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提及企業管理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似乎如嚼白臘,食之無味,但筆者在新建企業從事管理工作過程中發現,企業管理是一個有共性也有個性的復雜過程,并非是一件一成不變、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
當然,有些管理者會說,經過多年管理知識的學習 和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的積累,自己的企業似乎也能中規中矩的正常運轉,但是,筆者認為,對于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中小企業卻并不在多數,基本上都以“差不多先生”為標準,可望而不可及。筆者從新建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好比企業內部立法,是企業規范運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新建企業來說,管理工作無基礎,一切從零開始,首要任務是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形成一套符合企業實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學管理制度,并嚴格運轉,以確保實現企業管理的最終或最高目標。沒有制度的管理是空談、是人治,企業不可能走得多遠。那么,筆者認為,一個企業在起步階段,就應當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同時必須解決四個思想認識上的誤區。
一、建立企業管理制度過程中的認識誤區及危害
1、移花接木,生搬硬套。新建企業由于沒有管理基礎,在建立管理制度時,管理者往往認為制度如同國家法規一樣,企業與企業之間有共性,同類企業的制度可以通用,就錯誤的把同類企業或自己以前老企業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打包”照搬到新企業來實施。脫離本土的制度是沒有生命力的,加之制度出臺的過程一般是個人執筆,會議研究,從上而下進行推行,只代表了少數管理者的意愿,而缺乏群眾基礎,當企業的員工隊伍、生產對象、企業文化、時代背景等實際情況發生了變化時,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不能自圓其說,只有推倒后重新制定,朝令夕改,往往犯了的企業管理之大忌,所以,這種拿來主義必然導致管理的不適用,應當給予警惕。
2、消積被動,預見性差。在新建企業的實際管理過程中,企業常常因為管理人員少、機構編制不到位,制度建設嚴重滯后的情況下,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式管理現象。這種消極主義會導致管理的不同步,應急式建立規章制度是一種對企業發展不負責的態度和行為。如果企業一旦發生了安全事故,且給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此時沒有相關的管理制度來防范、來考核,已悔之晚矣。即便是事后補充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問責處理,但對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是不公平的。所以,作為管理者在建立健全制度時,應當從大局出發,高度重視其系統性、預見性、科學性,盡可能避免管理制度的空檔和錯位。
3、固步自封,思想保守。制度建設本來是一個不斷完善、創新發展的系統工程,但我們許多管理者在制度建立過程中,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局限性和思想認識的差異性,將自己的管理理念固態化,自以為是、自我滿足,聽不進去意見的建議,在制訂和實施管理制度時,不能同企業實情、同時代要求、同國家法規等有效地、系統地聯系起來,很容易造成管理制度的僵化、錯誤和沖突,這種保守主義心態,最終必然會導致管理工作的滯后與混亂。
4、一勞永逸,長期不變。很多新建單位的制度設計者,一旦制度出臺后,往往由于諸多原因,不管制度的執行情況如何,以一勞永逸的姿態,以保證制度的嚴肅性為借口,從此,得過且過,不作修訂,不加以完善,這種不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堅持以人為本的態度、不尊重科學發展的思想,會漸漸加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隔閡,在管理的執行力上會無所適從,因此大打折扣。如,有些企業常常將管理制度匯編成精美的冊子,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已不適用的制度都還在其中。其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往往是動態的,需要一個周期性的形成過程,相對穩定一個時期后,再進行修改完善。所以,對于新建企業應當摒棄這種管理工作中的惰性主義,否則會導致管理工作最終走向迷茫,沒有希望。
二、如何走出建立企業管理制度思想上的誤區
1、同行同業,借鑒學習。作為新建企業在借鑒學習其他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時,要巧學活用,但絕不等同于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我們要圍繞自身企業的實際,學習同行同業先進企業的管理新理念,管理者要大膽地解放思想,追求管理創新,徹底摒棄陳舊的管理觀念,將所學到的、借到的科學管理理念、方法來統一企業員工的認識,使全體員工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合乎自身企業發展前進的要求,主動參與管理、配合支持管理。
2、結合自身,不斷總結。任何事物的先進與落后與否,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作為管理者,應當清晰的認識到,其他企業管理中最好的東西,放在本企業中運用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樹立管理中的自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們在新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初期,就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和需要,在管理工作實踐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認真審視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并不斷總結、完善、修正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以建立健全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3、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新建企業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工作過程中一般是沿著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困難到容易的順序進行的,所以循序漸進原則也是管理規律的反映。貫徹循序漸進的管理原則,要求做到:一是管理制度設計者要按照管理的系統工程進行編制,不能想當然的讓制度缺失和出現空檔;二是管理者要從企業管理的實際臺階出發,由低向高,由簡到繁,通過日積月累,逐步提高管理制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管理制度要貫徹到企業各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如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做到現代企業管理中責、權、利的有效結合。
4、正確評估,審視自身,走企業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常言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企業管理也是如此,沒有絕對的模式,但有相同的框架,筆者認為,要形成自我特色的企業管理制度,一是要對制度有效宣傳,得到員工的普遍認同,才不致于成為空中樓閣,才有可能得到貫徹和執行;二是對制度執行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應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估,既不附合,也不盲從;既不驕傲自大,也不悲觀消極,以科學的客觀公正的態度對待它;三是對制度進行適時修改和完善。舊的管理觀念一旦進入管理者的潛意識,就容易根深蒂固,一時無法清理干凈,所以,因地制宜的適時進行修改和完善制度是一個正常的過程,需要管理者有足夠的勇氣去自我調整或自我否定。
5、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強調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責、權、利明晰,因此,作為新建企業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后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歸根到底是執行力問題。筆者在認真調查研究后,將執行力差的問題歸結為三大方面的因素:一是領導管理風格決定企業的管理整體水平和效果;二是中層管理隊伍的管理藝術和水平決定企業管理的綜合實力;三是職工隊伍對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程度決定企業管理制度的最終命運。
最后,筆者認為:新建企業的管理者們,只要客觀慎重的走出管理上的認識誤區,并切實有效的解決好管理執行力的問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作者:劉飛,重慶市巴山水電開發公司綜合管理部主作,《忠州報社》特約記者,在國內外報刊雜志發表新聞作品、論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