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一周,同為財富500強新貴的馬云、馬化騰已經多次“同框”——從烏鎮到廣州,從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到2017財富全球論壇,“二馬”本周已多次同時現身。
無論是馬化騰還是馬云,只要其中一位出現在公開場合,大概率會被追問對另一方及其公司的態度,這一次也不例外。在當天上午與《財富》雜志總裁穆瑞瀾的對話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還提到,騰訊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能夠靠創新發展,令人敬佩。“我會和他們競爭,但我們不恨他們,而是要尊重競爭對手。”
而在下午的訪談中,主持人把同樣的問題拋給馬化騰。馬化騰說,騰訊和阿里可能在十多個地方有競爭,好處是正常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激發企業潛能和斗志。他同時也笑言,不好的地方就是競爭的地方太多。
談競爭:多領域對壘
當馬化騰在財富論壇感慨與阿里競爭太多的時候,騰訊與阿里已經又開始在一個新的領域展開了競賽。
12月6日下午,廣州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技術。在這一戰略協議框架下,包括廣州BRT快速公交、南沙、花都全線和番禺部分線路在內的4000輛公交車,可以刷支付寶二維碼乘車。
騰訊的起跑時間僅比阿里提前了20天。11月16日,馬化騰出現在廣州地鐵站,親身體驗用騰訊的“掃碼乘車”小程序,直接刷碼乘車。但從雙方公布的合作模式來看,阿里的覆蓋范圍暫時略勝一籌。
“我數了一下,可能在十幾個地方都有競爭。好處是正常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會激發你的斗志和企業的潛能,不好的地方就是競爭的地方太多了。有時候多到我會困擾,哦,好吧,這個地方也會競爭。”馬化騰說,在很多領域,騰訊都是“半條命”,不是整條命掌握在手上,另外半條命掌握在這個領域的生態合作伙伴手上。
11月21日,騰訊市值盤中突破4萬億港元,超過Facebook,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五大市值的公司。而阿里巴巴的市值同樣驚人,達到人民幣29178.64億元。如今,這兩家互聯網巨頭的觸角幾乎已延伸至中國所有重要的領域,許多新興行業和新興企業的背后,都閃現著騰訊、阿里的身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阿里和騰訊在SNS社交、金融、泛文娛體育、醫療健康、游戲、汽車交通、電子商務、硬件、海外、旅游房產、移動互聯網等領域有交叉布局,甚至在一些領域直接競爭。
共享單車的投資風口上,騰訊、阿里分別直接或間接投資了第一陣營的摩拜、ofo,阿里還參與了永安行的A輪融資。更早之前的共享專車,從競爭到合并的滴滴和快的背后的主要投資方也分別是騰訊和阿里。
在馬化騰看來,這種競爭并不一定是壞事。比如在移動支付方面,得益于騰訊和阿里巴巴支付寶的競爭,中國的無線支付得到了較好的普及。最近幾年,超過8億中國人已經在微信上開通了銀行賬戶綁定,在停車場、菜市場,“甚至是街邊的乞討者,只需要掃二維碼就可以實現無現金支付。”馬化騰笑稱。
談發展:對賦能有不同理解
對于傳統行業的企業家來說,互聯網企業的賺錢模式足以讓人驚訝。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騰訊未經審核的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652.1億元,阿里巴巴同期的收入也達到人民幣551.22億元。巧合的是,兩家公司的同比增速均達到61%。
龐大的產品線和高歌猛進的業績是兩家互聯網大鱷的生命線。其實,阿里和騰訊的處境有些相似,實力明明已經非常強大,但卻依然采取韜光養晦的策略。
馬云認為,阿里巴巴不光是一家公司,而更像一個經濟體,他們自稱為做生意的基礎設施建設者。“首先,阿里巴巴會變得越來越大,但不是自己,我們會賦能其他企業,會幫助中小企業觸達消費者,幫助每一個小企業賺到錢,幫助他們用技術提高效率。”
馬云還說,電商的目的在于幫助小企業,讓小企業可以觸達市場和物流、接觸到融資,觸達物流、云計算和新技術。但是阿里想要做得更多的是,當電商發展得如此之快,我們不希望破壞傳統經濟。“我們相信傳統零售有巨大的潛力,但是他們要做的是要改革他們的業務,要擁抱技術,而不是害怕技術,這就是我們重金投資線下零售的原因。和他們合作,理解他們,也讓他們理解我們。”
不過,身為競爭對手的馬化騰有其他看法。“我知道馬云也講賦能,我趁機講一下不同”。他強調,賦能的最終格局是要看被賦能者的安全程度,在一個中心化的生態中,被賦能者的渠道、利潤都被中心所掌控,也就是說,被賦能者的命運百分之百掌握在中心手上,但騰訊推的是“去中心化”賦能。
“我們不會把柜臺出租給你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房子,建完之后就是你的了,你的粉絲、你的客戶就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用說每年漲價,這就是去中心化的賦能。”在結束這個話題之前,馬化騰還笑著說,“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我的意思。”
談理念:壟斷沒有那么容易
過去幾年,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特征就是強者恒強,尤其是在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仍保持50%以上的增速后,有人開始擔心,如此巨大體量的公司是否會復制100年前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
馬云坦言,壟斷沒有那么容易。阿里巴巴多次轉型,是不斷重生的過程。“我每天都睡不好,每天都在擔憂阿里巴巴掉隊,我覺得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雅虎幾年就沒了,當今這個世界不見得企業規模越大越好,企業規模大不代表它盈利能力就越強,這里的500強,你去看他們的規模和盈利能力,不見得比中小企業強,很多中小企業的盈利空間很大,能力很強。”
當主持人問馬云未來20年阿里巴巴的目標時,他說,希望這家公司能夠不忘初心,用技術為小企業、婦女、年輕人賦能。“我不能保證阿里巴巴成為一家最賺錢的公司,但我會在退休之前盡力去做一些事情。我會讓每個人記得公司的愿景和價值觀。”
對于騰訊的未來,馬化騰直言,公司在這五六年的策略是“兩個半”,第一做通信和社交,第二做數字內容,“半”是指不太成熟、即互聯網+方面的業務。“半是指我們半條命,在這個領域中我們不是整條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另外半條命靠其他生態的合作伙伴,不管金融、O2O、交通出行、電子商務或搜索引擎,全部給生態合作伙伴來做,我們支持他們。所以我們要求自己的團隊,我們的定位不要跟他們競爭,而是幫助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兩天前的互聯網大會上,馬云既沒有出現在網易CEO丁磊的飯局上,也沒有參加王興和劉強東的宴請,引起外界的猜測和熱議。12月5日,馬云一反常態地接受了幾家媒體采訪,回應此事。
“二馬”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馬云在論壇上表示,他尊重他的競爭對手,他還與馬化騰一起做公益,參與環境保護。“我們互相競爭,但是我們互相尊重。”馬化騰也回應稱,他與馬云認識很多年,那時候阿里、騰訊還處于第二、第三梯隊,在各自的領域不斷競爭、去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