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中國道德領袖”、“中國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國最具號召力慈善家”,自認為社會公眾楷模,就沒理由對輿論監督如此憤怒的嘶吼。這超乎尋常的情緒表達,難免讓人產生聯想——青筋暴起的背后,會不會隱藏著虛弱的喘息?
沒錯,這位如今熱衷于將鈔票擺出各種造型的企業家、慈善家,其自稱的“第一桶金”,便是筆徹徹底底的不義之財。此原罪非彼原罪,不是“體制改革下的創富爭議”,而是一次標準的忽悠與欺詐。
陳光標多次向媒體講述自己貧苦的童年:出身低微、家有餓殍。直到從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后,他的經濟狀況似乎也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當針灸推拿大夫、開拉面館、擺地攤,嘗試過各種生意,但是一直都不成功。
1994年的一天,陳光標在街上閑逛時,在一家藥店門前看到許多人正圍著一臺袖珍儀器咨詢。這個儀器只有普通收音機大小,名叫“耳穴疾病探測儀”,號稱把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很受老年人歡迎。
這臺儀器原本的功能是:患者手持一端金屬棒,而另外一端由醫生在患者同側身體的耳部來回試探,無論是“心肝脾肺胃膽關節腎腦胰腺腸道膀胱”哪里的病變,一發現了,儀器上“那個紅燈就一閃唧唧唧”。
針灸大夫陳光標感覺天上掉了個餡餅,可是它的檢測結果不夠直觀,“如果能讓患者更直觀地看到檢測結果,效果一定大不一樣。”于是就花168元買了一臺回去。
又花了3000塊錢請南京中醫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的專家研究后,陳光標得到了改造方法:買一臺舊電腦顯示器,把顯像系統整體拆掉,只剩一個空殼子。然后找一個和熒光屏等大的塑料板,在上面畫個人體結構圖,“心上面裝一個發光管,肝上面裝個發光管,胃上裝個發光管”,再將這個裝上發光管的塑料板安置在已經掏空的顯示器正面。接下來從顯示器旁邊伸出兩根金屬棒,進行診斷。“一旦發現病變”,發光管就會亮,能在顯示器(塑料板)上直觀地看到身體哪個部位有疾病。
1994年11月7日,陳光標為此申請了專利“新型電子疾病探測儀”,專利號942428390,至今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上查到。后來,曾有人感覺這個“看起來很漂亮的儀器抱起來很輕”,陳光標就找了個摩托車電瓶放進去,這次再一抱起來就感覺真材實貨,“還蠻重的”。
然后陳光標就帶著這個儀器回老家趕集,穿個白褂戴個白帽子,耳朵上戴個聽診器,顯示器上標了個廣告語“不用開口說句話,兩分鐘內知病情。”趕集的老鄉“一看是個高科技,是臺電腦”,就排隊過來診查,診查費一元。回到南京后,陳光標在新街口郵電局門口的馬路上擺攤,并利用中醫專業給患者開藥方,將診查費提高到了二至五元,一天可進賬一兩百塊錢。
兩個月下來,陳光標賺了萬余元,感覺這樣掙錢還是太慢。于是陳請南京電視臺來策劃了一個五分鐘的廣告宣傳片,到安徽的縣級電視臺花1000元放了10個晚上。然后不少個人診所、地攤商販就找過來,那段時間的生產供不應求。陳光標168元進貨,然后買個外殼畫個人體圖,改造后整體成本不超過600元,最后以8500元一臺的價格出售,自己裝的幾十臺很快賣完。之后陳又用賺來的30萬元去深圳買外殼、發光管進行批量生產,終于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據說,“連北京的各大商場都有陳光標的這種產品”。
1997年,陳光標成立了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至今在網上搜索“實用致富機械大全”,還有此公司出售“獲得國際金獎”的CT型耳穴測病治療儀的信息。到1998年時,陳光標自稱“大概凈賺了兩千多萬”。
一般來說,這種十幾倍利潤的業務不能算差了。然而就在風頭正盛時,這個被陳包裝改名為“跨世紀家庭CT”的產品卻并未實現跨世紀的愿望。1999年12月2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關于全國醫療器械博覽會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報》,該文第二部分稱“部分產品宣傳材料不實,尤其是南京中醫藥大學金威利公司在宣傳材料中稱該公司的光標牌CT型耳穴測病治療儀具有CT功能。該公司在1998年成都博覽會就做過類似宣傳,至今仍未改正。”(原文鏈接)
