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上各項活動必須是相互匹配并彼此促進的。
競爭對手想要模仿一個企業,不能只模仿一件事情,而是要把整套戰略都模仿過去才能有效。
很多企業的戰略是保密的,戰略有什么好保密的呢?戰略完全可以和企業文化一樣,可以對員工說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向對手說的清清楚楚。外國人認為戰略報告看完了應該放在飛機頭等艙的座位里,讓對手再去看。
而我們的問題是很多企業現在沒戰略,本身就說不清楚,所以以保密為借口,另外,我們經常把戰略和規劃混為一談,或者顛倒了,我們戰略保密,而五年規劃恨不得每個部門一冊。錯!戰略不需要保密,規劃需要保密,因為一個企業的作戰地圖不能在人家手里。
而戰略又有什么好保密的呢?例如說一家企業要做高檔汽車,做什么不做什么罷了,那好,有本事你就做。
至于說企業怎樣去做研發,資金從哪來……這些告訴別人干什么?所以從這個現實中就可以看我們對理論本身、或者對戰略的本質認識還差很多。
戰略要有連續性。
我們很多企業的戰略今天一條,明天一條,倒是隨機應變,但是失掉了戰略的作用,其實本質上企業做的還是規劃和計劃,不是戰略,正如前面我們說到戰略是最好看到三十年后,五十年后,往那么遠看,所以任何一個戰略必須給它足夠的實施周期,至少也得三五年,否則就不是戰略,而是計劃。
每年都對戰略進行調整改變,那這個就不是戰略,但是戰略并不是說就一定一層不變。可你要明白哪些要變,哪些不能變,不能一看這都是戰略,就什么都是重要的,這樣就分不清哪個是主,哪個是次,哪個先做,那個后做。戰略要有連續性。
2008年,我出了一本書《公司戰爭》,其實就是講企業戰略的。戰略一詞本來就是根源于軍事,我們很多管理方法也是根源于軍隊,例如我們以前沒有大型的人的組織,只有軍隊是大型的人的組織。
本文源于“十四五”規劃系列課程,本課程由著名實戰派管理學者,集團管理權威學家,中國頂級管理咨詢機構——仁達方略董事長王吉鵬講授。
十四五規劃期間,企業要對“十四五”規劃體系、編制要求、編制重點、編制程序、編制技術方法、編制過程中要處理的若干關系等各個方面做詳細的了解,希望就“十四五”規劃系列課程,將十四五規劃的背景、戰略、重點和方法進行剖析,我們一起尋找未來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