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集群是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模式。產業鏈條上的多條供應鏈,通過不斷耦合發展形成一種新的供應鏈系統,即產業集群式供應鏈,它是產業集群中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供應商及配套企業組成的鏈狀組織結構,對產業轉型和升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構建集群式供應鏈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一環。中國應充分把握這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重構的歷史契機,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內需潛力,構建安全可控的集群式供應鏈,助推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暢通國內產業鏈供應鏈,著力提升集群式供應鏈現代化和科技化水平
暢通國內產業鏈供應鏈是社會經濟穩定的基礎和前提,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暢通產業集群內的供應鏈,保證企業正常穩定的運轉。首先是要暢通集群式供應鏈主導企業的正常運行。在產業集群中存在很多相關產業,如基本產業、輔助產業和附屬產業等,但沿著基本產業鏈,必然存在具有重要地位的龍頭企業。要保證龍頭企業的正常運營,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打破原有的產業范圍界定和區域范圍界定,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商、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從而帶動集群式供應鏈的循環全面發展。其次要突破不同集群供應鏈的短板,注重解決“卡脖子”問題,提高競爭力。要保證集群式生產的優勢,解決部分產業零部件對進口依賴度大,產業鏈的可替代性強等短板問題,加快投入更多資金助推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緊密聯系、供應鏈高度集聚的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發達地區的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
二是破除集群式供應鏈的硬約束和軟約束。長三角城市群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交匯地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它不僅具備相對健全的高速公路網,而且擁有全國領先的公路鐵路交通干線密度。因此,要保證長三角地區全域物流的暢通,從而進一步降低社會整體的物流成本。破除硬約束,是指要構建長三角區域的城際高鐵捷運系統,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加速成網,并規劃區域內分銷配送體系,為打造數字化全產業鏈流通體系解決硬件條件。破除軟約束,主要應從區域互聯、互通和互認三個層面把握。應積極實行區域內一次報關、全域互認的通行政策,可取消全域范圍內高速公路、橋梁等路橋建設費,從而全面降低物流成本,確保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三是推動供應鏈數字化全產業鏈發展。疫情提高了人們對于數字化的認知,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發展更加注重新基建、物聯網、云服務、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經濟社會直接貢獻方面,預計2020-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的經濟增加值達3.3萬億元。要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集群區域內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以工業互聯網為重點,加速不同產業集群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推進,如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利用大數據進行供應商的選擇,并運用云計算管理供應商關系。同時,物聯網的應用可以極大地保證集群式供應鏈組織續衍的推進,引進第三方實力較強的物流企業,構建中小企業的物流交互平臺,從而為集群發展升級提供助力。
加強國際社會協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也是助推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基礎。
面對當前極具挑戰的外部形勢,中國更應保持開放格局。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在變局中開新局,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加快形成國際經濟大循環。我們應抓住機遇,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來華發展,以產業促創新,將輔助產業、附屬產業等相關產業進行集群式整合,加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集群,從而推進我國集群式供應鏈的重構。集群式供應鏈的重構,不僅包括地理布局的重構,也包括規則的重構,應適當放寬各類資本的外匯管制,鼓勵民資與國資在國外進行收購,穩步降低關稅水平等。通過各類寬松的政策、經濟和社會環境,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企業落戶中國。
積極參與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和全球產業鏈重構。全球產業鏈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中國應利用好自身的資金和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分工,支持重點出口企業復工復產,讓中國企業嵌入到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中,增強其不可替代性。中國作為擁有全產業鏈供應鏈的國家,要積極發揮電子、汽車等重點產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集群作用,形成更具有影響力的集群式供應鏈產業組織,帶動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保證集群式供應鏈完整通暢。在國外需求疲軟時,可通過積極營造以區域內需求和國內需求為主體的拉動增長的小循環,保證集群式供應鏈的健康發展;當國外市場復蘇時,應在不斷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擴大產業集群規模,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質量,通過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大循環。
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當前,全球經貿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明顯提升,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中國具備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巨大的市場潛力和雄厚的資金實力,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新局,中國必須著力推進集群式供應鏈的現代化和科技化,加快集群式供應鏈組織續衍的建設,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集群式供應鏈,從而助推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作者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創業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