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領導人,他的領導效能要看他與他人的關系而定。領導力即影響力,當一個人領導別人時,不論其具備有效的或者是無效的、負面的領導力,都有其影響力——其語言、思想及行為均能影響他人。你是否言行一致、和藹可親?你是否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你與周圍的員工所建立的關系對你的領導力具有重大的決定力。我們不應該將領導力與人際關系分別看待,不應將領導力視為一種職位、頭銜或者名稱。最好的領導力不是靠權謀、威嚴得來的,而是靠關系,所以好的關系領導力能發揮出更大的效能。所以一般人說起管理,都是向外去尋求方法、技術和工具,但管理之道,本質上是跟人打交道。如果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出了問題,管理上不可能不出現問題。
牧羊人的啟示
對于牧羊我們都很熟悉,牧羊人和羊群之間,牧羊人可以把羊放出來,即使牧羊人走在前面,不用驅趕,羊也會跟著牧羊人走,而不是跟著生人走,因為羊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雖然例子簡單,但這里面蘊含著構成關系領導力的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牧人深知其羊。他與羊群的關系非常親密,他能熟知每一只羊,因此能立刻認出它們;羊也識得牧人的聲音。
第二個要素,關系建立在信任上。牧人不僅知道每一個羊的摸樣,同時他的羊也信任他,它們一聽見牧人的聲音就會走向他;羊對于陌生人則選擇逃避。從這一方面來說,領導者必須值得其追隨者的信任。
第三個要素,那種關系應成為一種模范的關系。牧人走在羊的前面,羊也會跟著他。有人詢問美國各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們最希望雇傭的人員具備什么特征。絕大多數總經理都說,他們最希望雇傭的人員有與其他人合作的能力。當然,他們希望員工擁有特定的技能,但除此以外,他們也希望員工能彼此密切合作。
沖突十法則
作為一個領導者是來領導人群的,因為別人不會一直喜愛你的說法和觀點,所以一個領導者,在和別人的溝通中,受到傷害在所難免。也許有人會說:他不和別人親近,這樣發生沖突的機會就會少了。這些人是把自己放在一個自制的玻璃框內,他們變成了很好的人體模型,卻是很差的領導人物。因為一個領導者愿意在某些方面受到傷害,才會發現一些他能信賴和信任的人。因此,不要懼怕沖突,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承受各種沖突傷害的人,然后化解它,就會讓自己建立起關系領導力。化解沖突要遵循以下十個法則:
法則一,101%原則。什么是“101%原則”?例如,一個牧羊人的羊群中有一只羊,不服從管理而離開羊群的保護,外出任意出行,這時牧羊人大可不做理會讓其自生自滅。但牧羊人如果撇下服從管理的羊,而去尋找那只走丟的羊,最后耗費了很大的力氣終于找到了,并與那只離群的迷途羊羔建立關系,這就是“101%原則”。在企業管理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帶領的人當中有一個頑固不化的人,那么請找出你們彼此相合的1%,并犧牲你所得到的一切——你那百分之百的能力與才華,就讓那微小的1%的相合之處,成為你們的連接點。
法則二,愛人勝于愛自己的意見。一個人如果愛自己的意見勝于愛自己周圍的人,就會維護自己的意見而摧毀和別人的關系。一個無法有效建立人際關系的人,常常會重視自己的意見甚于尊重別人。我們需要自我反省:何種事物對我們確實重要?它對我們的人際關系是有益還是妨礙呢?
