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小企業都被逼到了轉型的風口,如今在“十二五”規劃的指引下,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提到的“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為起點,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轉型對中小企業來說既是良好的契機,也是巨大的壓力,轉型已刻不容緩,否則必然被淘汰出局。
上海市提出了“以創新為動力,堅持創新轉型發展”的上海式中小企業經濟轉型道路,這為中小企業轉型提供了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動力。那么中小企業向哪里轉型呢?正略鈞策根據多年為廣大中小型或快速成長型民營企業咨詢服務的經驗,建議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專”,就是“專業化”:專注一個行業、專做幾個產品、專門服務一類客戶、專心開拓一些地區。
“精”,就是“精細管理”:精良的產品或服務品質、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精簡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特”,就是“獨有或更好”:抓住客戶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產品特色、服務特色等。
“新”,就是“創新”:以新設計、新產品、新款式、新包裝、新形象等,不斷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那么,中小企業又如何實現向“專精特新”轉型呢?正略鈞策建議,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實行聚焦戰略:在客戶、產品線、地區等方面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聚焦,做專做精,成為某一行業或細分領域的小巨人;
二、推動產品升級:如從OEM向ODM升級、向節能環保升級、向高端產品升級等,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更多利潤;
三、進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不一定都是原創性的,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低成本快速創新、靈活創新,尤其是使用現有技術進行組合型創新,如對產品外觀、包裝、款式、顏色、功能、服務方式等方面創新等;
四、建立自有品牌:品牌先期可以是一種商標、聲譽、客戶的認可等,不一定花大價錢進行宣傳,只要中小企業能夠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客戶的忠誠,就能夠建立真正屬于自己的品牌,從而獲得持久的競爭力;
五、完善內部管理:主要是內部制度建設上進行相應提升,包括客戶服務、業務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按章辦事、井然有序,給客戶良好的體驗;
六、加強人力建設:現代企業管理及其核心競爭力,最終體現在企業的人力資源上,中小企業往往人員素質不高,在轉型過程中要轉變人才觀念,在這方面要舍得投入,切不可將人力僅僅看作成本,要當成一種資源,引進有能力的人才,加強人員學習
,1%的人員投入就能帶來100%的回報,只有有高素質的人企業才能真正向高端轉型,只有“聚才”才能“聚財”;
七、提升核心能力:中小企業通過上述轉型,最終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這是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的關鍵,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發現商業機會的能力、學習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營銷能力等最為關鍵。
(作者系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