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是如何調控經濟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2.貨幣政策的強大功能與市場經濟運行中巨大影響力? 國家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企業投資融資戰略、投資融資成本與收益的?
3.貨幣銀行市場是如何運作的?央行、商業銀行和您?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替代與沖擊?互聯網金融、影子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流動性爭奪?
4.貨幣市場----基礎利率的作用?利率市場化趨勢與未來利率走向?影響利率價格的因素是什么?包括匯率嗎?
5. 為什么美國沒有外部沖擊或說美國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可以不考慮外部沖擊?為什么中國喪失了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機會?下一個時機窗口可能要再等100年?配置資源戰略工具選擇的失誤----房地產與銀行信貸?如果用資本市場----債券工具、股票工具又如何呢?人民幣國際化?
6.產能過剩是如何造成?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的關系?
7.房地產泡沫是如何造成的?危害在哪里?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的關系?
8.地方債是如何造成的?會否爆發?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的關系?
9.高速發展的影子銀行市場是如何催生與做大的?潛在危機是如何造成的?與商業銀行資產端、負債端的爭奪?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的關系?
10.為什么經濟產業結構失衡?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性的關系?
11.信貸市場產業環境分析的戰略性模型?
二、過去---存量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戰略
1. 核銷呆壞賬
2.剝離出售到不良資產處理公司或收購公司
3,讓專業壞賬清算公司或商賬公司來處理
4.與律師事務所、房地產經紀公司等合作。創新往往來自于此。
5.審、追、訴.
6.客戶角度實際-----戰略性、策略性、一般性客戶分類
7.與典當、擔保、拆借公司與個人等合作是快速變現、收賬的好方法與途徑。創新往往來自于此。
8.與法院、拍賣公司等合作
9.債權轉移或引入VC、PE債權置換為對方的權益,銀行脫身。
10.幫助借款者運營------找到收購公司收購其股權或資產,償還銀行債務在收購條件之中
三、未來---增量業務-- ---業務發展戰略與風險管理戰略的平衡
1.我們的客戶哪里去了?存款資產端誰在替代我們?信貸資產端誰替代我們?
2.我們的議價能力為什么在逐漸降低?未來會有所改觀嗎?
3.面對強大的影子銀行市場以及高速發展的眾籌、互聯網金融等創新金融發展,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4.仔細審視借款端的資信以及增信手段與措施?抵押、質押、擔保、保證等---風險信息評估與風險信息審計
5.創新與風險是否矛盾?樹立什么樣的風險價值觀?
6.操作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措施?
7.國際金融資產風險管理工具-----合同方式、保險方式、內部控制方式、衍生金融工具方式、剝離與整合、法律手段以及風險管理矩陣模型(告訴我們關注什么)。**上述各種方式,對信貸資產風險進行固定、回避、轉移、減少、消除。
8. 重構和優化信貸風險控制系統的基本理念?風險管理應當貫穿于整個貸款周期,在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管理的全過程形成相應的風險防范理念和風險監控機制?什么樣的理念?什么樣的機制適應未來?如何更好防范、減少信貸資產呆壞賬發生?
四、未來適者生存-----中國面對殘酷兇險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環境
1.過去時代的生財基礎是什么?未來的時代生財基礎及發展趨勢是什么?企業創富機會在哪里(這將是商業銀行與實業企業共同獲利的市場)?
2.2014年以及未來時間房地產市場、股票與債券市場、期貨市場、貴金屬市場、貨幣銀行與影子銀行市場、VC與PE市場以及實業市場趨勢(這將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流向風險以及業務爭奪的壓力之源)?
3.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的國家治理理念的戰略轉變,商業銀行及其高管、職員如何轉變生存、發展觀念?
4.風險資產戰略管理時代來臨,我們如何因需而變?
5.銀行壟斷性配置資源的時代是否會重演?“市場決定一切”、“市場替代政府”,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迎接風險大于機遇的商業銀行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