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國藥集團以近262億美元的營業額第一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位居第446位。同時,中國建材集團以近345億美元營業額第三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19位。而這兩家《財富》世界500強公司卻有同一位董事長:57歲的宋志平。
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近幾年的高速發展讓“宋志平模式”呼之欲出。宋志平本人對這種模式的概括是:資本運營解決錢的問題,聯合重組解決資源的問題,管理整合解決效益的問題,集成創新解決技術來源的問題。
兩家500強企業的
風格迥異
這段時間,有件不大不小的事讓宋志平心里挺高興。兩家跨國公司分別以500萬美元和600萬歐元的價格購買了中國醫藥[-0.73% 資金 研報]集團(以下簡稱國藥集團)在制藥工藝方面的兩項技術專利。“我挺振奮的”,宋志平說,“這是個開始,也算是零的突破。”
2009年,國藥集團的醫藥分銷業務經過幾年整合終于赴香港IPO,融資金額達到87億港元。募集的資金支持國藥集團迅速建立了覆蓋全國170多個城市的物流分銷配送和零售體系,而這背后的戰略正是七年前宋志平組建南方水泥時的打法:快速收購,給收購方的創始人保留30%的股權并出任管理者。南方水泥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四家水泥企業中營業額最大的一家。去年,中國建材集團以近345億美元營業額第三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19位。
“我這兩個企業很有趣。”宋志平說:“一個是重資產,以制造為主;另一個是輕資產,以銷售為主,涇渭分明。一個有明顯的周期性,一個不僅沒有周期甚至有時候還反周期。”去年,國藥的營業額和利潤都大幅增長20%左右,在2000多億元的營業額中,來自分銷業務的達到1700億元。“靠銷售做大也不丟人。”宋志平說:“馬云不也是搞銷售的嗎?”在宋志平看來,占領銷售終端為下一步重組醫藥生產企業占盡了先機,“我要走這么一條路線:靠終端整合上游。”
醫藥行業沒有明顯的周期性,但建材行業卻對宏觀經濟周期變化較為敏感。一般而言,房地產業使用的水泥僅占水泥總量的30%,而基礎建設,比如修路、機場、架橋、隧道、水電站和核電站等等,占到70%。去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以及宏觀經濟調整,導致基礎設施投資回落。需求不旺再加上產能過剩,水泥價格大幅下跌。中國建材的中報披露,公司營業額增長了大約30%,但是利潤卻反而下降了近30%。國資委的領導甚至一度擔心“老宋的日子怎么過”。
在經濟轉型期
度過最嚴峻時刻
中國經濟的增長從兩位數調整到一位數的七上八下,對周期性行業來說必須適應這個“換擋”的過程。“你要是上半年來見我,我的臉肯定是長的。”宋志平端起手邊紅色的茶杯對我說。他一身簡樸的穿著,說話慢條斯理,聲音徐緩有力。對我的每一個問題,他都耐心地解釋說:“是這樣的……”
一直到了去年8月,最嚴峻的時刻才算過去。長江流域的水泥需求強勁回暖,出現了難得的價量齊升局面。“這一年,上半年比較難過,下半年好過了。全年看下來能過得不錯。”宋志平說。去年,中國建材的營業額增長預計在15%左右,利潤預計和前年大致持平。其中水泥的銷售量為2.8億噸,比前年的2.2億噸增長了近三成。
在中國經濟轉型期,中國建材可以說安然度過了第一波沖擊,這讓宋志平覺得“非常高興”。但是,還有一件事讓他覺得“特別高興”:一直壓在水泥行業頭上“產能過剩”的壓力終于緩解了。
“其實這么多年,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水泥的供應量一直超過了需求量的增長,但是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底,不知道搞到什么時候才算是到頭。”宋志平說:“大家也知道新增產能具有盲目性,但是不做又不行。”本屆政府上任之后,釋放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嚴格地限制新增產能,同時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結構調整。對水泥行業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終于找到了產能的邊界。中國水泥的產能為31億噸,今年的產量約24億噸,占全球40億噸總產量的60%。
“不可能無止境的擴大需求量,那樣也不可持續。”宋志平說。水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碳和粉塵。未來,國家有可能會頒布更為嚴格的法律法規來強化對水泥企業的環保要求。“我們現在生產這樣多的鋼鐵和水泥,已經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我的看法是,我們的速度應該適當,適可而止。”宋志平認為,守住經濟增長7.5%這個底線就行了。對企業來說,雖然會困難些,但是“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困難”。
既是產能過剩獲利者
也是終結者
八年前,中國建材的水泥業務幾乎是零。那個時候,宋志平對水泥也一竅不通。但是今天,中國建材已經以超過4億噸產能位居全球水泥業第一的寶座。“我是反對過剩的,但實際上我是過剩的獲利者。”宋志平說:“正是因為過剩了,我這個整合者就來了。”
限產,這是宋志平對付過剩的原則。“在過剩的時候進行限產。對中國產業界來說,這是必須灌輸的思想。”過去,工廠往往春節還組織職工生產,領導們還要去慰問。“為什么過剩了還要堆滿庫然后惡性競爭?”宋志平毅然決定改變這種行規。他要求所有的企業做到零庫存,讓員工們“像教授一樣放寒暑假”。暑假停產一個月,寒假停產一個半月。他的做法也影響著整個水泥行業。“水泥需求是剛性的,不像泡泡糖,便宜幾分錢大家多吃兩個。它像食鹽,再便宜你也不可能多吃一點。”煤炭和電力等燃料動力成本占到水泥制造成本的60%,即便對于煤炭這樣大宗原料的采購,宋志平的命令是“隨機采購,夠用就行,就是不能有庫存”。
