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部制是近些年來美的高速增長的引擎,自1997年建立事業部,小家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涉及產品品類近30種,其中有超過10個品類的小家電產品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美的日電集團今年的銷售目標是300億元。但是,事業部制也為美的“紫砂煲事件”埋下了伏筆。為了美的的將來,管理層必須做出改變。
而管理創新往往決定著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甚至是否可以在當下市場競爭中繼續生存下去。
管理創新之魂
縱觀世界成功的大型企業,通用電氣、杜邦、寶潔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產品?杰出的員工?優秀的領導者?是的,這些都不錯,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原因:管理創新。
但什么是管理創新呢?管理創新為何如此重要?其他公司如何才能成為管理創新者?管理專家加里·哈默爾對上述三個問題做了詳盡細致的研究。
所謂管理創新,就是從根本上改變管理工作的方式,是一種顯著地改變面向顧客的組織形式并最終推進組織目標的手段。簡言之,即管理創新將改變管理者做事的方式,并增進組織的績效。
哈默爾認為,管理原則和管理流程的創新能夠創造持久的優勢,使競爭地位發生巨大轉變。在過去的100年間,管理創新比其他任何類型的創新發揮了更大作用,使公司績效邁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哈默爾對管理創新所下的定義是:對傳統管理原則、流程和實踐的明顯背離,或者對慣常的組織形式的背離,這種背離極大地改變了管理工作的方法。在一家大型組織中,改變管理者工作方式的唯一途徑就是重新設計控制其工作的各項流程。
可是,與其他類型的創新一樣,管理創新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產生真正新穎的創意。而且,比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運營創新更糟糕的是,很少有公司會為管理創新而精心打造出一個專門的流程。哈默爾認為,要能夠產生持續而大膽的管理突破,就必須有一個系統化的流程,這個流程應包含以下四個要素:
1. 致力于解決重大的管理問題。問題越是重大,創新的機會就越大。
2. 尋找新的管理原則。要解決前所未有的問題,必須采用前所未有的方法,這就需要公司拋開已經被充分挖掘的管理智慧金礦,轉而采用非傳統原理打開管理創新的新“礦層”。
3. 解構正統的管理思想。要充分認識到新管理原則的威力,你必須擺脫過去的慣例對想象力的束縛,雖然這很痛苦,但你要知道有些看似不容爭辯的真理,其實只是未遭到質疑的教條而已。
4. 充分利用類比的力量。要擺脫傳統管理思維的束縛,你不妨研究一下那些明顯不遵守傳統的組織的一些實際做法,從中會得到很多啟發。有些看似不可能做的事情,一旦你的思想獲得了解放,就會變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管理流程的創新當你有了很棒的管理創新點子之后,要把它們變成現實,你就需要了解公司現有的管理流程究竟如何會妨礙你解決重大問題。你如何去找到這些管理流程呢?你可以首先針對每個相關管理流程問一問這些問題:誰擁有這個流程?它的目標是什么?該流程成功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制定決策的標準是什么?……在了解了詳情之后,你可以把與這個流程有關的人士召集在一起,請他們評估一下該流程對你試圖解決的管理難題有什么影響。這樣做也許會揭示出重新設計管理流程的機會。
管理流程是管理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齒輪”。 在一家中型企業,只有改變管理流程才能改變管理的目的與方式。
哈默爾指出,如果某項管理創新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中的一個或多個,就會創造出持久的優勢:這項創新建立在挑戰正統管理思想的嶄新原則之上;這項創新具有系統性,包含了一系列流程和方法;這項創新是某項不斷向前推進的發明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取得更大的進展。
哈默相信管理創新是可以通過一些合理的流程加以掌握和提升的。例如,管理者可以從質疑和檢驗頭腦中那些既有的管理觀念入手讓自己跳出“范式陷阱”。對于那些今天看來已是明顯謬誤的錯誤觀念(例如20世紀早期的管理者曾假設一旦員工賺夠基本生活所需的錢他們就不會再繼續努力,因此付給員工的工資如果超過這一上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可能會付之一笑,但是我們現在頭腦中的那些關于組織、激勵、領導、計劃、資源分配的管理觀念,又有多少是必然正確的呢?例如,許多管理者認為自由和紀律不可兼得,自由×紀律=一個常數,要使得一個變量增多,另外一個變量必須減少。但是在谷歌公司,員工享有充分的創新和實驗的自由,同時整個企業組織的紀律性和效率始終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準。看來“自由和紀律不可兼得”這條觀念并不正確。
