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3年10月04日    浙江民營企業網      
    推薦學習: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秀云教授任首席導師。韓教授在宏觀經濟分析、西方經濟學、金融以及產業經濟趨勢研究等方面建樹頗豐,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領會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產業的變革方 清大EMBA總裁實戰課程,歡迎聆聽>>
      企業總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激勵”。

        去年個稅法的修改,沸沸揚揚的公眾討論大多指向個稅免征額,甚至有人認為3500元的個稅免征額偏高。殊不知,個人不容易,企業更不容易。舉例來說,在現行3500 元個稅免征額情況下,以北京為例,稅前月收入為1萬元的員工,其應繳納個稅322.70元,應繳納社保與公積金合計2223元,稅后月收入約為 7454元;而另一方面,企業配套總支出為14410元——約為個人實際收入的2倍!這無疑反映了我國企業用工成本高企的尷尬現狀。我們不妨用北京萬禾公司的現實案例加以探討。

        萬禾公司是一家節能行業的準上市公司。根據北京市對“五險一金”的繳費規定,萬禾公司每個月為員工繳納的費用具體為: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工傷保險0.3%+生育保險0.8%+住房公積金12%。稅費高達44%!怎么辦?萬禾公司優化薪酬設計的第一步就是拿年終獎“開刀”。

        按照新個稅的規定,年終獎的計算中,一共有7個稅率,由于不同的稅率對應不同的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也就劃定出了6個區間,正是由于這6個區間的臨界點,才導致了年終獎“多發少得”的情況。這些臨界點分別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 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而企業的應對之策,就是在發放年終獎時要按整數發,要對照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表,考慮除以12個月份,確定發放額,最好發足額的整數,也就是正好除盡,千萬不要多發那1元錢!這1元錢就是年終獎發放傳說中的臨界點。

        萬禾公司正是充分運用了這個臨界點技巧,使公司少支付了約48萬元的用工成本。

        一般來說,企業員工薪酬一般都分為月工資和年終獎兩部分,后者是企業激勵員工的主要方式。然而,月工資和年終獎支付比例不同,會造成員工個人所得稅稅負的差異。對企業來說,也就是要準確劃分好月工資和年終獎的比例,要么削減每月的部分工資,加到年終獎;要么削減部分年終獎,分攤到每個月的工資里去——這兩種“削峰填谷”的操作要視企業最終發給員工工資和年終獎的多少進行權衡確定。

        比如萬禾公司項目部鄒總監的工資薪金所得扣除“五險一金”等免稅項目后,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50000元,每月收入為12500元,每月扣除標準為 3500元,則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2500--3500)×25%-1005=1245元。鄒先生每月稅后工資為11255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245×12=14940元。

        這里面就存在籌劃空間。如可以將原工資收入分為工資收入與年終獎金兩部分,按最大限度適用低檔稅率,即10%稅率推算,假定每個月扣除“五險一金”后給鄒總監發放7000元工資,年終獎金最多可發放66000元,則每月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7000-3500)×20%-555=145元,表明全年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1740元,而年終獎應納稅額為66000×20%-6660=6540元,則鄒總監全年薪酬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1740+6540=8280元。也就是說,稅收籌劃可為鄒總監節稅6660元;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筆6660元錢實際上就是為企業節省下來的。

        事實上,節約的這筆6660元錢只是總節約額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說企業不單單通過調整工資與年終獎的比例的方法,少支出了6660元的現金,而且通過降低鄒總監的實發工資,相應的,其“五險一金”的工資基數就下降了,企業相應配套支出就少了。

        除此之外,獎金和分紅之間也存在一個納稅均衡點。這個納稅均衡點是:發多少獎金(X)交納的稅(Z)與發多少分紅(Y)交納的稅(Z)是一樣的。找到了這個均衡點Z,如果納稅額小于Z,我們就發獎金,因為此時獎金的適用稅率低于20%,若是分紅就要按20%的稅率納稅;如果納稅額大于Z,我們就分紅,因為分得再多,稅率都是按20%計算,若是發獎金就要按大于20%的稅率計算納稅。

        萬禾公司就充分運用了這個納稅均衡點原理,經過精算,一年為股東節約了80余萬元的個人所得稅支出。所以,在對待獎金和分紅的問題上,要讓財務人員算一算,如何發放更合算,做到一舉兩得,減輕了稅負又沒有稅收風險。

        一個好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精通稅法的CFO,通過對員工薪酬激勵的籌劃,既可以增加員工和企業的稅后收益,又能有效地達到節稅和激勵的雙重效果。這樣,企業成本降低了,也避免了稅收風險。 