到目前為止,中國建材先后收購了大約900多家企業,其中水泥企業600多家,商品混凝土企業300多家。“大規模的收購基本完成了。”宋志平說:“下一步在完善核心利潤區上下功夫。”中國建材在淮海、東南、西南和東北等四個地區有45個核心利潤區,它們貢獻了大部分的利潤。去年上半年,南方水泥一口氣收購了169家混凝土公司,幾乎是一天收購一家的速度。“收購這件事要兵貴神速。如果放到一個很長的時間,收購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短期擴張帶來的
高負債并不丟人
在短期內靠大規模的收購擴張市場版圖,必然導致高負債。這是宋志平常常被投資者質疑的問題。“關鍵不在于負債高低,關鍵在于你有沒有可觀的利潤來償還本息。”宋志平說:“高負債用于整合中國今天的水泥產業,同時有一個很好的回報,這不丟人。”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建材交給銀行的利息有百億元之巨,同時,每年還有上百億元的利潤。中國建材的償付能力是從哪兒來的呢?在中國建材收購這八年中,中國水泥的產銷量一路攀升。“在一個增長的市場里面收購比較安全,因為有市場的支撐。”宋志平說。未來他希望通過試點優先股來化解中國建材的高負債。
中國建材擁有很多讓同行艷羨的生產線:水泥萬噸線、石膏板5000萬平方米生產線、玻璃池窯拉絲10萬噸生產線、碳纖維2000噸原絲和碳化生產線。“在全球來看,我們的技術不輸給別人,規模不輸給別人。”但是從成本管理來看,中國建材位于中上游水平。它一直在追趕的標桿企業,不是跨國公司,而是做了四十年水泥的安徽海螺水泥[-0.65% 資金 研報]。這其中一個原因是,海螺水泥的每一家工廠都是自己建設的,可以說是盡善盡美;而中國建材的水泥工廠絕大部分是收購的。“收購就會有良莠不齊,這是現實,用不著遮遮掩掩。”宋志平說。
除了水泥業務,去年中國建材石膏板的營業收入增長了20%、利潤增長30%。石膏板一直主要用于公共設施。去年,石膏板行業出現了一個非常好的轉機,住宅樓里開始大量采用石膏板。“一個綠色低碳的建筑時代來臨了。”宋志平說。
2014年水泥行業
或重現高價位
“我對建材業的未來不太擔心,其實我們手上的牌很多。”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由于各地都在搞清潔交通,比如高鐵和地鐵,對建筑材料的需求會是剛性的。宋志平透露說全國有50多個城市在建地鐵。他認為2014年水泥行業很有可能重演2011年的高價位行情。
未來十年,宋志平最看好的是新型城鎮化,他要用輕型房屋來消滅農村的磚瓦。“中國農民房屋的保有面積是300億平方米,但這300億平方米里面,90%的房屋是不節能不舒適的。”宋志平說:“中國下一步最大的建筑市場在農村。”
20年前,中國就曾經致力于在農村推廣新型房屋,但是,那時候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過去土坯都還沒有變成磚呢,農民怎么能接受新型建材呢?”宋志平說:“現在是時候了。”從技術和材料的供應上看,國內生產的各種新型建筑材料琳瑯滿目,墻體、屋面和太陽能等產品應有盡有。“過去的十年,中國建材通過水泥的整合成了全球的水泥大王。今后的十年,中國建材要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最大的新型房屋公司。”中國建材在北京密云給農民蓋的“綠色小鎮”,價格為每平方米2000元。
打破發展瓶頸
需要創新的土壤
宋志平對企業的期許超越了簡單的做大做強。他說:“大企業應該成為領袖企業。不光是自己賺錢,還要引導市場良性運行。大企業不是一個普通的企業,你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你自己。沒辦法,因為你是行業老大。”
“水泥,做到2000億元的營業額就差不多了。加上新型房屋、新型建材,靠新型城鎮化可以做到5000億元。但是真正的黑馬是國藥。”宋志平這樣看待“千里馬”中建材和“黑馬”國藥的未來。盡管在去年《財富》世界500強的醫藥企業中,國藥是最小的一家。下一步,國藥打算整合中國的醫藥制造業,用聯合重組的方式搭起制造平臺,包括西藥、中藥和醫療器械。為了解決技術來源少的窘境,國藥在做兩件事:一是和跨國公司合作,并且一改過去堅持要求控股的想法;第二是到國外收購中小型醫藥研發中心。另外,國藥也正在嘗試投資醫院。
“中國人做的汽車可以滿街跑,但是中國人能不能做高水平的藥?這是國藥的瓶頸。”宋志平說:“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有沒有創新的種子,而是我們有沒有創新的土壤。”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宋志平。以聯合重組、資源匯集的方式做大,宋志平已經做到了。但是做強要靠創新,而創新又靠機制和環境,這些卻又不是一家企業、一個宋志平能解決的。
到年底了,宋志平剛剛開完干部大會。會上他講的不是新型房屋,不是規模效應,而是元旦春節期間,要注意安全和穩定。這對其他國家的《財富》世界500強的董事長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在中國做企業家,要有一定的境界。”宋志平說。
宋志平手邊的紅色茶杯上,燙金的書法是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他最欣賞結尾的那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比較崇尚英雄。我覺得做企業總要有這么一股勁兒,如果疲疲沓沓的,隨波逐流,肯定做不成事。”宋志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