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伯克利加州大學中美戰略中心主任吳霽虹教授在會上表示,中小企業在面臨的大環境問題中,“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問題:大企業的壟斷,融資的困難,稅收的問題。”而自身的成長問題主要是進化商業DNA問題。
吳霽虹發言全文如下:
非常榮幸今天有這個機會和在座的領導、專家以及企業家朋友們,分享我對中小企業長期的關注的研究結果。
今天的話題是全球化競爭下中小企業的成長戰略,內涵就是中小企業從專業到卓越。
我研究的領域主要是集中在中小企業發展,致力于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人才、管理等等方面的難題。同時也研究新市場的創新、高科技的戰略,以及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
我的教學范疇是(ppt),也讓大家了解一下, 我同時也是500強長期的戰略顧問,長期對500強企業研究,對顧問管理的實踐,使得我現在能夠用親身的實踐經驗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全球。
我今天是主要討論兩個話題:
1、中小企業成長的特征和挑戰是什么?
2、在全球化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部署成長戰略?
一、中小企業成長的特征和挑戰是什么?
前面嘉賓談了很多,
1.中國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的)主體,
2.中小企業是國家創新的主流,在4200萬中小企業里,隨著只有12萬家是創新型的,4%的中小企業創造了中國70%的新技術,80%以上的產品創新,65%以上的專利。
如果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變成有創新能力,我想重要意義對國家來說,有幾點:
1)國家的競爭優勢必須依賴于一批領袖級的企業,而很多領袖級企業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而來的。2)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是“企業家精神”的搖籃;3)創新型中小企業即便不能成為領袖級企業,也是國家創新能力提升的中堅力量,因為創新最精最專的是中小企業;4)談到和大企業的關系,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延長大企業生命周期和幫助其捍衛行業領袖地位的重要源泉之一,大企業到一定程度是沒有創新能力的,必須依靠兼并收購中小企業來維持其創新力。
3.但是,中小企業是競爭中的弱勢群體,面臨了很多的困境和挑戰。我曾經領導一個小組對中國25家中小企業進行密集調研,反應的問題有15個以上,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問題:大企業的壟斷,融資的困難,稅收的問題。今天很高興聽到稅務局的領導已經談到了稅收的變革 。
4.中小企業成長從自身來說,面臨一道道檻。在我的研究里發現,從1億到10億再到100億都有很多的檻,其中最重要的有3個檻:在企業成長的存活期,大多數企業由于膽子大,抓住時機,這個時候的管理是非常粗放的,之后進入了成長初期,是靠規模小,價格低,迅速占領市場。當中小企業需要進行第一次變革創新,甚至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面臨的問題卻很多了。而之前的優勢都不再是優勢,這些問題包括競爭者多,客戶不滿意,產品質量總是有問題等等,內外管理力不從心,人才問題,文化問題等等,一系列都出來了,而且是爆發式的出現。
這樣道道門檻的結果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在宏觀經濟高漲的時候,盈利能力呈現這種形狀,只有少數企業是高利潤的,高增長的。在金融危機,特別是08年到今天,好象今天和金融危機沒有關系,恰恰相反,中小企業面臨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難以抵抗現在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們看到,金融危機時期以后,原來可以掙錢,有高利潤的變得利潤一般,大多數在掙扎,掙扎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倒閉了。
5.實際上中小企業的問題是商業基因的問題,三個重要的問題是很重要的:第一是企業家的決策者、經營者看不見想不到或不敢想,在決策的時候,沒有對全球競爭和趨勢以及焦點規則等等方面的認識和認知,使得企業在發展上,思路被堵塞,在行業里被定義在最低端。
第二個是缺乏系統的規劃、變革、創造能力。只有少數的公司能評估什么能力是企業需要的、什么能力是要建立的、什么能力是要從外部獲取的、什么能力是在變化中系統地創造、重建、整合、建立。很多公司陷入有愿望沒能力的困境。
第三個是資源問題。很多企業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樣的資源對利潤的貢獻是重要的,或者獲得和投入什么樣的資源是重要的,或者不清楚如何獲得關鍵的資源。導致公司發展失血或營養不良。
這三個重要的問題,我稱之為商業DNA的要素問題,也就是決策智慧、能力內核和商業資源。這三個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就使得我們現在很多中小企業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的工作、而且有愿望沒能力、在沒有營養的情況下發展。
6.在這樣內外交困下,中小企業其實最大的挑戰,我認為就是要進化商業基因,看看商業基因在全球化市場的布局里是什么關系?
