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歲那年,最讓你煩心的是什么事?
考試沒通過?被妹子甩了?和Uber創始人克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同學一比,這些簡直不叫事兒。
他在23歲時遇到了一個小麻煩:30多家媒體巨頭聯合起訴他的公司,要他賠償2500億美元。
你沒看錯,是2500“億”。這錢能買下整個Facebook或阿里巴巴還有的剩。
事情是這樣的。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計算機本科時,克拉尼克認識了系里的幾個牛人。大家一起輟學開公司,做了個叫Scour的P2P下載軟件。


Scour一發布就火遍校園,大學生們歡樂地用它下著盜版視頻和音樂,他們公司也立刻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然后,法院傳票來了......
美國電影協會、唱片工業協會和音樂出版商協會起訴他們侵犯版權,要求賠償2500億美元。克拉尼克哪來那么多錢,于是公司就破產了。Scour黃了也擋不住克拉尼克愛折騰的心。他拉上幾個高管立馬又開了家新公司。
最初一切都非常順利。才花了幾個月,他們就找到了投資人。在簽合同前,雙方決定開個會確定些細節。2001年9月11日,投資方代表在波士頓坐上飛機,準備去他們公司。
然后,這架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


投資泡湯,全國上下又亂成一團,克拉尼克同學的公司一下子陷入了財務危機。這時他想出一個天才的點子——不給員工交個人所得稅,這樣就省錢了呢!
然后,法院傳票又來了......
這次找上門的是國稅局,他們給了克拉尼克同學兩個選擇:罰款or坐牢。
這次克拉尼克同學只好認栽,湊錢交了罰金。公司折騰了幾年之后,終于在2007年被一家網絡巨頭以2300萬美元收購了。克拉尼克同學獲得了人生中第一筆巨款。

換了別人,這時候當然就得花天酒地一番。而克拉尼克同學可不是普通人,他的選擇當然——也是花天酒地。
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周游世界。但到了第二年,他就覺得無聊了,決定還是得干點正事。
于是他繼續出沒于各種創業圈子找點子,最后把目標鎖定到了出租車行業。
在旅行中,克拉尼克發現許多城市都有打車難的問題,他認為這完全是行業壟斷造成的。
于是他和幾個合伙人決定開發個打私家車的軟件來打破這種壟斷,他們給這軟件起名叫UberCab。

最初他們在舊金山找了家汽車租賃公司提供服務。由于服務又好車又好,UberCab很快在當地IT圈火了。
然后,法院傳票,哦不,政府禁令又來了......
發禁令的是舊金山交通管理局,他們給UberCab的運營挑了一堆刺,最后還說:“你們沒出租車運營資質,怎么能叫UberCab呢(cab是出租車的意思)?”
要換別人,肯定覺得這買賣沒法干了。沒想到克拉尼克同學看到禁令開心得不行,見人就說:“他們要封殺我們,這個項目成了!”
他決定根本不鳥禁令,生意照做,客人照拉。說我名字不行?去掉cab改叫Uber就是了。
要是你看過電影《社交網絡》,一定知道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信條——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前進,打破常規)??死峥艘彩沁@樣。


事實上Uber在每座城市的擴張都是一場戰斗,而這是克拉尼克最擅長的。
在華盛頓,他從網上發動了數萬居民給市長發郵件要求解除禁令。在丹佛,他甚至還發起了一場示威游行。
芝加哥最初試圖發禁令阻止Uber進入,但當市長的郵箱被抗議郵件塞爆后,禁令就不了了之了。
在倫敦和巴黎,憤怒的出租車司機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工,抗議Uber搶了他們生意。而克拉尼克的對策是立刻宣布當地Uber打車免費。
結果打不到車的居民只好紛紛下載Uber打車,罷工居然變成了Uber免費推廣。

在一些被禁的城市,Uber甚至會偷偷組織培訓,指導當地司機躲過檢查。
通過各種非常規手段,Uber目前已經擴張到了50多個國家??死峥苏鎸χ絹碓綇娏业牡挚梗@然樂在其中。
他在各種場合激烈抨擊出租車行業和監管機構,宣稱這個行業即將滅亡,而全球1000萬出租車司機很快就會被Uber車主取代。
這些話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但他毫不在乎。對克拉尼克這一點,馬克·庫班有句評價非常精彩:他只是要戰斗,而不是要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