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的職位是媒介總監,于 2002 年春進入 L 的公司。當時公司剛成立,只有 2 個客戶,月收入不到 3 萬,在 執行力 、經營上極其匱弱。就在 L 心焦如焚的時候, Z 敲開了公司的大門。 Z 雖然沒有這個行業的工作經驗,但是非常聰明好學。 Z 果然沒有讓 L 失望。 2 個月后,公司的媒介能力開始上升,客戶增多。 L 很快把 Z 提升為“媒介總監”, Z 的薪水增加了兩倍有余。
隨著公司的職工從 5 個增加到 20 個,客戶從 2 個增加到 10 個,月收入從 3 萬增加到 50 萬, Z 開始感到焦躁。他找到老板 L ,提出自己應該得到公司至少 20% 的股份。老板 L 不否認 Z 對于公司的貢獻,也打算在 Z 任職滿 3 年的時候給予他股份。由于 Z 的工作時間還不到 2 年,而且工作能力明顯沒有及時跟上公司的發展,也沒有以往投入, L 沒有馬上拒絕 Z 的要求,而是以和其他股東商量為由,請 Z 先安心工作。
Z 等了半年, L 的回答還是同樣的言辭。 Z 終于心生怨恨,覺得老板在捉弄他。雖然 L 的態度依舊如常:比如,在旅游時帶上 Z 和他的家人,經常送給他一些諸如筆記本電腦之類的貴重物品,但是 Z 認為,這些“關心”只是誘餌。 Z 在不平衡和埋怨里搖擺了一個月后,決定報復。
Z 是很有心計的人,雖然媒介部有 10 多人,但 80% 的權力被他牢牢地握在掌心。一旦他發現某人的能力即將對他構成威脅,就會千方百計地把對方趕走。不知情的老板 L 依然把 Z 當成罕見的人才,對他更為珍惜和關懷。其他員工雖知內情,但是礙于 L 的偏袒,一直敢怒不敢言。
直到公司的副總、策劃總監都交了辭呈、分別去了 L 公司的競爭對手那里就職,老板 L 才看出他們另有隱情。他在下了一番工夫后,終于從已經辭職的原秘書那里得知真相—— Z 頻繁地無事生非,由于 L 總是偏袒 Z ,員工失望之余選擇了離開。
這種事情,在中小型私營公司屢見不鮮。從這個典型的案例,可以看出,老板 L 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他在用人上犯了 3 個原則性的錯誤:
選擇高層的標準錯位
德才兼備,人格健全是最基本的選才標準。其中,尤其要強調“德”這一要素。無才無德是庸人,有德無才是好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德才兼備是賢人。老板所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賢人,且正如聯想的董事長柳傳志所言,“德”排在首位,才華次之。
老板的收入和員工們永遠不可能相等,這也是老板和員工永遠對立的根本原因。在面對老板的個人財富時,一個德才兼備的員工,除了羨慕還有理智。他會理智地思考,老板是怎樣走向成功?是如何維持的?又是如何打算明天的?自己是否具備做一個老板所必須的背景、門路、資金、才華等因素?
德才兼備的員工,會冷靜下來,投入工作、充實自己;同時尋找、準備通往成功的橋梁。而才大于德的員工,很難靜下心來考慮這些問題,他只看見了老板和自己在收入上的不平等,繼而產生破壞的心理。
老板的收入和員工們永遠不可能相等,這也是老板和員工永遠對立的根本原因。在面對老板的個人財富時,一個德才兼備的員工,除了羨慕還有理智。他會理智地思考,老板是怎樣走向成功?是如何維持的?又是如何打算明天的?自己是否具備做一個老板所必須的背景、門路、資金、才華等因素?
德才兼備的員工,會冷靜下來,投入工作、充實自己;同時尋找、準備通往成功的橋梁。而才大于德的員工,很難靜下心來考慮這些問題,他只看見了老板和自己在收入上的不平等,繼而產生破壞的心理。
進行恩惠的對象單一
所謂獨木難成林,公司業績有了好轉,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果。老板
L
只看到了
Z
的工作能力,忽略了別人。其實,沒有其他部門的配合,僅憑
Z
一個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成功?策劃和媒介是公關公司的左膀右臂,老板
L
卻只注意
Z
的功勞。
這樣, L 給自己設立了 3 個陷阱:首先埋下了 Z 居功自傲的禍根;其次是讓其他出了力又得不到肯定的員工們心懷不滿;最后是老板對某個人過分“專寵”,讓別的員工以為此人就是老板的心腹,進而事事設防,生怕此人“告密”。假如這個人的性格像 Z 那樣極端自私,沒有容人的度量,那么對其他員工來說,此人比老板更讓他們畏懼。時間長了,這些和 Z 同樣為公司出了力,卻被老板冷落,再被 Z 排斥的人自然心灰意懶,不得不離開。
這樣, L 給自己設立了 3 個陷阱:首先埋下了 Z 居功自傲的禍根;其次是讓其他出了力又得不到肯定的員工們心懷不滿;最后是老板對某個人過分“專寵”,讓別的員工以為此人就是老板的心腹,進而事事設防,生怕此人“告密”。假如這個人的性格像 Z 那樣極端自私,沒有容人的度量,那么對其他員工來說,此人比老板更讓他們畏懼。時間長了,這些和 Z 同樣為公司出了力,卻被老板冷落,再被 Z 排斥的人自然心灰意懶,不得不離開。
賞罰不明
合理的管理制度既有嚴肅性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將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優秀的管理。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然是恩威并用。而老板
L
對
Z
施恩太多,或者說
L
幾乎把應該給其他員工的“恩”全部給了
Z
。
Z
自然是個人才,但是一旦人才故意犯錯,也不應繼續偏袒下去。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老板
L
面對故意惹是生非的
Z
,非但不勸戒、警告,還處處袒護,為他開脫,使得
Z
更加有持無恐。——所以造成
L
困境的原因,除了
Z
個人品德有問題,老板
L
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