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內訓講師,如何講好課,需要了解快與慢的區別:
01
培訓,有兩種形式。
一是快培訓,二是慢培訓。
快培訓,以快為心法,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講師以課程為中心,公司安排講什么就講什么,公司下放什么資料就講什么。培訓形式,當然就是一堂言,只圖念完PPT課件,念稿、填鴨、灌輸。
這樣的培訓課程,一小時能塞好多信息,自然快。結果,學員聽的快,忘的自然也快。
與快對立的是慢。
慢培訓,以慢為心法,懂得培訓教育需要循序漸進、細嚼慢咽。
講師以學員為中心,即使授課時間有限,也要重點突出,側重于學員的理解與消化。培訓形式,不唱獨角戲,既有生動講解,又有互動討論。難點不忘啟發思考,要點不忘演練復習。
這樣的培訓,進度慢,有限的時間內,可能講的東西并不多。不過,學員卻學得夯實、有用。學得慢,遺忘得自然也慢。
02
課堂,有兩種遷移。
培訓的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學到東西,提升知識增量。知識增量,包含信息增量和能力增量。
一是把未知變成已知,提升學員的信息增量。
明白了是什么,為什么,更需要清楚怎么做?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改變、在于運用。
二是把已知變成認知,提升學員的能力增量。
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如何提升學員的認知,光聽你滔滔不絕的講,不行。
認知產生,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頭腦加工,二是影響行為。只有讓學員思考,頭腦才能加工。只有讓學員訓練,行為才能改善。所以,課堂上你需要通過提問、討論,讓學員自己思考;通過教學活動、演練、訓練,改善學員行為。
快培訓,只會讓學員多一點信息增量,而且課后忘得也快。
只有慢培訓,才能提升學員的信息增量和能力增量。
最好的培訓,是提升學員的知識增量。
03
思考,有兩個系統。
《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代表作,也是行為經濟學理論的經典著作。
這本書開創性的貢獻,是把人類的思考模式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兩個系統?;蛘甙醋髡咦约旱脑拋碚f,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是依賴直覺的、無意識的思考系統,系統2是需要主動控制的、有意識進行的思考系統。
在人類的決策行為模式中,兩個系統都會發揮作用,但是,由于系統2的天性懶惰,很多時候系統1會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系統1的直覺式思考模式存在種種缺陷,容易導致決策中的偏見和失誤。
比如作為企業內訓講師,在培訓中你如果只是依賴系統1的直覺系統,實施快培訓,那么學員同樣也會通過系統1來進行快思考,按照直覺來學習:你講的好,我就多聽點;你講得不好,我就不聽。
但如果你在培訓中能運用各種教學形式,激發和促動學員參與,那么,自然讓學員啟動了系統2的主動思考、慢思考。
想要培訓達到效果,我們需要用慢思考去彌補快思考,用慢培訓替代快培訓。
講師們慢慢準備、慢慢引導,
讓學員們慢慢思考、慢慢成長。
慢,是為了有效學習;慢,是為了掌握精髓;
慢,是為了觸類旁通;慢,是為了融會貫通。
慢功出好活。慢慢來,才是快。不走捷徑就是最快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