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定位至關重要,它決定著后續的選址、裝修、出品、營銷等各流程的選擇。可以說:其牽一發而動全身,那么經營者該如何去定位、選址、確定出品路線呢?本文一位何姓先生,根據自己成功開過西餐廳、快餐店的經驗,為大家詳解開餐飲店的五部曲。
第一步:定位
早些年曾在美國多家西餐廳從業過的何生認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飲食需求,沒有什么樣的地段是絕對的好,絕對的不好,關鍵是要看有沒有人來。而此,定位是選址的關鍵,何先生認為:不要貪心做遍天下所有的菜,清楚你想要什么,你的顧客想要什么,自己口袋有多少錢,核心競爭力來自哪里?這是定位的前提,如果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盲目“跟風”,其自然勝算無多。
第二步:選址
若確定了自己要經營住家菜、商務宴、快餐、西餐等其中的一條路線后,這時在選址上,除了考慮商圈的穩定度和成熟度、人流量、車流量、人流活動路線的測算等通常要注意的事項外、針對定位的不同,一些具體細節,也要充分考慮。
如做“住家菜”,其選址要考慮步行的便利;做快餐,需考慮此地段所能給你帶來的翻臺次數;而商務宴請則是講究面子,若選的地段如果本身很有面子,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總結近幾年他在城中所開餐廳的選址情況,何先生有一些心得。他的經驗是:以店址為中心,若3~5公里半徑內有20萬以上的消費人口,那投資就有了賺錢的保證。此外,現隨地鐵開通,靠近地鐵出口一邊的地段人流也會比較多,如體育西、公園前等,這些都是旺地。而若是做寫字樓的生意,最好是將店址選在辦公區和車站之間,因為他發現:不論是回家還是娛樂,“逃離”辦公區的白領去公交車站或者地鐵站都要走一段路,但誰都不喜歡再往回走,哪怕是多走一兩步。
不過在鋪租的計算上,他有個提醒:多合適的地段也要和你手頭的資金相對應,切記店租成本無論如何也不能超過預期營業額的20%,不然肯定沒錢掙。
第三步:廚房
廚房是出核心產品的地方,食客來食肆消費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吃飯。在選定店址后,何生說:經營者必須明確食肆主打的核心產品是什么、其目標消費群的消費特性、出品路線、價位等。現廚師的選用,多為包場、入位招聘等方式,相對而言,總廚好招廚工難找,而“包場”又利弊各半,無法直接干預管理。不僅如此,找一個會炒菜的師傅容易,但找一個既通烹技,又善管理,且善吸收各地飲食文化的廚師,就相對困難。目前業界的廚師選擇,多靠經營者的人脈關系、行業介紹、上門試菜挖角等方式。
第四步:管理、營銷
通常酒樓的管理,多呈垂直式的三層架構,其一般是總經理為高層管理者;部門經理、廚師長、財務主管等屬于中層管理者;而餐廳領班、廚師為基層管理者。此為基本架構,不同的食肆,會根據自身的狀況相應調整。
在營銷手法上,食肆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食肆可做傳單、海報、媒體廣告、公交車、活動贊助、網絡推廣等,其營銷方案多種多樣,往往在使用時都是相互彌補,經營者可根據自己針對的消費群體和資金情況進行決策。
第五步:辦證
何生說,這也是關鍵的一環,通常情況下,飲食業所涉及的證件部門有衛生防疫、環保(污染品、油煙的排放)、消防、工商、稅務、城建檢查、廣告等。食肆經營前,一定要將此辦妥,要不然屆時還沒有開業,就會這邊碰釘子,那里罰款而弄得你焦頭爛額。
除了要去工商稅務注冊,拿營業執照外,餐飲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設計的建筑和裝修方案,沒有通過消防部門的審批,到時消防通道小了,消防車進不了,通道少了,發生緊急情況無法疏散人員,消防部門又要罰款。此外,廚房的設計不合理,沒有按照衛生防疫站的要求做,無法通過驗收。再者,環保也需要審批,排放的污染物不達標也拿不到牌照。不僅如此,有時設計的裝修方案沒有到城建檢查去審批,尤其是門面的外裝修,結果剛裝修好,城建檢查就來了,要求停工、罰款或拆除,也多了不必要的麻煩。更有甚者,有些店名早已被人注冊,若是大店,你剛開業不久,商標官司就會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