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典型的營銷品,也許任何品類都不足以讓一個企業基業長青。我們甚至可以根據這個假設去重新評估何以中國企業一紅就死。
中國企業的崛起,主要以品類崛起為特征。
在品類崛起過程中,大抵會經歷單品突破形成主導產品,圍繞主導產品推動產品豐富,并根據市場變化和市場細分,推動產品升級。而其中脫穎而出的所謂品牌,無非是主導產品優秀到足以成為同一品類的標志性產品,也就是我們曾經提出的聲譽產品。
品類老大,其實是一個很具迷惑力的缺陷。雖然在水平方向上,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但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缺乏支撐,很難形成足夠的戰略縱深。產品僅僅是一個表象,起決定作用的是企業對市場的洞察力和供給力。企業之間的區別是支撐洞察力和供給力的那個企業體系。
所以,從企業生存狀態看,品類老大是一種意義,而從企業發展角度看,品類老大是另外一種意義。
品類老大一定意味著市場。沒有強大的營銷力,沒有強大的業績,就不可能成為品類老大。相反,坐擁品類老大,就意味著市場地位、市場份額、市場網絡和終端。而擁有了這些,就使得企業有能力根據市場機會或者戰略選擇做出更多、更有效的進一步努力。
但品類老大未必一定意味著企業實力。比如資本、技術、研發、裝備、人才和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經營是一種不斷歸零的游戲。企業能夠持久依賴的,只有上述要素。
品類老大,企業發展的里程碑
相對于“理論思維”,我們煞費苦心地提出了“圖譜思維”——企業營銷如何由點到面,由戰術到戰略逐步從初級走向高級。
我們根據中國知名企業的發展軌跡,總結出了幾個營銷圖譜。
1.產品演進圖譜:新產品——主導產品——聲譽產品
企業根據對市場的理解,研發并推廣新產品。如果新產品契合顧客需求、具有競爭力并且企業推廣能力支持,那么新產品就能夠成為企業的主導產品。如果各方面表現更好一些的話,那么,該產品會更進一步成為市場上標志性的聲譽產品。這種產品,不僅自身表現優秀,而且能夠為企業贏得聲譽,發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帶動效應。
2.產品組合圖譜:聲譽(主導)產品——產品豐富——產品升級——產品組合
也就是企業在成功打造出聲譽或者主導產品后,進一步圍繞這些產品進行產品豐富,并且根據需求變化和競爭需要,不斷地對產品進行升級和改造,最終形成企業的產品組合。
3.品牌建設圖譜:聲譽產品——產品聲譽——品類老大——品牌聲譽(贏得市場聲譽的品牌)
打造聲譽產品是企業產品建設的核心。有了聲譽產品不僅能夠讓競爭對手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為企業的所有產品贏得聲譽。這樣的產品多了、持久了,企業就能夠逐步走向品類老大。那么,品類品牌也好,或者品牌支撐的企業品牌也好,就能夠最終贏得市場聲譽。毫無疑問,這樣的品牌,就具備了品牌價值。
在這三個圖譜中,真正具備實質性意義的是聲譽產品和品類老大。沒有聲譽產品,就沒有最終的品類老大。甚至,沒有足夠多、足夠強大的聲譽產品,也不可能成為什么品類老大。而如果不能最終成為品類老大,就談不上什么品牌。
可以這樣斷言,品類老大是支撐品牌最低限度的要求。
如果滿足于品類老大,那么,企業前景很不明朗。而如果把品類老大視作企業發展的支點,那么,企業前途是可以期待的。
第一,夯實基礎,提煉價值
近期,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核心觀點。那就是企業不僅需要為市場創造價值,更需要為自己創造價值。
企業之間的差異在市場上的表現是存在的,甚至也是鮮明的,但在企業價值體系建設上卻鮮有本質差別,基本上都是戰術模仿路線。稍微優秀一些的,則是走上了戰略性戰術軌道。
所以,中國企業,包括行業龍頭、品類老大在內,都有這種感覺,越發展越力不從心。說穿了,企業體質不行。
當中國企業弱小時,看弱不弱,而今天中國企業變大了,卻似強非強。歸其原因,中國企業太強調市場和市場運作,最大限度地忽略了企業自身建設。
只有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在滿足市場的同時,打造企業的時候,市場才有保障,企業才能長青。市場潛力最終取決于企業潛力。市場潛力再大,企業潛力耗盡了,市場都是別人的囊中之物。
無論是市場運作或者是企業建設,都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已經劍走偏鋒了,應該認真思考,我們的企業據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已經不再是市場運作,而是企業建設,包括價值建設和體系建設。
第二,品類老大的發展,在水平方向上是全球視野的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
我們已經習慣于中國市場。而現實是,中國市場能夠養育我們的企業,但無法保證企業持續增長,尤其是持續快速增長。那么,我們的中國式營銷能否征戰全球市場?這已經不再是一個話題,而是一個擺在面前必須實施的任務。
我們已經習慣于所謂的“建設性模仿”。而現實是我們已經成為品類老大,不僅不應該繼續仰人鼻息,事實上也無法繼續仰人鼻息。不形成獨自的戰略思想和創新能力,我們的沒落是無法避免的。正像我們反復強調的:免費的午餐,結束了。
第三,品類老大的發展,在垂直方向上,新品類開發和各種抉擇的多元化
從戰略空間上看,單一品類是很難為一個企業提供發展縱深的。甚至,從企業建設上看,單一品類也很難支撐一個企業的體系完善。做手機的蘋果從企業基礎上看,已經超越了手機制造。GE、IBM,包括所有國際一流企業莫不如此。
相對保守的新品類開發也好,更加激進的多元化也好,都是中國品類老大的必由之路。方向很明確,道路自己選。
善待品類老大,無非這么幾層意思:
不可滿足于品類老大,否則會作繭自縛;
品類老大不僅僅意味著市場和收入,它為企業提供的是一個根基,如何借助這個根基加強企業價值建設和體系建設,是企業的必修課;
品類老大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支點,這個支點是企業再次輝煌的起點。不借助這個支點,企業很難再創輝煌,脫離了這個支點,可能將不是輝煌與否的問題,而是步入危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