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有多強勢?
Twitter的一個信息讓我們看到它的彪悍:Google和微軟的Bing每年至少付費1000萬美元給Twitter,從而得到搜索Twitter微博內容的允許。同時,Twitter也提供廣告服務給業主,但是,Twitter允許用戶屏蔽這些廣告。
相比之下,百度曾經的消息更彪悍。
2007年初,中國第一大視頻門戶酷6網發現,競爭對手優酷網與Baidu達成參股協議。優酷網用300萬元人民幣現金以及贈送價值300萬左右股份(不到1%),獲得了百度在視頻方面獨家合作伙伴的資格。酷6網立刻開始跟Baidu接觸,最后以600萬元現金和3%的贈送股份獲得Baidu合作資格。有意思的是:酷6網隨后決定召開新聞發布會,但百度告訴酷6,此消息不能公布。作風強硬的酷6網并未理會百度,但在發布會即將舉行之際,百度將酷6網從搜索結果中屏蔽,導致該網站流量大幅下跌。24小時之后,李善友被迫收回了本已向媒體發出的發布會邀請函。
Google與微軟的強悍,比起Baidu來當然只高不低。但在跟Twitter合作時,Google和微軟在付錢。給錢的手永遠高于拿錢的手,因此Twitter通知付錢的廣告業主“這些廣告將可能被屏蔽”就顯得尤為有意思。
Twitter為什么敢這么做?原因真的如Twitter創始人Biz Stones說的“不以商業為導向”嗎?還是說,Biz Stones抓住了商業的某些本質?
只有盈利模式賺利潤
業務模式,是你如何吸引用戶的模式。比如,我是Google的用戶,我用他的搜索引擎和地圖,但我不會付一毛錢給Google。他只是如慈祥的圣誕老人,費盡心思地討好我,讓我免費地用。
盈利模式,是你如何吸引客戶獲取利潤。比如,付錢投廣告的公司才是Google的客戶。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費勁心思地琢磨從用戶身上掙錢,這可能是個誤區。業務模式可如Biz Stones所說的,不考慮賺錢。讓用戶用得舒服是第一要義,用戶對網站的最大貢獻不僅在點擊率,更在使用時自然而然產生的信息。盈利模式,才是企業真正的利潤來源。比如,我在使用Google時輸入的關鍵字、上網習慣等等,這些寶貴的信息才是Google針對性廣告這種盈利模式成功的真正前提。又如,阿里巴巴替網商牽線銀行提供免抵押的小額貸款業務,而自己現在卻不收一分錢;不是馬云學雷鋒,而是馬云要通過這種方式讓網商真正依賴阿里巴巴工作。積累用戶群、培養用戶習慣才是馬云當前的首要任務。
開放的業務模式 隱蔽的盈利模式
Twitter的業務模式很簡單:搭建平臺讓用戶發微博。Google的業務模式也很簡單:做搜索引擎。
好的商業公司,從來不把盈利模式赤裸裸地展示給別人看。讓客戶了解自己究竟怎么賺錢,恐怕沒這個必要;同時,客戶也關心的是自己需要的價值如何兌現,而非提供方盈利模式的過程。
比如,我們只知道Google做廣告掙錢。但究竟他如何吸引廣告業主的,甚至,Google理解的廣告究竟是什么。有幾個人能真正講明白?
又如,馬云在評價眾多已經給阿里巴巴投錢的風投公司時說:我不知道這些風投,有幾個真正理解了阿里巴巴在做什么。
我相信,馬云說這句話,是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