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談到了細分需要市場處于成熟階段,在成長市場里我們看到了很多顯性和隱性的需求概念已經(jīng)開始顯示出來了。當然,也有很多沒有顯示出來的需求概念,這是因為市場的容量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量。比如,成長市場的容量,是以市場普及率來計算的,是從5%~50%的一個提升過程。在這個躍升過程中,如果市場達到了30%的普及率,就要考慮尋找一個細分的產(chǎn)品,但不需要強調(diào)細分,這個時候市場沒有完全成熟,消費者的認識沒有到一定的水平,只是提前做好產(chǎn)品的細分準備,目的是為了搶占成熟市場的先機。
■細分市場前要看市場規(guī)模和可以獲取的份額
在細分市場的時候還需要看市場份額是否還在增長,是在增長的過程中,還是已經(jīng)停滯不前了,或是已經(jīng)成長完了。要在這個增長的過程中把人群細分出來是很困難的事兒,只有當市場處于緩慢增長或者不增長的情況下,才能把產(chǎn)品細分出來對應(yīng)一定比例的人群。比如,市場里邊100個人中只有20個人現(xiàn)在有需求,那你用個性特點把這20人再細分出一部分個性來,對于企業(yè)策略來講是不劃算的。最基本的策略是先把這20人的規(guī)模做大,然后再細分。
做細分的時候不是簡單地用一種產(chǎn)品細分。而是先考慮市場,在有50%以上市場普及率的時候,或者說在70%~80%以上市場都有這種需求的情況下,劃出一部分人群來。這部分人群如果占10%,你的產(chǎn)品在這10%里又占5%,從整體市場規(guī)模上看還是可以的,要針對這部分人開發(fā)出一個適合的產(chǎn)品。
在一個大的需求規(guī)模市場中,一個細分產(chǎn)品甚至可以形成小的行業(yè),因為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需求潛量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市場需求在20%,也就是說100人里邊只有20人,那你劃出的10%才兩個人,這兩個人還沒有完全成熟,還要進行教育,這樣細分產(chǎn)品去對應(yīng)市場很不劃算。只有把這個市場做大,才適合做。 市場成熟的時候還是會有變化的,因為成熟市場中個性概念也是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人們的需求方式還在變,還不確定。也許今天人們需求美白,你覺得市場很大,剛挖掘出20%的需求出來,大家已經(jīng)改了,已經(jīng)不是美白而是潤膚需求了。也許潤膚這個份額相對更小了,也許很大。所以,在快速成長的市場里基本不做細分,而是用最大眾化的、大家都接受的一種共性需求產(chǎn)品去做。
舉個例子:還是說香皂。香皂的基本需求是滿足去污和殺菌。但是在香皂的成長期就細分出了一個減肥香皂,大家就會對香皂產(chǎn)生困惑。很多人正在理解香皂是去污的概念,這個認識過程正在提升,人群正在產(chǎn)生需求的過程當中。這時候你說這個產(chǎn)品可以減肥,市場就會產(chǎn)生迷惑,市場的成長速度就會減慢了。
注:本站文章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用于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港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們長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船民給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像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zhí)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就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員民們也理解,幾個人就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后,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yīng)驗了102號女主人話: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的車的人很少。
點評:營銷是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在這個戰(zhàn)場上,競爭者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價格、質(zhì)量和服務(wù),還有營銷哲學(xué)這樣深層次的東西。102號的做法無可厚非,101號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卻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們身邊無數(shù)的"傻人自有傻福"、"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還用多說嗎?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