迄今為止,21世紀的管理與20世紀的管理之間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別。這里正隱藏著機遇。你可以坐等競爭對手摸索出下一個重大管理創新,然后把你逐出競爭游戲,你也可以主動出擊,現在就搶先做一個管理創新者。在這個充滿管理新挑戰的世界里,你需要比你之前所有的管理先鋒們更具有創造性,更不受傳統束縛。
管理創新帶來的持續競爭優勢
管理創新的魔力在于它不僅能夠增進組織的績效,還會給公司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這主要是因為基于管理創新的優勢難以模仿,對于許多企業高管來說,采用一種突破性的商業模式,比丟棄他們固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習慣要容易得多。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豐田公司憑借管理創新贏得的產業競爭優勢,這種優勢迄今已經持續了20多年。美國汽車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學習豐田生產體系(TPS),它們先后研究了豐田的零庫存、工廠自動化、與供應商的關系、按時 系統(JIT)等等,但是似乎直到最近幾年才弄明白豐田的真正優勢在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上,即豐田認為一線員工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他們的一雙手(這是亨利·福特的觀點),他們相信如果向一線員工提供足夠的工具和學習 ,他們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也會是創新者和變革家。
因此,管理者需要對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加以反思。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在于它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但是現狀卻是,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流程無助于這種適應能力的改進和提升,它們的革新行動往往滯后于環境變化的周期,往往是面臨危機才痛下決心著手深層變革。背后的原因是目前企業的現狀基本上是“21世紀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流程、20世紀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紀的管理原則”的三位一體,大多數企業和管理者仍然在奉行100年前順應機器大工業的管理需求而發明的“現代”管理原則,這些以科層制為核心的管理原則已經明顯滯后于現商業環境,現在數字化和全球化帶來的挑戰需要一個全新的組織和管理模式來應對。
為了提升適應能力,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是,如何把創新作為一種系統性的能力,讓組織的每一名成員都成為創新者?如何創造一種能夠激發人們盡情發揮自己潛能的環境和氛圍?也就是說,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企業首先應當營造一個鼓勵創新的核心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夠在上面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哈默爾思想的中心是行業的預測、戰略意圖和認同核心競爭力等概念。很多公司固步自封,采用的科學技術和工作方法都已落后于時代,這些公司的強項是指揮與控制,但扼殺了創新思想。通過不斷的或許注定要失敗的機構精簡流程以及到處削減開支,它們也在不斷地追求發展與競爭力,它們也許正陷于和對手競爭的困境之中,在哈默爾看來,為了公司的未來,也為了公司的戰略意圖,忘掉過去是十分必要的。
一個企業可以判斷什么是白日夢,什么是可行的,依據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哈默爾以巴諾連鎖書店(Barnes and Noble)為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范,當杰夫·貝佐斯的亞馬遜網上書店橫空出世,以低廉的價格和別具一格的購買經歷招徠顧客時,巴諾的喪鐘似乎已經被敲響,雖然亞馬遜并不顧忌對手的鋼筋水泥房子和雇員,但巴諾意識到自己的書店并不是負擔,相反它們還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它們可以為顧客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場所,提供小咖啡館,還為孩子們提供游樂場所,巴諾形成了自己嶄新的,也是別具一格的購買經歷。
哈默爾將創新的精神帶進了眾多的世界頂級企業,幫助他們開拓思維,創造新的規則、事業及產業,從而引導企業的未來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