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有時是天使,有時也是魔鬼,在一場資本游戲中,投資人往往能輕而易舉地周旋于這兩種角色之間。
京東商城2011年的C輪融資可謂是全年投資界最大手筆的投資案例了,然而15億美元的巨額融資背后卻傳出迫于融資壓力,京東與PE簽署了對賭協議,3年內 銷售 額要達到750億元,否則劉強東就要出局走人。
雖然劉強東很快通過微博否認了這點,但他也承認京東在第一輪協議中簽署了對賭條款。
在投資機構注資時,往往會碰到無法最終確定一個公允的價格,一般在企業要價過高,而投資機構對于企業又無法充分信任時,大多會要求簽對賭協議。
有熟悉京東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京東的第三輪融資由于是PE融資,在這種融資中,往往因為融資額大和風險大的特性,所以大多存在對賭協議。“很明顯京東的這輪投資就是沖著IPO去的。”他直言。
從種子基金到早期投資、成長期投資甚至是Pre-IPO前的融資,京東的每一次融資總是離不開 物流 建設。“京東看似是互聯網領域的輕公司,實則卻是一家重資產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告訴記者,“物流建設是個無底洞,它會拖垮企業的現金流,這也是京東為何多年遲遲不賺錢的主要原因。”
然而,資本卻沒有那么好的耐心,資本擊鼓傳花的游戲已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砸下重金的投資機構顯然不想空手而歸。
上述人士指出,一只基金往往有固定的投資周期,一旦投資人對項目有一定的退出預期,而企業做不到時,企業與投資方密切合作的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一位多年從事投融業務的律師告訴記者,融資有時更像是一個資本的圈套,即便沒有對賭,一旦企業遲遲達不成基金投資前設想的退出預期,而基金又面臨存續期到期時,這時投資人與企業就不再是同甘共苦的角色,相反會成為矛盾激增的“仇人”。投資人就會逼迫企業迅速催肥,盲目擴張、激進發展、粗放經營,以此來達到其最快速退出的目的。
據記者了解,國內PE基金的存續期大多為“5+2”,即5年投資,2年退出,VC基金大多的存續期為“7+2”。這樣的周期決定了原本以幫助企業做大為目的投資方,在面臨退出問題時,更多地會把切身的利益放在首位。
上述律師指出,從長遠來看,當面臨投資人逼宮時,損失最大的還是企業本身,即便企業頭頂 上市 成功的光環,拔苗助長后的種種隱患也會隨著其后期的市場表現逐漸暴露出來,業績不佳,被二級市場甩賣甚至退市的尷尬都會接踵而至。
對于企業,特別是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而言,資本的介入固然能緩解企業面臨的資金危機,然而在擺脫困境的同時,死死抓住的這根救命稻草如用力過猛也可能會把企業自己拉向無底的深淵。如何來掌握這個“力度”,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重要的是企業應該權衡自己的水平,才不至于被資本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