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年銷售額5億元的區域強勢企業,1年的銷售費用竟高達8000萬元。
經銷商返利、渠道促銷、實物促銷、終端促銷、業務人員費用等銷售費用更是逐年高企。
正是由于這種銷售費用的持續走高,導致企業的盈利水平在明顯下滑。
更值得關注的事情是:“這種現象并非獨立個案!”現在,類似的情況已經波及到各行各業,尤其是傳統消費品企業。
在不少企業每月的銷售月度會議上,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景:
銷量在滑坡,
老總在發火,
員工在發抖,
方法還沒有,
促銷、降價先下手!
這就是這些企業銷售狀況的真實寫照。但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很多企業似乎陷入一個思維怪圈:小促小銷,大促大銷,不促不銷,于是——
銷量不好,搞渠道促銷!
銷量不好,上終端促銷!
銷量不好,加派促銷員!
銷量不好,上消費者促銷!
銷量不好,降價!
……
這樣的一些嘗試如果放在5年前,也許還能有點效果。可是產品大戰、廣告大戰、促銷大戰等層出不窮的今天,這些招數的效果自然越來越差!
有不少企業現在已經很少打廣告了,因為“不上廣告是等死,上了廣告是找死!”因為這些企業的盈利水平,已經到了難以支持必要的宣傳費用的地步。
但這些企業還不算走到絕境,因為一旦到了“不上促銷是等死”的境地,恐怕外部有些風吹草動,就能令它瞬間崩潰。
不幸的是,從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很多企業的運轉現象上看: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產品創新的難度不斷增大、終端越來越強勢、銷售費用持續走高……所有這些從宏觀到微觀的經營要素變化正在提醒著我們:
——制造業的微利時代已經到來!
從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上看,最主要的問題分為兩類:一是擴大收入,二是降低成本。(收入的角度本文暫不提及,由于其除了需要涉及擴大收入的方法外,還需分辨擴大收入的陷阱,如低利潤或負利潤擴張的“偽規模”等;另外本文角度主要從降低銷售成本出發,所以“擴大收入”的角度暫不提及)
從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主要有兩類方向:一是生產成本降低,二是銷售費用降低。在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的背景下,降低生產成本無疑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所以增長過快同時又存在種種費用黑洞的銷售費用就成了“嚴打”對象。
可是結果往往是銷售費用越降越多,這又是為何呢?
這要從企業目前管理銷售費用的方法說起。
越來越多的快速消費品企業,認可“渠道管控”的做法,于是:
·加強渠道控制:
如經銷商返利的兌現方式多樣化,形成了月返、季返、年返的方式來實現控制經銷商的目的,以督促經銷商提高業績并避免其“出軌”——拿我的錢辦別人的事。
·渠道扁平化:
如取消二批,企業人員直做終端,以壓縮渠道層級,避免渠道成本層層加碼。
·加強預算管理和費用審核:
部分費用如廣告費、進店費等費用的管理權直接收歸廠家,不再經過經銷商。
但為何結果卻是相反的呢?
·加強渠道控制:
控制加強了,費用經銷商是吃不到了,但負面影響卻有兩條:一是費用被不少內鬼吃掉了,二是企業人員的本地客情與本地談判能力明顯不如“地頭蛇”——本地經銷商,結果銷售費用不降反增。
·渠道扁平化:
渠道層級是降低了,但人員費用、物流費用等迅速攀升,尤其是要管控終端以后人員費用增幅巨大,其上升幅度明顯比渠道費用降低幅度更大。
·加強預算管理和費用審核:
加強預算管理和費用審核往往是總部加強,但分部卻難以改善。尤其是一線人員的精力在于銷量,因此視預算管理和費用審核為負擔,更何況有一些一線人員和經銷商聯合報假帳,更加強了管理難度。
因此這些管理方式,不僅難見成效,而且令銷售費用越降越多!
思路決定出路
究竟什么內因導致了上述的結果呢?
究其本質,主要有三點:
一是控制論:
企業完成銷售,主要通過渠道成員,如經銷商、二批商、終端等構成的渠道流通網絡,實現對消費者的產品銷售。因此作為產品和消費者印象的擁有者,企業比流通渠道的其它成員更有資格成為“老大。很多企業口中說著“客戶是上帝、廠商共贏等等”,其骨子里依然自視為“領導者”。所以企業渠道管理或銷售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控制”!
毫無疑問,一方要控制,另一方必然要反控制。這種心態的對立,就導致企業必須花更大的力氣去溝通、猜測渠道其它成員的真實想法。這無疑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溝通成本。
二是管理手段齊步走:
從絕大部分企業管理渠道的政策上看,“一刀切齊步走”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考量渠道合作者的合作條件一律是“銷量、銷量、還是銷量”,最多加上不能出軌的種種限制,如“不得竄貨、不得砸價等”。
但經銷商有大有小,發展層次有髙有低,因此他們自身有種種自身獨特的發展需求,而這些卻往往被企業忽視,只是簡單統一地認為經銷商的需求就是“要賺錢”!
于是在渠道管理上,就出現兩種怪現象:一是“費用就高不就低”,業務員和經銷商總在抱怨費用不夠;二是“出了錢是孫子”,經銷商都認為做市場要費用是理所當然的,要到了是應該,要不到反而埋怨廠家,產生不滿和抱怨。
結果就是不管企業是否出錢,企業總是“挨罵”。
三是管理內容同質化:
企業對于渠道的主要合作者——經銷商的紐帶是:產品、政策、服務三項。
經銷商和企業基本上都是靠產品順價銷售賺錢的,而經銷商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對于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多。他們要求企業提供:新產品、暢銷產品、獨家產品等等。但是真正的產品創新很難,于是企業的包裝越換越勤,產品線也越來越長,產品管理費用越來越多。所以在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的現象也就順理成章了!
