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之初——或者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頭更顯得場面壯闊些——有兩家公司消耗了最多新聞紙的版面,一是Google,另一家,就是豐田。 在許多名嘴已經紛紛發言和發過言之后,在豐田章男親自到美國作證和中國道歉之后,這場面熱鬧得已讓人不容再插嘴。但現在看下來,看熱鬧泄私憤的人多,冒充專家瞎支招的人多,事后諸葛亮地打擊豐田模式的多。這些名嘴的觀點基本可混同一般老百姓的看法,但架不住人家已經混到臉熟了啊,才能在TV上、103.9上和報紙上瞎叨嘮。
我看到真正理性、建設性又能說到關鍵之處,而且還能讓其它企業從豐田案例中領略管理啟悟的,是哈佛商學院教授Bill George 對豐田的七點建議:
1. Face reality, starting with yourself;從豐田章男開始,豐田人必須直面質量門這個殘酷現實,承認錯誤。
2.Don't be Atlas; get the world off your shoulders;豐田章男不要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企業內部應成立危機處置小組,還應聽外部顧問和專家的意見。
3.Dig deep for the root cause.;深挖問題的根源所在。
4.Get ready for the long haul;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須提防“拔出蘿卜帶出泥”狀況的出現。
5. 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不要浪費了這次危機帶來的變革良機,須明白禍福轉換的道理。
6. You're in the spotlight: follow True North。豐田章男應勇敢站出來,承擔責任,指引方向。
7. Go on offense; focus on winning now.不要一味防守,繼續進攻,以贏為目標
短短30多個單詞,真是字字珠璣,勝過許多所謂專家的長篇大論。
豐田這次爆發的大規模召回事件,我想它有機會成為一個經典案例,接下來我們可以饒有興致地觀察,這家一直想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公司將如何挽回自己的聲譽。我建議中國企業可仔細留心從事件爆發到之后,豐田的一舉一動。豐田出事并不意味著中國汽車同行有機會上位,若能從其反思的教訓和處理危機的手法中學到一二,則善莫大焉。
注意Bill George的建議,我認為對其它中國企業同樣極具參考價值。
第一條,強調“直面”。道理很簡單,但真遇到危機,很多人還是抱著僥幸、逃避的態度,能捂則捂,比如三鹿前董事長田文華。曾任微軟中國區總經理,現在是新聞集團副總裁的高群耀曾經向我分享他的危機處理經驗,他的第一條也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想保密是保不住的,一定要坦誠面對。而且,通常,危機一定會朝著你所能設想的最壞結果去惡化。信矣夫!
第二條,Bill George強調的是,敢于面對問題的“有勇”還不夠,還需有謀;正視自己的同時,還要借助組織力量及外部智慧,以他人之鏡觀己。
第三條,核心是“深挖”。通常,一個公司在高速發展之時,很多問題都會被掩蓋,現在,是徹底揪出一切反動派和破壞因素的時候了。
第四條,“持久戰”準備,要花費3年、5年還是10年,才能修復受損的聲譽,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耐心更重要。
第五條,不要浪費危機帶來的變革良機。只有在困難的時候你才能做出業務再造的決策,如果是好的時候是不會做這些決策的。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院長大衛•謝米特雷(David Schmittlein)在談到經濟危機時的觀點:《蕭條是公司再造的絕佳時機》,危機之時同樣如此,許多在情形好的時候難以推動的變革,現在則有了打破組織惰性的可能。
第六條,談到了危機下,CEO的任務。除了自責、道歉、引咎自處以外,CEO更應該做的是,繼續扮演燈塔的角色,為陷入迷茫、混亂的組織和人指引方向。你的下屬這時候不僅想看到一個坦誠認錯的CEO,更需要一個能帶領敗軍、哀兵絕地反擊的CEO。
第七條,核心就是“贏”,要爭取再次的贏,不要在危機時放棄那些能夠帶來未來贏的機會,挺住意味著一切,勝利將何懼一切?
Bill George最新一本書:《走出危機的7堂課》或許值得豐田及其它中國企業都好好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