期我也去了海爾,我就想講一下海爾的情況,我了解到海爾現在供應鏈金融里面,實際上針對經銷商做了一個供應鏈金融,我覺得無疑對制造業來講是一個極大的突破。海爾為什么會有供應鏈金融?就是因為他們的改革帶來的變化,現在是三化,創客化,網絡化和平臺化,再加上人單合一,實際上,海爾張瑞敏提的這個概念,其目的通過創客化、人單合一,讓企業能夠對接終端客戶,能做一種定單化,可能會出現去中介化,使得今天的制造業要直接面對終端經銷商,但終端的經銷商沒有那么多的資金,這就是人單合一帶來的挑戰。
面對這個挑戰,他們開發了針對產品分銷的供應鏈金融,他們做的是兩款,一款是貨押模式,更高一級的是信用模式。比如說經銷商先要通過B2B官網下單,第二步要去考慮你的這個情況,你的一個狀態,那么在這個狀態之下,你要申請貨押,首先要付30%的貨款。大家會問為什么會有貨押,家電經銷商春節來了,要囤貨,很多經銷商到了年底要返點,要大批量的進貨,必須要有貨押的狀態。首先要先付30%,要申請貨押,申請貨押之后,海爾需要把所有經銷商業務的數據導給商業銀行,他們現在合作的是平安銀行,還有中信銀行,還有正在談的青島銀行。但是銀行要給企業貸款最起碼要20多項的材料遞交,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所有項都給填了。但今天中小企業有多少企業能把這20多項拿出來的,即便拿出來的,報表也不是真的,上市公司90%的財務報表都造假,不可信,所以必須要掌握業務數據,你沒有業務數據銀行真的不敢放貸。數據導過去之后,付款到他的監管賬戶,實際上付給的是海爾財務公司,因為海爾財務公司是代表海爾工廠來進行收款,通知他進行生產,生產以后就要放到日日順物流里面做質押監管,什么時候來贖貨,我才解除質押,這就是海爾供應鏈金融當中的貨押模式。
貨押模式還是一個淺層次,他們做得更有意思的就是信用貸,他們的操作是,首先讓經銷商報六周的需求計劃,每周進行滾動,如果你的實際需求和報的六周的計劃吻合度高,對經銷商就有獎勵,希望報的計劃跟實際的計劃應該是吻合的。信用貸是基于經銷商銷售額的5-7%做信用貸,生成當月的預訂單,直接根據海爾的官網向智慧工廠進行生產,生產之后給日日順物流公司配送,配送完成提供信用貸之后,定向向海爾財務公司進行支付,產品到了經銷商以后,歸還資金。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做法,實際上完全是基于經銷商經營過程中的信用來產生的一種金融行為。
實際上我們還聊了一個問題,我說這個時候你還在收融資費,因為海爾沒有牌照,沒有直接做金融的牌照,這里面就有一個委托的概念,實際上貸款是銀行在貸,海爾只是在收一個手續費,1%的手續費,銀行收了6厘、7厘。而做得更極致的是連利息都不要,完全可以用銀行承兌來做,經銷商在貨押模式的時候,直接要求銀行開承兌,銀行只收開票費,大概是千分之二點五,海爾照樣可以拿1%的手續費,整個經銷商要支付的是0.10多的費用,這個完全可以做到。這樣進一步大大降低了這個平臺當中所有的客戶整個資金成本,加快資金流動,這是底層化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一天到晚還在想掙利息費,你在將來一定會死掉。我認為你給利益相關者的利率應該是這個行業平均獲得利率減去2-3,如果這個行業當中企業為了獲得資金,平均利率是1分,你就需要做到6-7厘,如果還想高于行業的平均利率,那就是高利貸。你能不能做到底層化,能否大大的降低整個成本、加速資金流動,這才是我們要做的。因為他對實體經濟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如果依附在實體經濟上,即使要1分2,1分5,某種意義上也在攤薄他的利益,這就是我認為的生產服務的底層化,海爾做得非常不錯。當然,他們下一步還有發展的空間。他們現在最大的制約就是要想做批量審批,而銀行的批量審批還做不到。第二個問題是海爾現在還沒有真正延伸到了供應商最底層的金融問題,他只是經銷商,而且還不是全部經銷商,有1.7萬個經銷商,現在只做到了7-8百個經銷商。
