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精神迷失
豐田生產方式的創始人大野耐一曾說:“企業就像風箏一樣,飛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去年,豐田超過美國通用汽車,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制造商。但在豐田極度擴張的同時,也為今日的危機留下了伏筆。
從工程上講,這次油門踏板至少反映了產品設計問題和配件質量問題。設計問題應該在新車 上市 前的測試中不斷解決,這也是新車開發流程中耗時耗費的一項重要內容。豐田在規模擴大、新款車型不斷推出的情況下,同時也是在控制成本的壓力下,似乎懈怠了測試這項工作。
供應商零配件不合格是造成召回的一大原因。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也因為供應商問題共同召回四款車。汽車廠商除了要嚴把生產中的質量關,更要在零配件的選擇上謹慎行事。
最后是解決問題的速度。豐田現在像個官僚公司,已經失去了創立之初的敬業精神。豐田早期在新車型上市后是很注重顧客反饋的,甚至豐田的工程師還親自到顧客家中了解情況。但這次的油門踏板問題早在2008年就在歐洲浮現,可是直到2009年中豐田的北美分部才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在《華盛頓郵報》上發文檢討,要理順公司內部各地區之間的溝通問題。
教訓深刻
在現代大規模生產模式下,豐田事件對于解決大規模生產下的質量控制問題有什么啟示?中國的汽車企業盡管制造技術水平不如豐田,但能從豐田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訓呢?
至少有兩點值得深思。第一是需要通過很多年長期積累的汽車品牌價值,是多么容易毀于一旦!豐田長期靠質量和品質贏得消費者,相對于美國汽車都有很高的品牌溢價。一旦這種消費者信心遭到動搖,對公司來講極其可怕。韓國現代在上世紀80年代中進入北美市場,兩年內因質量問題砸了牌子,雖然事過30年,現代汽車品質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但在北美市場仍然是廉價車的代名詞。在中國市場有神壇地位的奧迪,在北美也有過慘痛經歷。
第二個教訓是企業要盡快盡早地解決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汽車問題這個敵人扼殺在搖籃里。中國一些自主車企常常采用拖、捂、賴的辦法逃避、轉嫁責任,等到問題鬧大了才開始危機公關。設想一下,如果豐田一開始就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調查、解決問題,也不至于鬧到美國交通部長親自公開叫板豐田的地步。
*作者為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產業技術組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