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匯報是把某一工作階段,進行全面的檢查、反省、總結的向上級匯報書面材料。包括工作業績、難點、經驗、教訓、反思以及自己的收獲。工作匯報雖然說是把工作總結給報領導聽,實際上匯報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反映到自身工作水平,能夠贏得領導的支持和肯定。
第一大思維:推銷思維
大部分的機遇來自自己爭取,工作匯報即是領導了解下屬工作能力、工作進展、員工潛力的機會,也是員工展現個人實力、努力、活力的機遇。所以不要把工作匯報看作是一次簡單的工作總結,而是一次推銷自己的工作。匯報工作時可從側面表顯出自己的實力。比如業績完成度高,高效,側面表現出個人的強大實力。
第二大思維:業務思維
業務思維就是把工作匯報當做一次業務,把領導當做客戶,為滿足領導需求而制定出計劃和最終的目標。根據目標規劃匯報內容,精確抓住領導的關注點,從公司的宏觀角度思考,自己的努力是否推進了部分的發展。
第三大思維:價值思維
員工與企業屬于雇傭關系,能夠創造多大的價值就支付多少工資,這就是職場中的“價值互換”,職場中不看你有多努力,付出多少而是看你能夠為你創造多少價值。所以管理者一般只注重結果忽視過程,認為不管過程有多困難,渡不過難關,則能力不行。
匯報工作時很忌諱長篇大論,毫無重點,把自己某一時間的工作悉數說出,領導看不到你的價值,看不到為公司創造的利潤。給領導留下無業績、無實力還廢話多的印象。得不到的領導的重視,就失去了升職加薪的機會。價值思維運用于工作匯報主動從創造利潤、節約成本這兩個方面突出個人匯報重點內容,領導從簡短了匯報中能夠看到你的價值和能力。
隨機讀管理故事:《兩棵樹,你砍哪一顆?》
老教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松了,楊樹又不值錢!”
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覺得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閃爍著,我們猜想他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于年頭太久,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說:“那還是砍紅松,楊樹中間空了,更沒有用!”
老教授緊接著問:“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結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幾只幼鳥正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測試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標,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迷惑。你的目標明確了嗎?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