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天天面對到處企業倒閉和關門的生死之訊時,不少的企業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被冬天凍死的,而是被冬天嚇死的。正如中國某位知名企業家發出建議,希望中小企業主甚至是企業家們不要輕易自殺。
正所謂,這年頭,中國的事,沒有什么好辦的,也沒有什么不好辦的,關鍵在于自己,尤其是這個寒冬的時候。
對于企業活下去的根本之道,就是企業的維持戰略了。
維持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是一種戰略,只是一種活下去的策略應對和方法運用,只要是不違反法律法規,只要不違反良心道德,一切活下去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均可應用。
1、不死的根本
正如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一樣,"一個團隊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突然一個人說,我有指南針,于是,整個團隊跟隨這個指南針用三個月的辛苦走出了原始森林.當走出去的時候,那個手持指南針的人才告訴大家真相,他的指南針是壞的."
一個團隊迷路而走出原始森林就如同面對寒冬而活下去一樣。這個時候,一個錯誤的戰略也許還會比沒有戰略好!
世界上沒有哪個公司一百年不遇到困難、永遠正確!
全世界無數百年以上的公司,沒有一個沒有經歷過經濟的災難,沒有一家公司在一百年周期里不碰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為什么這些公司能夠渡過難關?但是問題是,他們面對難關時不管是什么原因肯定是化險為夷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2、不死法則
不死才是硬道理,當面對寒冬的危機時。正所謂,做戰略的本質在做“不死”!
那么,企業又該如何做或者在哪些方面作為才能避免不死而活著呢?
1)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曾有一位著名社會學教授說:“當一個人對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時,早上甚至沒辦法從床上爬起來。”可見,信心對人何等重要,尤其是這個冬天的時候。
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奔頭。特別是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更是這樣。有人說了連雷曼兄弟這么巨大的銀行說完就完了,我還有什么希望和信心呢?其實,雷曼兄弟銀行的破產縱有千條理由,其中肯定有一條是它自己的儲戶對其失去了信心所致。一個個對其失去信心的儲戶,一夜之間都取走他們多年的存款,加速了其破產的速度。
當然,企業領導者的信心應該是第一位的。這種信心一方面來源于企業主自己,但更重要的應該還是來源于我們有英明的領導和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有能力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然了,在這非常時期,企業的團結和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2)現金比媽媽還重要。
“現金為王,甚至比你的母親還重要!”這是紅杉資本致旗下公司CEO的一封信中提到的。這充分說明了在這個冬天里,現金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可能,要盡可能變現一切可能的資源和資產,把這些東西換成實實在在的現金。
3)優化業務進血。
有人說曾夸張地說,企業說白了就是不斷的進血,但同時又不斷地出血,當進血多于出血時,企業能正常的活著,反之,則企業無論如何也活不長。
因此,優化業務進血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之道。第一,廣開進血之路,第二多進血,第三特殊時期進血人員實行特殊政策。
4)控制出錢管道。
王永慶經常說,你賺到的每一元收入并不是你的利潤,但你節約的每一塊錢,卻全部是你的利潤。危機下,減少每一分的開支即是企業最大、最干凈的利潤。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壓縮開支,控制出錢管道,記住:少即是多,少出即是多掙。
說“節流”,幾乎每個企業首先都會想到裁員,這自然是一種辦法。但泛泛意義上的裁員,不是解決之道,關鍵是裁掉確實無效之才而留作惋惜人才,只有這種結構化的危機下的裁員更能幫助企業進行人才結構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