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沙子、水泥和石頭堆在一起,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這三種‘個性物體’是相互獨立存在的。但如果往其中加入水,攪拌成混凝土后,本質就會發生變化,它們之間就會實現充分的融合,堅不可摧。這就好比我的團隊。”Tony顯然對自己的團隊充滿著自信。
Tony的核心團隊有5位“干將”:行政總監田肅鳳、運營經理孫建國、質量經理劉權遇、設施經理雷萬春和工程兼銷售部經理李瑞。性格迥異的5個人都是由Tony自己親自挑選。
“從性格角度來講,我算是比較強勢的領導者,是絕對的核心。在他們5個人里,有兩位‘元帥’,兩位‘教師’,還有一位使我們每個人都能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參謀長’。正是這種合理化的性格組合使彼此的狀態調整至最好,才讓‘我的團’成為了一流的團隊。”
在Tony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性格上也都有著強勢的一面,經常會有人沖進Tony的辦公室為某件事據理力爭。而Tony卻不擔心,因為他們雖強勢但彼此是合作的。“團隊合作的秘訣是讓所有人完全認同公司共同的目標和戰略愿景。”
Tony的強勢作風頗有大家庭里家長的架勢。在他管轄的“家里”,每個人都可以“個性地”存在,但必須遵守同一個信念:“和”,“必須在共有目標的基礎上發揮個性優勢,這樣才算是相輔相成。”
“專業技能只是組建團隊的一個前提,最重要的是性格與態度。如果跟我們沒有共同的信念,沒有團隊觀,這種性格的人即便能力再優秀,我也只能‘忍痛割愛’。”
“就像五根手指,握成拳才有力量。”Tony伸出手這樣比喻團隊的領導力。
Tony團隊組建是從招聘開始。每一名新人的進入都要先被考察是否有相關職位的工作能力,是否適應這樣的工作環境。這是需要通過簡歷進行篩選的工作。
但專業技能只是Tony組建團隊的一個前提。“專業技能只是一個前提,最重要的是性格與態度。如果跟我們沒有共同的信念,沒有團隊觀,這種性格的人即便能力再優秀,我也不能認同。”Tony至今還記得他上次招聘運營部經理那一幕。
“真是可惜。他的簡歷很完美,面試時也證明了他的能力。我相信他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優秀、最具相關能力的經理人,但他在面試中表現出非常強烈的主導欲望,總是不斷地打斷別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需要別人認同自己。”這樣的表現讓Tony覺得很為難,工作能力雖強,但性格與公司的文化相沖突。“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并沒有被錄用。”
而目前擔任運營經理的孫建國,Tony稱其為“陸軍元帥”。不僅與公司文化契合,他還能很好地幫助別人,并有鼓舞他人的領導力,跟團隊其他人也都能合得來。“當然前提是工作能力也是無可挑剔的。”Tony表示。
Tony將每個人的性格劃分得十分清晰。除了孫建國是“陸軍元帥”,還有一位“陸軍元帥”是質量經理劉權遇。“因為他們兩個都具有很強勢的氣場,可以帶領團隊向前沖。”
除了這兩位“陸軍元帥”,Tony的團隊中還有兩名“教師”,分別是工程兼銷售部經理李瑞和設施經理雷萬春。無論對待客戶還是公司同事,李瑞為人都很溫和,所以,銷售及工程部的員工對他的性格都有很好的評價。雷萬春的性格跟李瑞很像,也屬于溫和型。他一方面能夠成功地與供應商交涉,又能使對方很樂意地做出讓步。“尤其在與我們總包方的交涉中表現尤其突出。從公司發展的過程來看,除了這種性格以外的任何性格都會給公司帶來很壞的影響。而雷萬春,即使在比較困難的狀況里,他也能夠以很溫和的方式成功地完成這樣或那樣的商談交涉,這一點是大家都非常認可的。”Tony表示。
而5位高管中惟一的女性,行政總監田肅鳳則被Tony稱為“參謀長”。“她的性格很堅定并且公正。她很會關心人并且能夠清楚記得身邊每個人的一些特殊事情及活動,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堅定而有條理地執行并完成公司的各項戰略目標。”
“目前,我們的團隊還處于爬山的狀態,所以,我最在乎他們的心是否在這個團隊里,是否會將性格與自己的職位以及團隊完美融合。”
在Tony的團隊理念中,信任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將自己的個性與工作、團隊相結合,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最好的應征者不一定是最好的雇員。”Tony若有所思。或許是之前招聘運營經理的事情,如今對于性格強硬的應聘者,Tony都是再三考察。“目前,我們的團隊還處于爬山的狀態,所以,我最在乎他們的心是否在這個團隊里,是否會將性格與自己的職位以及團隊完美融合。”
當自身性格與團隊發生沖突時,就會出現離職。公司之前三位高管的離職,原因就在于此。“前一個采購經理,怎么都不能與團隊建立起互相信任;而生產研發部門經理則不能‘委身’于團隊,不能同其他成員一起推動團隊進步;資源開發部經理則太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以團隊的共同利益為目標。”Tony即使愛才,也不想因為沒有共同目標的個性毀了公司未來的發展。