還有一個生產服務底層化的例子就是宏偉供應鏈,按道理來講這個行業是非常不好做的,他服務的對象是核電,國電、國核、中核建都是國家大壟斷企業。而且這個行業更不好干的是上游也夠大,甚至有一些是外資。但是他們現在為什么能發展?大家可以看一下他們建構的生產平臺,從進出口到一體化采購、技術研發、云倉儲平臺,到工廠現場,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慢慢的開始探索做供應鏈金融。如果要建一個核島,這種工程建設每一個細分的品類都有大量不同的規格不一樣,來源不一樣,狀態不一樣的物資問題,所以他們提出了物資大包,就是我們說的一體化采購,這樣可以大大降低中核建整個的采購運營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做了采購交易平臺,還有就是技術研發應用創新平臺,但宏偉并不是做技術研發的技術本身,而是做整個技術研發所有材料的供應解決方案。
此外,宏偉還在做云倉儲,核電里面必須有一些部件要做倉儲,但如果每一個核電都要用倉儲,這個倉儲壓力太大,而且問題的關鍵是這個零部件也許4年、5年、10年都用不上,但是必須要存,因為這個核電要求的安全性很高。宏偉先做了一個叫虛擬的JMI就是虛擬的聯合庫存。其實不管是浙江的核電,還是廣東的核電,核電的材料要的是一樣的,可以建聯合庫存管理,這樣大大降低整個用戶企業本身的庫存壓力。一旦這種聯合庫存實現了以后,供應商也得到了好處,他能夠有效知道我應該供應什么,供應多少,我的庫存里面還壓了多少,反過來基于這個云倉儲就可以做物流金融。還有一個就是供應鏈金融的平臺,現在他們在和中電投、投融資、包括還有中廣核等在共同打造供應鏈金融的平臺。這些例子都是非常典型的反應到生產服務底層化的業務邏輯之后再去做金融,這個底層化你做不到,做金融全部是瞎弄。
第二個就是作為流通企業,流通的底層化,剛才講的是生產服務的底層化,作為一個貿易型企業他的底層化,第一就是為生產商,為下游客戶怎么能做高效率,低成本,或者無成本的分銷服務。比如說為生產商做市場覆蓋、管理庫存、訂單處理支持,包括對客戶的可得性服務、信用支持、品類管理和風控等,實際上實現更有效率的流通渠道,這是做貿易里面非常典型的。
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一達通,他是怎么做的呢?中國的中小加工企業出口三個問題,第一,我根本不知道我的訂單在哪,海外的客戶在哪也不知道。第二,即便找到了海外客戶,我也不知道他的信用好不好。第三,一旦涉及到進出口,必須涉及到通關、報關、保險等,中小企業往往沒有這樣的能力,他想干,但是很難干。中小企業出口當中,原來最重要的結算方式是信用證,大家都知道信用證涉及到開證和儀付,站在儀付行的角度,一旦你的單證出現不符點,就不行,我們今天中小企業有多少高素質的人才管理自己的單證,況且國際貿易還涉及到語言,更主要的問題08年之后中國加工企業的結算方法已經不是信用證了,甚至連DP都不是,是OA,OA是賒銷。今天中國實體經濟不好干,2015年中國中小加工企業出口,賒銷比91.8,出口100美金,91.8都是賒銷。即便我能接到一個大訂單,我都不敢接,資金都把我壓死了,今天實體經濟遇到的問題就是這些問題。
那么一達通切入進去了,只要你進我的平臺,我來負責對上下游的征信,他對中國的加工中小企業做信用調查,反過頭來對海外的買家做征信,他是跟中國信用保險合作的。所有的交易通過我的平臺來進行交易,我來幫你通關,幫你報關,談保險,談貨運,結匯和退稅,我不收你的錢。如果利用他的困難咬他一口,那不叫服務實體經濟,那叫利用實體經濟。
那么他的利益在哪兒?第一是隱含的收益,他沒有向加工企業收過任何一筆手續費,只要這個業務是真實的,是我來操作的,必須有隱含收益,我跟保險公司來談,保險公司就給我很多折扣,還有退稅,退稅就有金融性收益。現在一達通國家給他退稅的時間是三天,原來大概是20-30天,一般一個企業去退稅大概要幾個月,金融玩的是時間,不一定是高利率,一定是玩時間。第三,他的收益就是融資,給企業做了一個叫信融保和賒銷保,現在最主要的業務就是賒銷保。