法則三,推定別人“無罪”。很多管理者經常以情感管理自己,用理智管理別人,對自己心存憐惜,對別人則不盡如此。如果你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請遵循:獨自工作時用理智,與別人一起工作時用情感。在未證實別人有“罪”之前,先推定其為“無罪”。
法則四,學會富有彈性。一位美國前總統曾說過,“有關原則之事,要像磐石般立穩;有關喜好之事,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其實對于一個管理者也應該如此,有關公司制度等原則問題,一定要堅持,不論是對人還是對己。但也要順應潮流,勤學習讓你的人生富有彈性。一個人愈偉大,愈富有彈性。好的領導者會比其追隨者更快地學會表示:“我很抱歉”。有效的領導者知道如何區分原則與喜好問題,學會做一個富有彈性的人。
法則五,為爭執者開生路。在日常的交往或者管理中,會有一些人為自己的行為盡力辯護,原因不在于他們以為是對的,而是自尊心使其無法讓步。此時,就需要一個有效的領導者,容許失敗者緩和情緒以挽回面子。目的一旦達成,就讓步。
法則六,反省自己的態度。許多時候,錯誤的人際關系是因錯誤的態度所致。因此,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自我審查,才能了解自己的態度是對是錯。例如,如果你與幾個人發生了沖突,問題可能出在你自己身上,而不是別人。要問問自己,我經常與人發生沖突嗎?或者,這只是一個例外嗎?如果那是一個例外,你的態度可能是有錯。我們用什么態度觀看別人,與我們覺得別人對我們有何觀感有關,所以維護一個好的關系,請先審查自己的態度。
法則七,不要對沖突反應過度。你可能會與人發生沖突,但不要反應過度而讓沖突惡化。當彈弓發生作用時,就不要扔炸彈。如果你對沖突有所期待,就能做好更好的準備,理智地解決它。
法則八,不要具有防衛心。如果你具有防衛心,就不可能在人際關系中獲得勝利。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者會知道說:“很抱歉,我誤會了,請原諒我吧!”當你做自我防衛、為自己的權利而辯護時,自然就會引起一場爭論。
法則九,歡迎沖突來臨。讓它成為一個學習的經驗。多數人不能正確地看待沖突的發生,但我們如果可以從中學到某些東西,自然會對其心存感謝。沖突可以對你產生禍害,也可以使你得到知識,選擇權在你自己。
法則十,冒險一試。許多人沒有處理好人際關系的沖突,因為他們害怕先伸出自己的手。假設我與你的關系搖擺不定,你向我伸出友誼之手,如果我沒有伸手握住,你會有什么感覺?首先,你會覺得自己站在那里,讓一只手懸在空中,著實荒謬可笑。隨后,你會產生被人拒絕的感覺。很多人不愿意處理沖突問題,是因為不想被人拒絕,所以不妨冒險一試。
犁與推土機
幸運的是,我們并非必須經常處理沖突。事實上,我們仍有一些良好的關系。如何使這些關系更加美好?有三種培養美好關系的方法:認識他們,培養他們,引導他們。關系從認識開始,因栽培而繼續,透過引導而登上高峰。還用牧羊的人例子,認識他們就是牧人能認清自己的每一個羊;栽培他們,羊聽到牧人的聲音會走近牧人;引導他們,牧人在前面走,羊在后面跟著。
一、認識他們:1、向別人承認自己的需要。為了有效地培養人際關系,你必須坦誠自己的生命需要別人。一個本領高再強的人也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朋友、跟隨者不可或缺,那就應該承認你需要他們。除非你坦誠需要,否則你永遠無法培養有效的人際關系。2、相信別人的價值。一個偉人的不凡之處在于他帶領小人物的方式。別人在你眼中的價值,決定你成為他們的激勵者還是操縱者。激勵是為彼此的利益而共同行動,由于有利于全體而一同行動;反之,操縱者則是為了自我的利益而一同行動。與激勵者相處,每個人都是贏家。與操縱者相處,只有“領導者”得勝。后者不可持續。3、專注人而非計劃。一個領導者,如果想成就永恒的事業,必須深入到別人的生命中。改變計劃并非不如改變人心更有效。世界上最可悲的人就是計劃改造者,反之最快樂的人就是改造人心者。
二、栽培他們:如果你想幫助員工成長,必須在他們需要你時施以援手。經歷苦難的人,都迫切需要你伸出的援手。倘若,你能滿足這種需求,就可以與他們建立深入的關系。時間的配合比時間本身更為重要,在人們需要你的時候進入他們的生命中,遠比在他們不需要你時終日與其相處重要。選擇適當的時間是必要條件。
三、引導他們:人們行事憑眼見。在培養人際關系時,我們必須成為別人的榜樣。人們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他們在乎的是你關心多少。而且,他們是通過你的言語得知你的關心程度。美國的企業領袖所做的研究顯示,經理主管級人員花費四分之三的工作在人們身上。多數企業的最大花費在人事上,一切管理計劃的成敗均取決于人,人際關系是領導關系成敗的關鍵。作為一個領導者可以成為犁,也可以成為推土機:犁可以翻動土壤、松土、耕耘,使它成為種子成長的好地方;推土機則鏟平土地,把障礙物推到路旁。犁與推土機都是有用的工具,然而,一個用于破壞,一個則用于耕種。犁型領導者視人們為有待開發與耕耘的沃土,推土機型領導者則視人們為有待破壞的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