我們知道,CT是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的縮寫,是一種通過X射線掃描人體并重建圖像的技術。CT機與“光標牌CT型耳穴測病治療儀”沒有任何功能相同之處,所謂“CT型”恐怕只是陳光標那旺盛的營銷心機初次施展的成果。在日后的“好人牌新鮮空氣”等營銷事件中,人們還將一次次感悟這位拆遷大佬的忽悠功力。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早就開始懷疑這個“耳穴測病治療儀”的真實功效了?沒錯,這哪能稱得上是什么“宣傳材料不實”,這根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產品。
這個詭異產品的理論根源,還是中醫那一套——“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朵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耳穴,全身器官組織在這里都有特有的反射區。”、“人體某一臟器或部位患病,在其耳部上就會有相應的電阻降低的代表點。”
1950年,日本人中谷義雄將“經絡穴位”這一與現代解剖學完全沖突的理念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提出了一套“自律神經良導絡系統”。中國人又趕緊將這一套土洋結合的日貨照搬回來,創造了“經絡測試儀”,其原理是電源一極接手另一極接耳,通過在耳部不停尋找,如果電阻變低(構成良導體),則該部位所對應的穴位就表明“有病”。比如耳垂上就有至少7個對應頭面部器官的穴位,如果電極接觸耳垂時電阻變小,則“耳穴測病治療儀”的塑料板上人體頭部的發光管就會亮,說明面部器官有病癥。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時,這種產品就已經風靡中醫界,“有的單位甚至用萬用表或示波器來探測耳穴”。
任何學過初中物理的人都能看出,這個機器的實質就是測量人體電阻的變化,且不說這和“測病”沒有半毛錢關系,其測量標準本就混亂不堪——皮膚狀態對人體電阻的影響很大。潮濕狀態下的人體電阻比干燥條件下低15~25%,如皮膚長時間濕潤(出汗),則皮膚電阻將迅速下降至幾乎消失。金屬粉、煤粉等導電性物質污染皮膚,乃至滲入汗腺也會大大降低人體電阻。角質層或表皮破損,也會明顯降低人體電阻。而且不同個體的電阻也有不同,比如對于某甲來說完全無反應的觸電測試,對于電阻較低的某乙來說就可能顯示“胃部有病”。
然而,陳光標竟說“準確度還蠻高的,90%以上,觀眾一個接一個都說準”。這更是彌天大謊,即便在從事耳穴研究一輩子的陳鞏蓀教授等人所著的《耳針研究》一書中,也只敢說“有一定的輔助診斷價值,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而在陳光標校友、南京中醫藥大學董勤等人所著的論文中,記載的耳穴探測器門診案例,其準確度也不過76.77%,并稱“因此應用本儀器診斷疾病不能絕對化,尚需結合臨床表現及其它診察方法進行綜合判斷,才能最終確診。”
再直白點說,即便在研究耳穴看病的“專業中醫同行”眼中,這也是一項并不足夠完善,僅能當成輔助診斷手段的技術。而到了陳光標的口中,就成了“不用講話,你往那兒一坐,你有什么病它上面就能顯示出來,你的心、肝、脾、肺、胃、膽、關節、腎、腦、胰腺、腸道、膀胱有什么病都能看到”、“3至5分鐘即可診治人體16個主要器官的病變,不用抽血化驗直接看出。”
難怪陳光標當年“出診”時,一同在街頭擺攤的人給陳取了個外號叫“假醫生”。而據媒體報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證實,陳光標本人都不相信這種診療儀器真能測出人身體某部位的病變,加以治療。理由之一是,“從來沒見他(陳光標),給自己和家人看過病。”
自成名以來,陳光標至少對幾十家媒體說過“跨世紀家庭CT”是如何幫他收獲了第一桶金。這樣一個靠銷售違反《廣告法》等法規、欺騙病患及中老年人的假醫療器械起家的投機者,怎能擔得起“中國道德領袖”這樣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