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業ERP應用離不開生產管理初階內容
經常有企業受到財務型ERP企業誤導,認為制造企業應該先上進銷存加財務,再上生產。
經常有企業受到財務型ERP企業誤導,認為制造企業應該先上進銷存加財務,再上生產。
幾十年前,當西方制造業人士到日本考察取經之時,他們注意到了以工作單元為基礎的制造方式。但后來,這一概念沒有得到像精益生產那樣的重視。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往往面臨一個兩難問題的選擇,既“企業到底是先要規模還是先要利潤”。如果強調規模,那么就要揮舞價格的屠刀,奮力拼殺,結果卻是企業經營成了體力活,光出力不掙錢,而且最終還要看誰耗的起,行業的競爭結局往往成了“剩者為王”。
變形金剛的“玩具+電影”造就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玩具公司,中國的喜羊羊與奧飛動漫該如何學習?
企業從成立那天起,就不斷的做開發產品的工作,無論是消費品、還是各種樣式的服務,企業總在不斷拉升產品與同類的差異化,擴大市場的競爭能力,企業很清楚經營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產品開發是否符合實時的消費市場需求和同類型產品的差異程度。
在產品創新領域,主動式產品創新和被動式產品創新是企業經常選擇的兩種不同方式。事實上,國內企業更傾向于做追隨者,而非領先者。
泰勒科學管理的出現是有其時代前提的:在手工業向大機器生產轉化的過程中,沒有統一的工具和操作流程,也沒有對工人的培訓。
譽為“全球質量管理大師”、“零缺陷之父”和“偉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勞斯比(Crosbyism)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國推行零缺陷運動。
由人和機器的組合來做工作,并經由此種方式掌握生產性是主要的重點,現場的作業必需讓外行人也能進行作業,現場不需要專業人員,因為不能依靠專業人員的技術力量來推動現場,那時以少數的人員而增加生產力一事,是豐田實力得以提高的重要理由。
80年代中期,臨近香港的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地開始遷入一些港臺模具獨資企業,機器設備是免稅搬入,生產、技術、管理沿襲原來的方法,同時招收了一些內地技術人員和技工,模具制造水平基本保持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