        企業總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激勵”。

        去年個稅法的修改,沸沸揚揚的公眾討論大多指向個稅免征額,甚至有人認為3500元的個稅免征額偏高。殊不知,個人不容易,企業更不容易。舉例來說,在現行3500 元個稅免征額情況下,以北京為例,稅前月收入為1萬元的員工,其應繳納個稅322.70元,應繳納社保與公積金合計2223元,稅后月收入約為 7454元;而另一方面,企業配套總支出為14410元——約為個人實際收入的2倍!這無疑反映了我國企業用工成本高企的尷尬現狀。我們不妨用北京萬禾公司的現實案例加以探討。

        萬禾公司是一家節能行業的準上市公司。根據北京市對“五險一金”的繳費規定,萬禾公司每個月為員工繳納的費用具體為: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工傷保險0.3%+生育保險0.8%+住房公積金12%。稅費高達44%!怎么辦?萬禾公司優化薪酬設計的第一步就是拿年終獎“開刀”。

        按照新個稅的規定,年終獎的計算中,一共有7個稅率,由于不同的稅率對應不同的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也就劃定出了6個區間,正是由于這6個區間的臨界點,才導致了年終獎“多發少得”的情況。這些臨界點分別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 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而企業的應對之策,就是在發放年終獎時要按整數發,要對照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表,考慮除以12個月份,確定發放額,最好發足額的整數,也就是正好除盡,千萬不要多發那1元錢!這1元錢就是年終獎發放傳說中的臨界點。

        萬禾公司正是充分運用了這個臨界點技巧,使公司少支付了約48萬元的用工成本。

        一般來說,企業員工薪酬一般都分為月工資和年終獎兩部分,后者是企業激勵員工的主要方式。然而,月工資和年終獎支付比例不同,會造成員工個人所得稅稅負的差異。對企業來說,也就是要準確劃分好月工資和年終獎的比例,要么削減每月的部分工資,加到年終獎;要么削減部分年終獎,分攤到每個月的工資里去——這兩種“削峰填谷”的操作要視企業最終發給員工工資和年終獎的多少進行權衡確定。

        比如萬禾公司項目部鄒總監的工資薪金所得扣除“五險一金”等免稅項目后,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50000元,每月收入為12500元,每月扣除標準為 3500元,則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2500--3500)×25%-1005=1245元。鄒先生每月稅后工資為11255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245×12=14940元。

        這里面就存在籌劃空間。如可以將原工資收入分為工資收入與年終獎金兩部分,按最大限度適用低檔稅率,即10%稅率推算,假定每個月扣除“五險一金”后給鄒總監發放7000元工資,年終獎金最多可發放66000元,則每月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7000-3500)×20%-555=145元,表明全年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1740元,而年終獎應納稅額為66000×20%-6660=6540元,則鄒總監全年薪酬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1740+6540=8280元。也就是說,稅收籌劃可為鄒總監節稅6660元;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筆6660元錢實際上就是為企業節省下來的。

        事實上,節約的這筆6660元錢只是總節約額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說企業不單單通過調整工資與年終獎的比例的方法,少支出了6660元的現金,而且通過降低鄒總監的實發工資,相應的,其“五險一金”的工資基數就下降了,企業相應配套支出就少了。

        除此之外,獎金和分紅之間也存在一個納稅均衡點。這個納稅均衡點是:發多少獎金(X)交納的稅(Z)與發多少分紅(Y)交納的稅(Z)是一樣的。找到了這個均衡點Z,如果納稅額小于Z,我們就發獎金,因為此時獎金的適用稅率低于20%,若是分紅就要按20%的稅率納稅;如果納稅額大于Z,我們就分紅,因為分得再多,稅率都是按20%計算,若是發獎金就要按大于20%的稅率計算納稅。

        萬禾公司就充分運用了這個納稅均衡點原理,經過精算,一年為股東節約了80余萬元的個人所得稅支出。所以,在對待獎金和分紅的問題上,要讓財務人員算一算,如何發放更合算,做到一舉兩得,減輕了稅負又沒有稅收風險。

        一個好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精通稅法的CFO,通過對員工薪酬激勵的籌劃,既可以增加員工和企業的稅后收益,又能有效地達到節稅和激勵的雙重效果。這樣,企業成本降低了,也避免了稅收風險。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下起了濃霧。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43歲的女人準備從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霧很大,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她幾乎看不到護送他的船。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有幾次,鯊魚靠近她了,被人開炮嚇跑了。
    15小時之后,她又累,又凍得發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也沒看不到……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
    點評
    這個故事講的是目標要看的見,夠得著,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目標,才會形成動力,幫助人們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拍拍|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久久91精品国产91|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久久机热这里只有精品无需|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日韩aa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一区高清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园产越南|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99热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66|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