政策是企業與經銷商談判的重要內容,其中包含價格、返利和促銷品、人員、活動等各項支持。但由于企業對于渠道管理的一刀切做法,所謂政策比的就是“錢”!誰的“錢” 多,經銷商等渠道成員就聽誰的,在這樣的熏陶下,終端、經銷商的開價越來越高也就理所當然了!
服務是企業要求銷售人員必須做好的功課,在“客戶是上帝”的指導思想下,拜訪頻率越來越高、退/換貨越來越快、配送服務響應及時……但這些能否最終全面導致企業的渠道競爭優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每個企業都在加強服務時,服務不可能是渠道致勝的條件,同質化也就成了必然結果了。
由此可見,在原先企業管理市場的途徑上,企業基本思考原點還是基于:“執行力”+“流程”!
在這樣的思路下,企業實施的種種措施,只是在“60分與69分”之間徘徊,很難實現“90分”以上的超常突破!
“同質化,無持續性”就是現在絕大部分企業銷售/渠道管理的現狀。
“知識激勵”,才是出路!
那如何才能走出渠道競爭同質化的誤區,真正實現銷售費用的降低?
產品創新很難!
政策上加“錢”既不可行,也不是我們的方向!
——“知識!”
——“讓經銷商發展的知識!”
——“讓經銷商的業績在整體上取得發展的知識!”
只有這樣的知識才能避開經銷商討價還價的目標,只有這樣的知識才能保證廠商共贏!
事實上,也有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提升經銷商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各種銷售會議或年會上,專門為經銷商請來專業的咨詢師、學習 師來為經銷商講解品牌、渠道等方面的運作知識。但實際的學習 效果并不能為企業渠道猛增的銷售費用帶來任何新的變化,這又是為何呢?
其中原因有三:
一是這樣的學習 的出發點還是以企業角度出發,如品牌管理、渠道精細化管理等,雖然現場效果可能很好,但對于經銷商來說,由于角度的不同,所以可實施性并不強;
二是這樣的學習 的最終目的還是以控制經銷商為主,依然無法避免雙方潛在的對立態度,“控制”與“反控制”還是成了雙方合作中的主旋律。
三是這樣的學習 的態度并不重視,很多企業聚集經銷商開會的重點是銷售總結、明年銷售任務布置等,經銷商學習 只是屬于附庸地位,因而并沒有認真研究經銷商的需求,經銷商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學習 自然也就缺乏針對性。
四是這樣的學習 的最終結果無人把控,學習 完以后,對于經銷商的實際問題的解決并沒有更進一步的深化,也沒有有效的監督與支持。這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知與行的距離”——“企業知道,經銷商也知道,地球人都知道,可是沒人去做!”如市場到了該啟動的時候,企業的鋪貨政策遲遲不下,經銷商為了拿髙身價也遲遲不動,結果錯過了時機,損害的只能是雙方共同盈利的機會。
這是“知識”在目前企業實踐中的現狀,但它的未來發展卻值得期待,因為通過幾個方向的改造,它能煥發出龐大的“能量”:
¨ 站在經銷商角度思考,為經銷商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才是經銷商最需要的知識。
¨ 站在經銷商角度思考,從經銷商整體業績發展角度考慮解決之道,能夠激發經銷商的發展欲望,從而讓經銷商不再過分關注單一企業的某個具體產品、政策和服務。讓經銷商不再額外要價或轉移要價方向,能夠降低銷售費用。
¨ 為經銷商分析經營難題,區分其輕重緩急,從后臺問題(實質)入手,逐步切實解決經銷商急需解決的前臺問題(難題現象),不僅可以有效改善經銷商生存環境,而且還能提升企業在經銷商面前的地位。中國人骨子里都有“報恩”心理,當企業切實為經銷商解決發展難題后,經銷商對于企業的產品還會不盡心嗎?
能釋放“能量”和能放出多大“能量”,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同樣要讓“知識激勵” 真正能夠降低企業銷售費用,我們還需對“知識激勵”的方式進行設計:
¨ 見效快才是有用的。要降低銷售費用,首先要找準突破點,要降低在經銷商中的花費又要提升他們的積極性,我們就一定需要對企業渠道現狀進行更深入分析,才能找到最值得支持的經銷商、最能夠幫助企業降低銷售費用的經銷商,通過有效扶持他們,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信心,經銷商們也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勵。
銷量最大的經銷商也許不是企業第一選擇!
¨ 得不到才是最好的。企業除了賣產品,還能賣什么?賣欲望。企業通過“知識激勵”,扶持起一部分優秀經銷商,靠樣板的力量,企業才能讓更多的經銷商向高標準方向發展,才能在渠道中更大程度上調動積極性并降低成本。
讓沒能在第一批參加“知識激勵”的經銷商產生不服氣與羨慕——“那小子以前比我混得還差,憑什么現在比我賺錢多”,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銷售費用。
因此“知識激勵”需要設計,需要設計激勵的目標、對象、方案、過程、支持等。如果只是發本書、做個簡單的學習 ,是不可能降低銷售費用的。
通過這種知識輸出,它不僅幫助企業把“欲望”賣給經銷商,而且能切實提升經銷商的發展能力,從而提高企業渠道效率,降低企業銷售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