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瞄準中國機會,中國企業如何在競爭中“輕”松取勝?打造中國式營銷模式,是路徑之一。 要實現“六輕”的管理轉變
在品牌塑造中,要強調客戶個人的品牌體驗,強調利用新媒體進行互動式營銷。要以最少營銷投入,獲得最大品牌資產回報,打造具有持久商譽的企業,打造利用最少有形資產的、品牌型的“輕資產”企業。
于紹文:抓住中國式機會的秘訣
在過去近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我們經歷了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企業和產業也經歷了一次痛并快樂的洗禮。現在,由于有政府強大的投資拉動,中國經濟率先走出低谷,企穩回升。但是,中國實體經濟的效果不可高估,比如中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在全球產業鏈中缺乏優勢產業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制造業創新不足、品牌缺失、價值含量低的局面沒有形成新的變化;經濟危機本來促使企業轉變發展模式,但實際情況下,商業模式創新是敗多成少,企業做大做強不容樂觀。這些都構成了中國式機會,同時也是中國式挑戰。在機會和挑戰面前,中國企業如何行動?《經理人》雜志主張管理變革是我們的戰略之一,在后危機時代,中國企業必須抓住機會管理變革。
管理變革是多維度、多選項的,要抓住中國式的機會,我認為必須實現“六輕”:首先是輕型領導者思維。很多習慣了高速增長的企業領導者,在這次危機中傷痕累累,要放下包袱,輕松上陣;輕型產業結構。中國應該采取新奇特的產業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發展多個有領先優勢的新興產業;輕型商業模式,要做到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率;輕型管理模式,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剔除大企業的種種弊病,以最低的管理成本獲取最高的效率;輕型投融資模式,創建風險小、收益穩健,中小企業可適用的投融資模式;輕型國際化,中國企業走出去,要以最小的代價,最小的風險拿到我們最想要的東西,包括品牌、技術、渠道和人才。
(本文為經理人雜志社社長于紹文在“2009年中國CEO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詞摘要)
項懷誠:中國是世界經濟復蘇的催化劑
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中國機會
《經理人》雜志自1998年創刊以來,以影響中國管理實踐為己任,在耕耘中國企業的土壤中埋頭實干,時刻關注著中國企業的發展,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11年來,承蒙企業界的大力支持,《經理人》雜志已經成為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商業管理雜志之一。
今年的中國CEO年會以“中國式機會”為主題,這個視角非常好,讓我們有機會共同探討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下中國的機會與信心,以及中國經濟、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我認為,認清當前形勢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復蘇,以及中國企業全面管理升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自從2008年爆發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中國,關注中國經濟,關注中國的機會。歷史上每當全球經濟放緩的時候,一般說來,美國總是率先進入危機,緊跟它以后的往往是歐洲、日本,或者是其他國家。
這一次全世界都在期待著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催化劑,盼望從中國贏回在全球其他地方失去的機會。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一定會為世界各國提供很多的商機,為世界經濟合作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本文為原財政部部長、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長項懷誠在“2009年中國CEO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詞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