“不能融入團隊,彼此不信任,那么他們的個性就會與公司的發展相悖。我們要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在出現矛盾沖突時能一起討論,在出現問題時大家互相都能擔當。只有基于共同的理念,才能保證我們這個團隊一起努力爬到山頂。”Tony如是說。
在與團隊的磨合中,Tony總是很有耐心。此前Tony曾設計過一個車間的生產線,可主管經理卻一直不認同。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嘗試了三次,結果都失敗了,最終他還是采納了Tony的做法,“我們花了30天的時間解決這件其實5分鐘我就能決定的事情,但這就是磨合的過程,是必須的。”
團隊成員間需要磨合,而領導者與他的團隊成員間同樣也需要。對此,Tony感同身受。“她是我的左膀右臂。”Tony如今很認同行政總監田肅鳳給他帶來的制約作用。
田肅鳳看上去嬌小玲瓏,可在Tony的眼中卻是個堅定又細心的人。在公司里,田肅鳳管著人事、財務與網絡三方面的工作,可謂是手握重權。所以,對于Tony而言,田肅鳳在工作上的細心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行政方面,當管家的怎能不細心?而這種細心同樣體現在關心員工與管理財務的環節上。但真正讓Tony佩服的還是田肅鳳骨子里流露出的那股韌勁。
“有時候遇到一些事情,我會去和Tony據理力爭,畢竟他是外國人,有些中國特有的人情世故他并不懂。每次碰到這種情況,我就先強硬地讓他停下,然后按照我的辦法把事情解決好之后再讓他知道,當看到事情得以圓滿解決后,他就會知道我是對的。有時,我也會偶爾很強硬地和他吵。”田肅鳳表示。
現在,最讓Tony滿意的就是團隊成員的個性。“他們不但互相之間磨合得非常好,而且我很欣賞他們的直言不諱,比如孫建國會說,這件事我們能做得更好。而劉權遇經常會到我面前說要為客戶考慮。他們的強勢與坦誠,在共同目標之外的個性都是我中意的。”
“當兩個‘陸軍元帥’同時出現在一個團隊里時,就需要一個強勢的領導者來掌控局面,否則團隊就會有分裂的危險。”
“他們一直在問,Tony,你怎么看這件事?而我則反過來問每一個人怎么辦?”在Tony的團隊里,最初每一件事情在討論決定時大家都會拉上他一起來談,并且將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我會向不同部門的人員征求意見,當大家都提出自己的建議時,這個問題就能夠開始解決了。每個人都要融入到討論的過程,而不是觀望。這就需要領導者發揮推動的作用,使所有人都能夠加入到團隊中,為團隊出謀劃策。這樣就變相地推動了整個團隊的進步。而我就是那個推動的人。”
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形成規律,先了解團隊其他人的想法而不是想從Tony那里得到答案,這樣每個人都會積極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果一個問題在初次的討論中沒有結果,那我會及時指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里,然后他們會再回去繼續討論。”就這樣,Tony一步一步地推進著團隊去解決問題。
“最近,公司在和一個供應商談合作的事情,生產部門和質量部門之間會有交叉合作。在他們相互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生產經理不能認同質量經理的觀點,這時候設施經理站出來作為第三方主動給出意見。我很感動設施經理能站出來說話,因為他是真的將自己真正融入了這個團隊。”Tony的欣慰溢于言表。
在Tony的團隊里,運營經理和質量經理兩個人都是“陸軍元帥”。兩個“元帥”共事會怎樣?“不要擔心,因為有一個強勢的幕后領導者在幫助、引領著他們向共同的目標前進。如果沒有我,也許‘元帥們’會掌管這個團隊,但結果會使其中的一個甚至兩個人都離開。所以,一旦兩個‘元帥’同時出現在同一個組織里,就必須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來掌控局面,否則團隊就會有分裂的危險。”Tony說,“我們團隊的工作效率高,又是因為我將兩名‘元帥’放在了運營和質量管理的位置上。質量和運營很多時候是相互對抗著去實現各自的目標。如果有一方略強,那另一個就想著怎么超越,他們通常會在我設定的目標之下進行良性的比拼。”
在Tony眼中,兩名“元帥”、兩名“教師”,一個“參謀長”,幾個人的性格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性格不同,但因為彼此間的信任和團隊為先的共同理念,大家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果有分歧、問題出現,也會把團隊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考慮,而不是個人喜好。這就是團隊的領導力。”Tony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