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說,微軟完完全全改變了人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人和科技的關系。微軟的主要收入來自其專利授權下的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軟件。但是這些年IT/科技行業的變化迅猛,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個人在互聯網上找到了微軟操作系統和各軟件產品的替代品,越來越多公司的IT部門開始使用免費的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軟件,昔日以“創新”和“速度”著稱的IT巨人現在留給公眾的印象則是新項目進度緩慢,幾乎所有的新產品
上市
都落后于市場,新產品的包裝通常也都慘不忍睹。
操作系統的重要性正在日漸減少,消費者正將越來越多重要的消費和消遣活動遷移到互聯網上,當你還在為你的產品做著消費者年齡層分析時,市場卻已經朝著一個比你的市場分析快得多的方向發展邁進,而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則完全生活在互聯網上。也許正是被這樣的趨勢所啟發,微軟也將自身更多的業務重點轉向了互聯網。盡管迄今為止,來自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只占其總收入的5%,微軟已經將發展基于互聯網應用的軟件開發和
商業模式
作為其未來的公司戰略發展方向。
事實上,當其正要開始跟瀏覽器和Xbox展開競爭時,卻已經面對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Google,這個看似在各個方面都不可匹敵的對手,在方方面面都跟今日的微軟展開了對抗。
因此,微軟CFO克里斯·利德爾(Chris Liddell)向投資者表示,微軟的多樣化市場以及產品一直保證了自己商業的健康發展,即使在美國經濟減弱的局勢下。然而,這個結果卻引起了對于公司能否繼續在低迷中幸存的關注和思考,特別是在與Google正在開展的競爭中。目前,Google仍然控制著在線搜索的廣告市場,并且通過在線軟件一步步蠶食著微軟的市場。
為了追緊與Google的差距,微軟于是向雅虎拋出一個每股溢價62%的價格,446億美元的開價甚至超過了在當時市場上以擁有足夠現金流儲備聞名的IT商業巨頭的所有現金儲備。
微軟對雅虎的收購正是基于其要成為一個擁有未來無限商機的互聯網公司的戰略目標。為了獲取跟其目前在銷售專利操作系統同樣程度的收入,微軟必需擴展自身在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必須說服消費者和廣告商微軟擁有足夠的規模和實力,以此來改變其日漸萎靡的公眾形象。收購雅虎可以獲得的品牌效應和行業知識正是實現這種改變的工具。
微軟并購雅虎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這次并購卻向市場傳送了一個清晰的信息:失敗僅僅是序曲,并購已經成為國際巨頭集團提升企業價值的主流選擇。這場并購與反并購的較量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一個公司的內部弱點也許能在外部公司找到自身改變的刺激點。
微軟即使最終放棄收購雅虎,之前制訂的互聯網發展戰略顯然也不會改變,微軟將靠自己的力量在互聯網領域展開競爭。據稱,在放棄收購雅虎之后,微軟有可能將收購的對象鎖定在Facebook上。如果成功地收購雅虎,微軟在搜索市場上的份額將超過30%,微軟就可以更多的精準投放廣告,這就很容易理解微軟收購Facebook更有意義這一說法了。而與雅虎不同的是,Facebook對用戶有更多的了解,Facebook用戶提供了更詳細的個人資料,包括年齡、地理位置、受教育程度等。
并購后的新生
被微軟收購會有什么樣的下場?Tellme聯合創始人邁克·麥克庫伊(Mike McCue)可能是在這個問題上最有發言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