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指出,“十一五”規劃期間,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經歷了巨大的發展。在勞動保障法制建設、人力資源企業從業人員素質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業務重心轉向中國市場,本土員工溝通異國員工的機會增多,雙方跨文化適應性問題越來越明顯,對跨文化 人力資源管理 提出了諸多新挑戰。
《白皮書》總結了“十一五”規劃期間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主要呈現出的四大特點:勞動保障法律體系基本建立健全,監察制度和體制進一步完善;服務企業規模逐漸變大,從業人員素質有所提高;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面臨挑戰,整體 薪酬 回報漸成主流;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潛力巨大,產業化趨勢正在形成。
與此同時,伴隨著《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在經濟生活中不斷滲透,未來十年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是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階段目標。這也必然是“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國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必然要求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大發展與有力支持。
《白皮書》進一步指出,“十二五”規劃期間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將具有以下特點:產業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產業鏈條趨于完整,發展日趨精細,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
在1日的出版座談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市場司司長畢雪融表示,中國是人力資源大國,必須以戰略的眼光認識和看待人力資源服務業。她指出,當前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仍表現為人口壓力,需要在人才選拔培養、創新創業環境改善等方面采取措施,這些都離不開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支撐。要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具體措施主要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圍繞重點領域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及發布;推進各地在中心城市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在建設一批龍頭企業的同時鼓勵發展有市場有特色的中小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加強立法監管,著力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建立市場信息系統;發布行業發展報告,建立人力資源服務從業資格認證體系等。
北京大學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指出,去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倡導“保姆式”人才服務的理念。但是,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大部分還處在招聘、派遣等行政事務處理的初級階段,在管理、咨詢、教育學習 和外包等中高端服務上亟待加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