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3年09月01日    《培訓》雜志      
    推薦學習: 投資是認知變現,提高認知能力就是財富增長的關鍵點。熊曉鴿、徐小平、李開復、朱嘯虎、閻焱、劉晝、鄧鋒、陳瑋等數十位國內最知名投資大咖親自授課,九大模塊,課時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權投資黃埔12期>>
         在日本,有一間制造無粉粉筆的工廠。工廠比鄰一所殘疾學校。1959年,公司應學校的要求,聘用了該校兩名應屆畢業生。這兩名年輕人來到工廠之后,工作異常勤奮和刻苦,甚至午飯鈴聲響了也不停下工作。他們以自己出色的表現感動了全公司。從此,這間粉筆廠每年都從這所學校招聘畢業生。漸漸地,這間工廠在日本無粉粉筆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的皎皎領導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里竟有70%的員工都帶有某種殘疾。
     
        在一次年底的職工聚會上,工廠的總經理恰好坐在一位寺廟住持身旁。他問住持:“在我的工廠里的這些員工,很多都不識字,但是他們看上去卻比那些在福利院的殘疾人更加幸福。我奇怪,為什么他們每日 乘坐擁擠的火車但卻從不遲到,而且如此刻苦地工作?”
     
        住持沉思了一會兒,平靜地答道:“難道你認為擁有物質和金錢會使人們幸福嗎?有四種因素會令人獲得終極幸福:被愛,受到贊美,為其他人提供服務,和被(別人)需要。在你的工廠里,通過工作,那些員工可以獲得四種因素中除了愛之外的另外三種。大概這就是他們非常幸福的原因吧。”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管理的本質在于創造幸福。
     
        什么是幸福
     
        一百個人也許有一百種對“幸福”的理解,而且各個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或者不同地點也可能產生不同的“幸福感”。“幸福”的定義如此繁多而且差異頗大,以至于連偉大的哲學家羅素也感到為難,只好從“不幸福”的對立面尋找幸福的共同元素。
     
        通俗的看法認為幸福就是個人擁有或者占有的欲望得到了滿足。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例如,對一名剛剛參加工作渴望擁有一套住房的年輕人來說,買彩票中了一套房子的大獎會令他感到非常幸福;而如果一位 房地產 大亨也贏到同樣的大獎,他未必高興的起來(除非這套房子是他最想要的,比如全世界最豪華的)。
     
        幸福是一種個人的主觀心理感覺,而且是相對的。
     
        但是,日本這間粉筆廠的故事卻告訴我們另外一種幸福。這種幸福不是來自個人欲望的滿足,而是來自于“給予”產生的快樂。想一想那些努力工作的員工們。他們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為他們感到被社會需要,被他人贊美,而所生產的產品被社會需要。這表明,他們的成績被社會認可。一句話,他們感到幸福,因為自己用行動為社會創造幸福。同樣地,那位為他們提供職位的總經理也一定因此感到幸福,因為他給予員工們發揮各自能力的機會。他的“給予”是員工們感到被需要的必要條件。
     
        欲望得以滿足帶來的幸福是加法,因為那只能使一個人感到幸福。而給予創造的幸福是乘法,因為一個人的給予可以使很多人感到幸福。從這一點看,給予帶來的是一種更加崇高、更加深刻的幸福。
     
        為什么“給予”更能令人感到幸福呢
     
        從哲學上講,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后者只是靠本能和自然賦予的本性生存。因此,動物從來沒有以超越自己本性的意義活著。而人不同。人之為人,就在于人有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令人們有目的地行動,而且去做有意義的事。做事,無非有兩種目的:為己或者為人。滿足欲望,是利己;而利己,僅僅是為了滿足個體生存最基本需求的行為。因此,以利己獲得的幸福是低層次的。
     
        對人來說,應該超越“利己”,因為,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是社會的動物”。人,必須依賴社會生存,也應該對社會做出貢獻。缺少后者,人類將走向滅亡。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行動是否有意義,不是看他獲得了多少,而更多地要看他“給予”了社會什么。只有“給予”才能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因此,“給予”賦予“做事”以完全不同的意義,因為它既能夠為他人創造幸福,也令“給予”者分享他人的快樂而感到幸福。
     
        這就是“給予”帶來比“滿足欲望”更加崇高的幸福感的原因。
     
        以“給予”的角度看待企業,我們會對企業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將企業的目的局限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上,這顯然是一種以滿足“獲取”利潤欲望出發的“利己”觀念。可是,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業長青》這部劃時代的著作中早已告訴我們:超越利潤才是公司“基業長青”的根本。如果我們翻開那些令人尊敬的企業歷史,哪一間偉大的企業不是在謙卑地“給予”?它們給予顧客超值和滿意的產品,給予員工安定的工作條件和精神上的激勵,它們也給予社會大力的支持和贊助。通過企業的“給予”,社會得以發展,從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在企業是通過“給予”創造幸福的來源和載體這個前提下,管理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展開的一系列社會活動。管理活動不僅對他人造成影響,而且管理者對他人的態度和行為也會引起對方的反應。這種反應又會反過來影響企業家和管理者自己。印度古諺語說: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余香。給予他人正面鼓勵和贊美,一定會收到同樣的反應,從而使自己也感到快樂。反之,一名每日 苛責員工的管理者,你能指望他心里很快樂嗎?假如連員工都感覺不到幸福,你能期望這樣的企業受到人們的尊重、并推動社會進步嗎?
     
        作為一名企業家或者管理者,不要吝惜給予他人關懷,不要忘記給予他人贊美和鼓勵,哪怕他們只取得很小的進步。重要的是,令你周圍的人從你的贊美、支持和幫助中獲得自尊、自信,從而使他們感到快樂與幸福。而你,也一定會從中感到更加幸福。
     
        道理說完了。當你工作時,千萬別忘了這個原則:管理的本質是創造幸福!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夜市》
    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為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境界思維:為客戶節省時間,錢才能進來快些。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2021成人国产精品|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99re热视频精品首页|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青青青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