我們發現在商業基因組合的三個要素里,初級市場所擁有的商業基因和在高級市場、超級市場是非常不一樣的。在中國很多領域都是初級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上企業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叫做比較競爭優勢,也就是說靠知覺,靠靈活來,靠短期來進行事件的決策,也就是我的決策都是看今天出一個政策,明天出一個什么規定,我有能力適應。通過當地的資源 、關系,自然資源等等作為自己的商業資源,通過快速抓住時機,低價擊敗對方,成為自己的能力的優勢。
我們如果要比較全球的市場,這樣的企業無論是在西方的市場還是在中國的市場,在傳統的領域還是高科技領域,相應的基因相對來說是非常不一樣的。叫做絕對的商業基因,這樣的商業基因經過系統、科學的多緯博弈,通過人才、知識、經驗、智慧來作為資源,而且他們掌握了創造價值的決策,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動態的商業技能,無論時間地點都打不跨他們。
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必須要進化商業基因。商業基因決定競爭等級,不同的競爭等級又導致獲得不同的利潤回報。絕對競爭優勢獲得巨額利潤,獨特競爭優勢獲得可觀利潤,比較競爭優勢獲得微利。
二、在全球化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部署成長戰略?
這是一個大話題,給企業家或研究生上課也好,要有一個學期的課。今天把重要的和大家分享。
戰略思路一:針對企業家、經營者,要提升決策智慧。企業家、經營者和決策者要能夠開始知道在全球的競爭里,有什么趨勢、焦點和規則。比如:
1.全球競爭趨勢下,投資生產要素的改變,從傳統變為現代。對于幾百年前很重要的勞動、土地、資本等要素,如果現在還在投資傳統要素的話,企業將在競爭中舉步維艱。現在對于生產要素的投資主要是知識人才、虛擬地產和創新工廠的投資。在座的企業家如果還沒有在網絡上有一塊地,那就是很落后的。新型的創新資本,要建立一個創新工廠也是一件大的工程,需要投資的。(下面兩段的結合)
2.貿易形式正在改變:看我們的出口,如果還是低價的加工貿易很難在競爭中獲勝。全球上上萬億貿易交易實際上是通過無形財產交易的,比如技術、專利授權、交易交叉許可等等,而我們卻用上千萬的襯衣換一架飛機。
3.市場戰略性布局的改變:日本在中國專利的申請從2001年以來超過臺灣,位居第一名。認為日本產品在中國市場不再紅火了其實是一個誤區。日本企業在戰略上從九十年代進行中國市場的新布局,實施知識產權布局。
4.趕超發達國家速度的改變:趕超發達國家的速度越來越快,從線性到幾何。增長點也從廉價產品轉向創新產品和服務,日本用了30多年、臺灣用了20多年,而韓國用了10多年。因此中國企業必須以跨越的步伐發展。
5.還有就業結構的改變、新興服務業的崛起等幾大變化。
戰略思路二: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改變成長的軌跡。我們要設計可持續的增長模式,這可以從技術、產品、營銷方式、商業流程、合作對象、經營方式的改進等來驅動。
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也有一些例子。比如企業對消費者價值創造(B to C)變微利制造業劣勢為高利潤整合消費者界面優勢;企業對企業的價值創造(B to B)驅動變笨拙爬行式發展為精簡跨越式發展等。
由于時間到了這里就不細討論,快速過一下。
如果大家對這些話題很感興趣的,對戰略策略感興趣,可以聯系中小企業楊聰令主任,也可以聯系我的助理 。還可以索取我演講的資料。
最后,希望和大家共勉:在飛速變化的世界,站著不動就是最大的倒退,但是沒有智慧的變革將比不動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