2010年馬云入股,2013年馬云百分之百收購,阿里巴巴一達通現在玩得更好。2014年被馬云收購的一達通干了一樁事情,所有加工企業在我的平臺里面,我不僅不收你的手續費,我貼,提了一個概念,如果你真的出口了一美金,我倒貼你三分錢人民幣,不是在美國圈的錢,而是阿里巴巴一達通通過這個平臺本身掙的錢,這個錢都不要,貼回給你。他是想進一步做加工企業的底層,就會延伸供應鏈金融,什么供應鏈金融?流水貸,第一,你必須大量的物流業務在我平臺上跑,最起碼積累所有近半年的業務都是在我的平臺跑的,我給你做信用積累,因為報關、通關業務都是我來的,掌握了所有的業務,我給你做信用,你可以申請額度,中小供應商和加工企業可以申請額度,我根據你的信用,我給你批額度,批了額度以后,這個時候你就要開始申請流水貸,前提條件你的這一筆業務必須在我的平臺上跑,我來操作。你委托出口業務讓我來操作,來完成這個服務,我跟海外買家進行聯系。
當時組織深圳論壇的時候,我就把一達通第三把手首席風控官請過去了,他以前做的方法讓中國中小企業去承接海外優質的大額訂單,今天海外的訂單越來越碎片化,海外的買家越來越屌絲化,買手是小買手,訂單已經不是大訂單,是碎片訂單,這就導致了供應鏈金融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解決不了,就是信用。原來海外買家是中國信用保險做的,中信保只能覆蓋大企業,屌絲企業根本覆蓋不了。我問他你們的風控怎么做?其實我知道他們在玩什么,他們為了做供應鏈金融,在美國與Lending Club合作,在歐洲與Iwoca等合作,玩的一個E Credit Line融資,你必須在我的平平臺里面有半年以上的業務記錄。同樣一個道理,根據業務記錄,我給你做信用積累,阿里巴巴一達通把他所有的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全部傳遞給境外金融機構,我告訴你他是什么狀態,根據你的信用判斷,最后你向海外買家提供授信。如果海外買家的中國供應商需要授信,這是一個反向采購,同樣的一個道理,因為把交易信用都告訴了你,在中國同樣可以給你提供資金,不斷的積累信用,這就是他們干的E credit line融資。
之后他們搞了一個TA,什么概念?跟流水貸也不一樣,而是把你過往所有的交易單證交給我,不一定通過我的平臺,你可以通過別的,但是你把你的單證給我,給我干什么,我審你的單,阿里巴巴一達通跟海關都在對數據,看這個單是真的還是假的,然后給你審一個TA額度,真的要拿這個錢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第一海外買家要預付一部分款,我了解的情況是40%,然后在這個時候這一筆業務必須通過我的平臺來給你完成,我給你提供額度范圍內的資金,由我進行交易出口的執行,到海外買家收回款?,F在國家對阿里巴巴一達通很敏感,前幾天我們在中物聯開會的時候,我問商務部的一位領導,你們是管理商務的,你們對某個地域,中國中小企業加工數據比阿里巴巴了解多嗎?他說比不過阿里,阿里是真實的數據沉淀。從一個企業的層面角度來講,這叫貿易企業做的交易底層化的供應鏈金融,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
所以供應鏈金融不好玩,不像互聯網金融好玩,互聯網金融P2P眾籌,搞一個平臺收資金。供應鏈金融的供應鏈底層做不好,那就是天方夜譚談供應鏈金融。
還有物流底層化,一定是從幾個維度來講的,第一個是提供物流維度的特征,第二個是跟客戶的關系特征,第三,擁有核心競爭力,這里面列了所有第三方物流如果你想做供應鏈金融,你必須要具備所有的要素,例如你必須要有廣泛的供應鏈知識,物流基礎的整合能力,分包的能力,這些要素你做不到,別玩金融。這是物流公司做供應鏈金融的一個邏輯。
順豐2015年大規模做金融,順豐有一套體系在那,幾十個一級中轉站,200多個二級中轉站,還有自己的航線,還有自己的國際聯盟對象,所以基于這樣一套系統,他們往金融開始發力,做的第一個是倉儲融資,你全程都是通過順豐的體系,對電商征信,基于順風倉儲做融資,還有訂單融資,電商打訂單的時候都通過順豐訂單平臺里面來打,最后幫他來解決融資的資金問題,物流全程必須交給順豐。順豐也在做順豐優選,所以也在做保理融資,還有順小貸和順首手付。他先把物流底層化之后開始做金融,包括今天看到的企業有很多,比如說廈門一個做糖了,不僅僅把物流底層化了,現在開始做上糖網了,涉及到糖的現貨交易、套期保值以及進口,他這些東西都納入到平臺上去做的。
這些就是企業做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邏輯,這個業務邏輯不能實現,就沒有供應鏈金融。
怎么去看待今天供應鏈金融?
