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八戒”
管理者的心態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關鍵,就像做人一樣,心態好自然會有好的結果。那么如何才算心態好呢?筆者認為要做到心態好,管理者就必須在管理工作中努力追求“八戒”,即:戒欺、戒狂、戒浮、戒躁、戒驕、戒“虛”、戒“僵”、戒“狡”。
其一,戒欺。盡管欺騙在管理中比較常見,但是欺騙最終只會帶來下屬對管理者的鄙視和厭惡,而且,唯有真誠才可以讓整個團隊持續具有較高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管理者待人一定要“戒欺”,力求待人真誠。關于這一點,我在《管理者,你真誠嗎》一文中有比較詳細的論述。附帶提一下,一八七四年,“紅頂商人”胡雪巖匯集能工巧匠,耗白銀三十余萬兩創建胡慶余堂國藥號。創業伊始,胡雪巖即在藥店門楣上鐫刻“是乃仁術”四個大字,店內高懸“真不二價”燙金匾額,并親書“戒欺”兩字,旁注:“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確立了藥品“采辦務真,修制務精”的經營宗旨。管理者可以從中汲取些做好管理工作的“營養”。
其二,戒狂。有些管理者不知天高地厚,倚仗著僅有的一點優勢,對下屬大呼小叫,彷佛一霎那間就是“老子天下第一”,這樣做肯定無法管理好團隊。當然,這種情況在剛剛上任的管理者中比較常見,成熟一些的管理者一般不會患這種錯誤,除非管理者本人素質存有較大的問題。
其三,戒浮。有些管理者對某些工作一旦有了一知半解,就以為自己全盤皆知了,甚至對從事相應工作的專業人士指手畫腳,談論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概念,而且往往是錯誤的理解。例如,某公司HR經理專業能力不足,不僅做不好本職工作,反而經常對公司的銷售工作說三道四,但因其言談內容極為荒誕,便經常淪為公司員工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是笑柄。
其四,戒躁。提高效率是管理者的責任,但是有些管理者頗為急躁,恨不得下屬把十天的工作一天做完,于是,久而久之,一方面造成下屬工作內容經常出錯,另一方面,下屬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叫苦不迭。這樣做的結果不僅無助于提升效率,反而會直接降低下屬的工作效率,甚至造成下屬忍無可忍,迫不得已一走了之,危害很大。因此,管理者需要經常思考“欲速則不達”中蘊涵的真理,“戒躁”以促使自己耐心。
其五,戒驕。對于具有一定實力和才華的管理者,戒驕十分關鍵,萬不可自以為是。先看一個故事。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禪師。有一天,一位大學教授特地來向南隱問禪,南隱以茶水招待,他將茶水注入這個訪客的杯中,杯滿之后他還繼續注入,這位教授眼睜睜地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于說道:“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這只杯子一樣,里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南隱意味深長地說。實際上,南隱禪師教導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僅是佛學的禪義,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對于管理者而言同樣受用不盡。心太滿,什么東西都進不去;心不滿,才能有足夠的裝填空間。“滿招損,謙受益”更是一句值得管理者深思的諍言。因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隨時需要知識、咨詢,不斷吸取養分,所以管理者的心一定要“空”,也就是“虛懷若谷”。讓管理者自己的胸懷像山谷那樣空闊深廣,這樣就能吸收無盡的知識資源,容納各種有益的意見,從而使自己豐富起來。
其六,戒“虛”。任何人都不愿意相信連自信都沒有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在面對下屬時一定要充滿自信,不可心“虛”,否則,管理者在喪失領導魄力的同時(下載300G資料,公開課,內訓),其帶領的團隊也會順其自然的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當然,自信需要管理者自身綜合實力作為基礎,盲目自信或自負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同樣應該避免。
其七,戒“僵”。管理工作具有很大彈性,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據實際面對的工作環境,“隨機應變”,而不能僵化的面對問題或處理問題。另外,管理者也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進行創新,以“變”應“變”,而不能墨守陳規,抱著過時的經驗不放。
其八,戒“狡”。有些管理者非常狡猾,經常做些違背良知和道德的事情,同時又喜歡把別人當作“傻子”,以為別人不知道或看不穿“內情”。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惡事做多了總歸會被人察覺,而后被揭穿,那個時候管理者就會失信于“民”,甚至面臨“眾叛親離”的悲慘境地。因此,管理者應該以較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杜絕“狡猾”的短期行為,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綜上所述,筆者簡要闡釋了管理工作中的“八戒”,希望能夠引起具有上述問題的管理者的反思,以完善自己的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