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發現如果在吃飯的時間點,幾乎每家海底撈都是類似的情形:等待區里人聲鼎沸,手持號碼等待就餐的顧客可自取免費的水果、飲料和零食;如果是三五個朋友一起,服務員還會主動送上撲克牌、跳棋等,或是建議女士做個免費的美甲、手機美容或者擦皮鞋。待你坐定點餐時,皮筋、手機袋、圍裙已經一一奉送到手邊了,就餐完畢后還會送上口香糖。
這樣的服務,只要去過一次海底撈的人,就很難忘記,也很難抵擋住再去體驗的誘惑。
回頭客帶來的利潤
“海底撈”對服務意識的重視始于創始人張勇。當年不懂生意的他利用業余時間賣起了麻辣燙,只能態度好些,別人要什么快一點,有什么不滿意多陪笑臉。雖然他的麻辣燙不見得比別人家好吃,客人們卻都愿意吃。
那時,張勇就意識到,如果客人覺得服務好,就會吃得開心,就會夸你味道好;而如果覺得你冷淡,就會說好難吃啊。做好餐飲行業,爭取更多回頭客經常光顧,服務才是取勝的關鍵。
“提供滿足客戶需要的高水平服務,對提升客戶忠誠度尤為重要。”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全球首席策略官及高級副總裁Timothy Keiningham認同張勇的觀點,他在調研中發現,在不同領域的公司,雖然使客戶產生忠誠度的具體原因不一樣,但是,與其說大多數公司是因為產品的特點而使客戶產生忠誠度,不如說是由于高質量超水平的服務。
就像火鍋行業,在我國的餐飲市場中至少已經經歷了十多年的火熱發展,但火鍋本身對食物的烹飪要求相對較低,缺乏差異化讓火鍋業競爭激烈,經營者們往往通過盡量降低運營成本或價格來與競爭對手較量。海底撈的菜品在顧客中以干凈、新鮮著稱,而海底撈能顧客盈門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的貼心服務。
事實上,餐飲行業的 營銷 過程不僅是一次簡單的交易過程,而且要通過超值服務,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從而換來顧客的長期忠誠,把更多的客戶變成回頭客和傳播者。
從滿意到驚喜
在大眾點評網、飯桶網等網站上,海底撈一直牢牢占據著幾大城市“服務最佳”榜單的前列,一些知名商學院專門把它當做案例研究,百勝也曾把自己的年會聚餐放在海底撈。
網友們甚至總結出在海底撈的各種禮遇:如果你點的菜太多,服務員會善意地提醒你已經夠吃;隨行的人數較少,他們還會建議你點半份;服務員手腳麻利,有問必答;假如你是在包間用餐,會有一名固定的服務生為你服務;同行里面有位孕婦,海底撈的服務員注意到后,會特意送一壇泡菜給孕婦,分量還不少;某位顧客特別喜歡店內的免費食物,服務員也會單獨打包一份讓其帶走……這些貌似過于“殷勤”的服務,使海底撈得到的回報不菲——2009年營業額9.6億元。
事實上,餐飲業競爭激烈,眾口難調,要給顧客不可替代的滿意體驗,持續光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海底撈的上述服務,或許超越了食客對餐廳的餐飲需求和服務的基本期望,是一種超出客戶期望且滿足客戶潛在需求的服務,而且這種服務是差異化的“客戶驚喜”。
在Timothy看來,如果客戶的滿意度高,說明公司的產品能符合客戶避免風險的心理,而如果客戶感到驚喜,則公司的產品完全符合他的需求,包括潛在需求。
Timothy認為,當驚喜因素隨著市場情況而發生變化時,它也受到服務方式的生命周期與競爭對手服務方式的影響。當驚喜因素提供的時間太長,或者對手模仿你的時候,它就不能再使客戶獲得驚喜感,這可能就演變成基本的服務和品質了。不斷改善用戶體驗,才能讓顧客不斷驚喜和不斷忠誠“回頭”,而這,也恰恰是海底撈服務創新的原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