第一首先你要了解供應鏈,產業到底什么狀態,上下游什么情況。所以我經常講,因為很多企業都找我,跟我講說宋老師,你說說我們怎么做供應鏈金融,我也想玩這個,第一點你了解不了解你的行業,中國千億級以上的產業集群有多少個,500億級的產業集群有多少個,如果連這個數據都說不出來,你想做供應鏈金融,是有點做夢。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中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有61,一個不會多,一個不會少。500億級的產業集群有162個,不把產業吃透,是不可能做供應鏈金融。上下游把握了以后,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了供應鏈金融生態,生態有一個綜合集成的平臺,這個平臺要把供應鏈當中所有的商流、物流的數據、信息,能夠進行集成,來集成到一個整合數據平臺上,這就叫綜合集成DT平臺,那就是說物流平臺+政務平臺+業務平臺+支付平臺,能夠把數據在這里面進行完整的集成,將來做供應鏈金融會專職做這個平臺。美國做供應鏈金融有一個專門的公司,叫PrimeRevenue,下一個浪潮不一定每個人都是直接在做融資,但是你能夠做到人家DT平臺,你也夠牛的。
第二個是綜合服務管理者,就是真正會操作供應鏈金融這幫人,根據整個數據來評估供應鏈金融當中的企業特點,最后來優化資金流。當然還有就是流動性提供者,目前的流動性就是給錢那個人,傳統給錢的人是銀行,我經常講銀行趕快改,真正沖擊銀行業務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我覺得今天互聯網金融里面,特別是P2P平臺里面,大部分都是騙人的,這種東西根本不可能動搖銀行,真正沖擊銀行的是供應鏈金融,因為真正把他的奶酪動了。今天你不轉型,一定是從主角變成配角。傳統借貸當中,銀行牛得一塌糊涂,原來是主角,在供應鏈金融我們把它淪為配角,就是遞水,唱戲的是產業的企業,銀行口渴了,遞水給他,如果到了3.0階段,我連遞水的機會都不給你,斷他的后路。銀行要聽我第一天的課,真的很失望,從主角變成了配角,聽我第二天的課,真的絕望了,連水都不要了。你企業再好,也就給你基準利率,現在境外的資本成本就是兩厘多,我可以用境外資金。更何況我還有其他的手段,互聯網金融跟供應鏈金融結合還是比較好的,還可以有多種金融渠道,我們一定會做到只要你有好的供應鏈,我們可以做資產證券化。這是資金來源多元化,我壓根兒就不要銀行,銀行到最后真的會死,他徹底覺得自己沒了。銀行要不改,一定死掉。
供應鏈金融有三個生態迭代,第一個階段是金融只是要素,第三個階段金融是生態,產業生態跟金融生態循環迭代,這是創新企業的生態,三個生態循環迭代。
最后總結一下供應鏈金融的概念,我喜歡用天秤概念來講供應鏈金融,所有的微觀金融都是一座天秤。天秤的梁是信息化和數字化,沒有這個梁就不叫天秤了,而信息化和數字化在今天要做到SAAS化,PAAS化,IAAS化,這個梁所支撐出來的柱是信用,金融玩的是信用,所以一定要支撐出信用。
而金融的底座是風控,風控我概括為五點:第一、供應鏈金融的核心要素是業務閉合化,供應鏈金融一定要從價值的設計,價值的發現,價值的傳遞,到最后價值的過程,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第二個是交易信息化;第三,收入自償化,所有的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一定能夠以確定的未來收益的覆蓋;第四,管理垂直化;第五,風險結構化,你不可能沒有風險,但是抵御風險有哪些手段?而且這些手段都是有的優先權的。什么是優先權?如果我們出風險了,所有的彌補風險的手段都失效了,現在只剩下一個手段就是保險了,我可以明確的說,你死定了,保險到最后救不了,保險可以成為風控的第一個手段,絕對不可能成為最后一個手段,中國的保險耍流氓,真的出現了問題,他就不管你了。還有一個就是聲譽資產化,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這個時代,聲譽資產化很重要。
天秤的兩端,一端是資金,一端是資產。P2P這樣一種互聯網金融最多只能叫資產端的改變,而在今天的中國優質資產是稀缺的,中國人缺的不是錢,中國人缺的是資產。真正有競爭力的實體產業是中國最缺的。而另外一端就是資產端,供應鏈金融是用資產對接資金,不是用資金去找資產,業務邏輯都不一樣。問題的關鍵是這兩端真的可以結合,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就變成了循環迭代的概念,我可以有銀行、有小貸、有第三方支付、還有委托貸款和資產證券化,同樣產業端能夠對接起來,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微觀金融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