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
你經過一個車站。
有三個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車。
一個是快要臨死的老人,他需要馬上去醫院
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你做夢都想報答他。
還有一個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夢都想嫁/娶的人,也許錯過就沒有了。
但你的車只能再坐下一個人,你會如何選擇?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對你性格的測試,因為每一個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應該先救他。
你也想讓那個醫生上車,因為他救過你,這是個好機會報答他。
還有就是你的夢中情人。錯過了這個機會。你可能永遠不能遇到一個讓你這么心動的人了。
在200個應征者中,只有一個人被雇傭了,他并沒有解釋他的理由,他只是說了以下的話:'給醫生車鑰匙,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公車!'
小哲理:
是否是因為我們從未想過要放棄我們手中已經擁有的優勢(車鑰匙)?
有時,如果我們能放棄一些我們的固執,狹隘,和一些優勢的話,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
#####$$$$$-----
美味的石頭湯 團隊效應是如何發揮出來的111
【故事】
在一個偏僻窮困的山村,每個人的生活都相當的困苦。有一天,來了一個旅行的人,坐在村子中央的空地旁休息。接近傍晚的時候,他向迎面走過的幾位村民說:“我有一顆神奇的石頭,可以煮出美味的石頭湯。”村民們笑他傻。石頭怎么能煮湯?
這個人還是繼續說:“如果有個鍋就好了,那就可以開始煮湯了。”有位好奇心重的村民,就回家拿了一個大鍋來。旅行人又說:“如果有些樹枝、木材,就可以生起火了。”于是,幾個小朋友,撿來了一些柴火,一個高個子的村民提來了一桶山泉水。旅人開始生火,這時村民越聚越多,好奇地看著旅人如何煮石頭湯。
等到鍋里的水燒開了之后,旅行人把神奇的石頭放入鍋里。再煮了幾分鐘后,他拿起湯瓢舀起一小瓢湯,細細地品嘗,然后興奮地說:“哇,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一些蔥就更好了。”立刻有個婦女跑回家,拿了幾根蔥來放進了鍋里。旅人嘗了一口湯,“哇,太美了!如果能再加一些蘿卜就更好了。”
又有個農夫,從家里拿了一顆大蘿卜來加入湯里。然后,旅行人又嘗了一口湯,“哇,真太棒了!如果能再有一些肉絲就更好了。”有幾個村民急忙回家,將家中曬干的咸肉拿來,切成絲放入湯中。經過旅行人的調理,與村民幾番的貢獻之下,又加入了好些材料到湯里面。
“哇,真的很好喝呀!”當村民們圍在一起,每個人都喝著一碗湯時,不禁同時發出了相同的贊嘆聲,“神奇的石頭煮出來的湯,真的很好喝呀!”
【感悟】
當組織面對困境甚至無以為繼的時候,團隊如何才能突破困境?如何才能再造團隊的動力,達成共同的目標?答案是“堅定的信念+團隊精神”。就像故事中的旅行人,他僅僅依靠煮一鍋“石頭湯”的信念,就將原來各行其是的村民們動員起來,給悲觀失落的村子注入了一股活力。管理亦同此理。沒有明確而堅定的信念和團隊精神,就無法形成自始至終的經營管理戰略,相應地會使員工徘徊、擺動,企業就成了一盤散沙,最后導致全盤失敗。
近年來,“團隊”似乎隨處可見,人們使用“團隊”這個詞幾乎接近泛濫的程度了。可如果我們深究:什么樣的團隊才能夠使工作做得最出色、什么樣的團隊管理才能夠真正提高團隊的效率時,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團隊的智慧》的兩位國際知名作者瓊·R·卡扎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一再強調要精確地區分團隊和一般性的集團:團隊不是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團。團隊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勵傾聽、積極回應他人觀點、對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興趣和成就的價值觀念。一般來說,一個團隊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其一,團隊最基本的成分是“團隊成員”,而這些成員是經過“選拔”組合的,是特意配備好的;其二,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干著與別的成員不同的事情”;其三,團隊管理是要區別對待每一個成員,通過精心設計和相應的培訓使每一個成員的個性特長能夠不斷地得到發展并發揮出來。這樣,團隊與一般性集團鮮明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團隊業績來自于哪里?從根本上說,首先來自于團隊成員個人的成果,其次來自于集體成果,團隊所依賴的是個體成員的共同貢獻而得到的實實在在的集體成果。也就是說,我們最不可忽視的是團隊高效率的培養、團隊精神的形成,其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
我們再看看旅行人的做法:首先,他確定了一個煮湯目標,而這個目標是大家共同希望和共同得利的,具有激勵性;其次,他懂得挑選團隊成員,吸納了一些好奇心強,愿意嘗試和創新的成員加入團隊;再次,他還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團隊成員,將自己家里的青菜、蘿卜、咸肉都奉獻出來,從而完成了一次團隊角色的扮演。最后他終于帶領團隊實現了喝湯目標。由此觀之,旅行人的卓越不在于自身多么優秀,而在他善于組織團隊,并領導團隊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